「先診療後付費」是一劑民生良藥

日前,《浙江省低收入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工作方案》出臺,為最大限度地降低救治對象實際自付費用,《方案》明確對低收入人口在縣(市、區)區域內住院實行“先診療後付費”制度,實現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慈善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換和即時結算,患者只需交納個人自付費用。有條件的地方要研究探索市域和省域內定點後備醫院低收入人口“先診療後付費”的“一站式”結算機制。

“這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電影《我不是藥神》裡的這句臺詞,不知道刺痛了多少觀眾的心。雖然不是人人都會得慢粒白血病這樣的疑難雜症,也不是每個家庭都要負擔動輒幾萬元的高價藥,但是,現實生活中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卻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一些低收入人口,在“先交錢後看病”“不交錢不看病”的現實語境中,一旦遭遇突發急病,錢、病、命就成了繞不開的“三座大山”。這幾年,關於貧困家庭因一時拿不出住院押金而耽誤病人病情甚至放棄治療的報道不時見諸報端。

人的生命高於一切,“救死扶傷”的神聖使命和尊重生命的社會共識,永遠不能讓位於“錢就是命,命就是錢”的商業邏輯。推廣低收入人口“先診療後付費”制度,不用再交一大筆住院押金,不用等待漫長的醫療報銷費用,讓貧困家庭不再因病而雪上加霜,讓低收入患者的痛苦自入院的那一刻起就得到有效的“減緩”。這樣的制度創新,讓民眾享受到了醫療改革的好處,也有助於醫療機構樹立良好形象,對於緩解貧困家庭醫療壓力、重建和諧醫患關係作用不可估量。

誠然,大力實施這項人性化的制度,還需要解決“先診療後付費”的買單問題,否則難免陷入“叫好不叫座”的泥潭,很難走好和走遠。一是社保兜底,既要全覆蓋,也要大幅提高報銷比例,還要解決好社保機構及時向醫院兌付資金等細節問題。《方案》明確實現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慈善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換和即時結算,患者只需交納個人自付費用,實際上已經邁出了社保兜底的關鍵一步。二是建立兜底機制,設立專項基金,避免惡意欠費逃費,以及代付個別困難家庭無法承擔的個人繳費部分。

低收入人口“先診療後付費”,體現了社會的人文關懷,釋放了政府的制度善意,也做實了醫院救死扶傷的職責擔當。期待相關部門和單位,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早日讓這項惠民制度徹底照進現實,切實降低低收入人口的就醫門檻,有效減少因病棄醫現象,真正成為一劑為低收入人口謀福利的民生良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