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原本打算定都洛阳,是什么原因让他改变主意的呢?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经历数年楚汉战争后,汉高祖刘邦击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

由于大秦帝国的首都咸阳被项羽焚毁,已经残破不堪,在选定首都的时候,刘邦和其手下的大臣们,有过一番争论。

早在西周,周公就在洛阳营建国都成周,周平王元年东迁洛阳,是为东周,前后历经500余年之久。

汉高祖刘邦原本打算定都洛阳,是什么原因让他改变主意的呢?

因此,汉朝建立之初,建都洛阳是朝中主流意见。皇帝刘邦本人也倾向于把都城设立在咸阳,而且他手下的大臣们很多都是山东人(这里说的山东不是今天的山东省,而是指崤山以东, 崤山位于河南省西部,是秦岭山脉东段的支脉),出于乡土之情,也希望把首都定在洛阳,并且指出洛阳的好处是:

洛阳,东有成皋,西有崤崤渑,背靠黄河,面对伊、洛,其固亦足恃也。

从地理上来看,洛阳周边有中条山、崤山、熊耳山、伏牛山、嵩山环绕,外加黄河、伊河、洛河三条河水,可以说是,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

汉高祖刘邦原本打算定都洛阳,是什么原因让他改变主意的呢?

按照常理来讲,洛阳既有历史上的赫赫背景,又有皇帝本人的支持,再加上群臣的大多数意见,被定为首都可以说是板上钉钉。

但是,有两个牛人站出来表示反对意见了,他们的意见彻底扭转了刘邦的意向,最终洛阳首都之梦落空,改为定都长安。

这两人分别就是娄敬与张良。

首先,娄敬跑来劝阻刘邦,他说,陛下您打算建都洛阳,与周天子一比,但是大汉取得天下与周王室并不一样。当年周武王灭商是有着十多代人的经营,国人争先恐后跟随,诸侯也纷纷归顺,这才能够一举击灭商朝。

等到天下局势安定,周公经营位于洛邑,以此作为天下的中心,天下诸侯前来朝贡,靠的是周王室的德行。如今,陛下您如今陛下经历大小战斗上百次,才击败项王,这样的情形,是没办法和周朝初期相比。

相反,长安周边山河险固,土地肥沃人口众多,而且有秦国经营的底子。陛下您进入函谷关定都长安,山东地区即使再次发生变乱,完全可以依靠长安保全自己。

这就像与别人搏斗,不去掐住他的咽喉,击打他的后背,是没办法取胜的。

汉高祖刘邦原本打算定都洛阳,是什么原因让他改变主意的呢?

其次,刘邦所倚重的张良,也支持娄敬的建议。

他认为,“洛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关中……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汉高祖刘邦原本打算定都洛阳,是什么原因让他改变主意的呢?

最终,刘邦听取了二人的意见,改变建都洛阳的打算而入都关中。

这就是刘邦定都长安的由来。

最后,补充一个题外话,西汉初年,先是有异性诸侯王彭越、英布、韩王信等人谋反,后有同姓诸侯的七国之乱。西汉政权都能充分利用建都长安的优势,从容一一予以平定,的确收到了“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高屋建瓴之效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