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宗會昌滅佛與拜占庭利奧三世聖像破壞運動有何異同?

中國封建王朝的歷史上有四次著名的滅佛運動,史稱“三武一宗”滅佛運動,即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和後周世宗滅佛。歐洲中世紀也有兩次非常著名的聖像破壞運動,分別是拜占庭利奧三世聖像破壞運動和尼德蘭破壞聖像運動。


唐武宗會昌滅佛與拜占庭利奧三世聖像破壞運動有何異同?

佛像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史裡,統治階級中央集權堅若磐石,故而歷朝歷代的封建王權均大同小異。雖然侷限於每一個王朝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成因,四次滅佛事件本身的來龍去脈會有所不同,但究其本質卻是異曲同工。然而歐洲中世紀的兩次聖像破壞運動卻有著本質的不同,因為公元1566年的那一次運動是尼德蘭資本主義革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故而在本文中先拋開不談,單拎出拜占庭帝國利奧三世聖像破壞運動和中國三武一宗滅佛中最具代表性的唐武宗會昌滅佛進行一個比較,探討一下中外封建社會在處理宗教問題上做法的異同。

唐武宗會昌滅佛與拜占庭利奧三世聖像破壞運動有何異同?

中外兩次運動比較思維導圖


誠然,中外的兩次宗教運動時間非常相近,而且都是通過強力措施禁止宗教傳揚的方式來達到鞏固帝國統治,加強封建皇權的目的。然而其實兩者還是存在著本質的差別的。

首先,唐武宗會昌滅佛,是在東方非常牢固的封建集權統治模式下進行的。雖然經過唐憲宗的迎還佛骨運動,佛教在當時極為盛行,以至於快達到南北朝時期“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規模。但是不要忘了,自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雖期間經歷了魏晉玄學風等等,但中國古代封建皇權的本質還是立是在儒家思想之上的,經過改良的“以霸王道雜之”的儒家思想在兩千多年的封建政權中,一直是堅不可摧的基石。

唐武宗會昌滅佛與拜占庭利奧三世聖像破壞運動有何異同?

唐武宗像

因此,在當時,哪怕佛教再盛行,也只是一種信仰型宗教,是統治階級的工具,並沒有動搖統治根基。作為當時的大儒韓愈不也還就此盛佛之風寫過《諫迎佛骨表》嘛。所以,唐武宗滅佛,在一朝之中,基本無須考慮政治影響,只要考慮滅佛運動是否會給經歷安史之亂後千瘡百孔的大唐帶來實際的經濟軍事效益,事實上,在這一點上,他是做到的。


再來看看拜占庭時期的利奧三世聖像破壞運動。在歐洲中世紀,君權與教權的鬥爭一直是一個長期的主題。其原因是自丕平獻土以來,教皇擁有了自己的領土,基督教是帶有政治特徵的。歐洲諸國都是信奉基督教,這就產生了到底在一國之內,是國君最大還是教皇最大的問題。

唐武宗會昌滅佛與拜占庭利奧三世聖像破壞運動有何異同?

拜占庭帝國

在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之時,基督教也被分成了天主教和東正教。到了利奧三世統治時期,為了讓拜占庭帝國實現實質的封建化進展,擺脫教會的束縛,然基督教成為國家的統治機器,故而發動了破壞聖像運動。雖然他打著聖像聖蹟崇拜有違基督教初始教義的藉口發動運動,可其真正的目的在於反對正教教會的統治勢力和收回教會修道院佔有土地。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政治鬥爭。當然他也達到了運動的目的,使新興的軍事貴族勢力大增,成為統治階層的主力軍,大大加快了拜占庭封建化的進程。

唐武宗會昌滅佛與拜占庭利奧三世聖像破壞運動有何異同?

利奧三世


兩相比較,我們不難發現,無論在中國古代還是在歐洲中世紀,宗教必須成為封建皇權的工具方才會得到大力的宣揚,倘若阻礙了統治階級的統治進程,那無疑會淪為打壓的目標。

更多精彩盡在(@半夏雜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