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中有什么“奇葩”险种?

商业保险面面观系列报道之五

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增强,我国保险市场的保险产品也在不断增加,除了养老、医疗、财产和意外等大众险种之外,近年出现了诸如“熊孩子险”、“手机碎屏险”等新奇互联网保险产品吸引着越来越多消费者的眼球。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略显“奇葩”的险种,当然也是因为有相应的需求。比如“熊孩子险”,想必很多人都曾经看过熊孩子因为调皮刮坏车辆、弄伤其他人等类似的报道,这个险种就是为这样的“熊孩子”出现的。江苏常熟一个“熊孩子”玩火引燃草地,导致他人汽车被烧毁,保险公司对车主进行赔付后,将孩子及其监护人告上法庭,要求赔偿保险理赔款近16万元。日前,常熟法院调解了这样一起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纠纷。最终,在法官努力协调下,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由“熊孩子”的父亲赔偿原告保险公司理赔款11万元。如果这个熊孩子的家长买了“熊孩子险”,可能就不用自己出这笔钱了。

现在社会中有什么“奇葩”险种?

相比较“熊孩子险”,“手机碎屏险”要更普遍一些。因为手机换屏价格比较高,而且手机屏幕破损的几率也很大,所以目前很多手机厂商在销售手机的时候,都会搭配销售或有条件赠送“手机碎屏险”,如果在一定时期内手机屏幕破损,都可以免费更换。

除了这两个险种,目前市场还出现了更多更“奇葩”的险种,比如“粉丝不满偶像恋情的恋爱险”、“扶老人险”、“吃货险”……这些被称为“奇葩险”的险种获得不少关注的同时,由于其产品资质、程序规范等问题也引发不少争议。

现在社会中有什么“奇葩”险种?

的确,保险业务搭上互联网发展的“顺风车”,给人们购买保险提供了很多方便。一些险种还专门针对特定群体进行“私人定制”,推出更多的保险产品,让保险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这也是保险业务与时俱进的好事。但是,保险当超越人们的实际需求,打着“新奇”、“创意”、“时尚”等噱头推出一些不着边际的产品时,就会适得其反、变了味道。

相关法律规定,保险公司推出新的险种,需要经过行政监管机构批准,不能随心所欲地巧立名目。同时,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像“偶像恋爱险”这种根本无法进行风险测算、不符合保险业规律的险种,正规的保险公司不可能敢卖,因为一旦风险发生,理赔很划不来。敢卖的,往往不是正规的保险公司,其保障能力自然可疑。

当然也不可否认,有些“奇葩险”名字看上去不着调,但并不完全是无的放矢或炒作概念。扶老人险、熊孩子险(监护责任险)等险种可以说有非常实际的市场需求。但问题也恰恰在于,很多新险种虽然有需求,但内容不合规范,也不能保证有效。

前不久成都张女士花19.9元购买“手机碎屏险”,当屏碎需要出险时,保险方百般挑剔,以各种理由搪塞拒绝;市民张先生花费2000余元在网上预订普吉岛一酒店标间,还特意花130元购买了“因故取消险”,后因房型不合适想退房时,才发现这一“取消险”用起来有很多限制,诸如此类给消费者“挖坑”的保险案例不胜枚举。

现在社会中有什么“奇葩”险种?

就目前而言,“奇葩险”不同于那些往常的投保内容,覆盖的情况相对特殊,一旦出险进入理赔程序,模棱两可的地方太多,很难达成一个让投保人和保险公司利益平衡的协议。对于一个保险种类来说,理赔条件苛刻难度极高,那它的存在无异于圈保费;而如果这个保险理赔简单过程顺畅,又可能招来一大批骗理赔的人。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这些个性保险时要保持谨慎,保险应该尽量在有资质的正规保险公司购买。有保险意识,但没有多余的钱来购买保险怎么办?当然也可以使用更聪明的方法来解决。比如通过爱享365消费合伙人共生经济保障平台进行日常消费,积累的消费资产就可以用来购买各种商业保险,不用额外再花钱买保险。当然,爱享365消费合伙人共生经济保障平台对接的也都是诸如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等多家国内大型保险公司,安全又有保障,当然不用担心需要保障时得不到理赔的问题。

(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