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将可能成为孩子的终身习惯

在每所学校门口,总有那么一些孩子踏着铃声上学,明明校门口已经没多少学生了,他照样可以慢条斯理地吃着早餐;有时校门都已要关上,他照样可以不紧不慢地走进学校。他急吗?如果他不急,那么家长急吗?


从幼儿园开始,很多家长对于上学来说,尤其重视,学校规定几点就是几点,要么早到,但绝不迟到,就算生病,也会履行好请假手续,无特殊情况不会请假,除非因病。而有的家长总认为幼儿园反正没有学习压力,迟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床慢慢起,饭慢慢吃,路慢慢走,悠哉悠哉地去上学。如果孩子不适,倒还可理解,很多家长却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常态。要是碰到生病或者孩子哭闹,立刻会接回家,下午就不去上学了。

照理小学的作息时间应该比较固定,自从减负后,早自修不能有,可孩子还得管呀,最近更是模凌两可的作息时间,只要8:30上课之前到都不算迟到,就算真的迟到了,也不能去批评他们。于是孩子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其实,学校延迟开学之后,一些优秀的孩子和优秀的家庭基本都保持在原来的时间上学,因为他们有严格的作息时间,不仅家里规定几点睡觉、几点起床,几点去学校,而且也会在学习上有严格的要求。而对于掐着到校的孩子来说,父母在孩子的作息时间控制上需要调整,孩子是否真的是学习压力大?还是作息没有规律,想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

作息时间是一个人守信的重要标志,很多国家都有这样的要求,不早不迟最好,而中国是一个礼仪国家,提前到是一种文明的修养。开会了提前到,上班了提前到,做事了提前到,这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品质。

在每个单位都有这样的人,不迟到的就算生病就是不迟到,而要迟到的人天天掐着时间来,稍有不慎就迟到,说真话,迟到的始终是这几个人,对于他们来说,迟到已经是一中习惯,守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不守时的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成为习惯性迟到。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惰性,出去客观原因,比如交通、意外等造成的迟到,大量的迟到现象都是当事人主动造成的,所以从小要学会合理调节,不管任何因素,都不能成为迟到的理由,我们要教育孩子,自觉遵守时间观念,合理调整作息时间,用严格的要求去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当迟到成为一种常态后,将会成为他的终身习惯。

在任何场合,遵守规则是一种美德,但当大部分人都不遵守规则的时候,遵守规则的人发倒会被人“傻子”,这值得我们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