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能源,2025年才能在實體產業中落地?

區塊鏈猶如一場產業革命席捲全球,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思維方式,從技術領域逐漸變成了一個世界性話題。區塊鏈本身要解決的問題我們都知道,根本在於信任。

區塊鏈解決信任危機

互聯網發達的時代,信任問題的解決靠的是第三方。比如,由於兩個法人或者自然人之間無法實現直接投融資或者清算,就需要通過彼此都信任的第三方機構,比如商業銀行從而建立信任關係。

區塊鏈+能源,2025年才能在實體產業中落地?

銀聯是央行、財政部,以及各大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四大國有銀行構成的聯合體,是代表中國市場的銀行聯合體。如果銀聯要和其他國家的銀行發生交易,就需要找到SWIFT、國際清算銀行、Abank等中間機構。看似中立的第三方信任機構,其核心還是分佈式信任。它們基於分佈式共識,由不同主體明確各自的利益,再構成中心化的組織,由此層層往下,最後到每一個人的賬戶。

區塊鏈並不神秘,也不是萬能的,它實際上就解決一個問題——即信任問題,因此有很強的金融屬性。

能源行業與區塊鏈結合

區塊鏈+能源,2025年才能在實體產業中落地?

傳統模式下的能源行業參與主體具有超強的中心化,包括大型國有企業、大型用電企業等。在新構建的能源互聯網系統裡,很多都是一些分散性的、動態的小主體,包括個體以及一些小型生產企業等,使得能源行業的市場決策參與角色發生很大的變化。

以分佈式光伏為例,在它的生產、運營和投融資過程中至少存在三個主體。一個是屋頂企業,即所謂屋頂的業主。二是電的需求者,一般是一些工廠。三是電站的投資人,即電站運營主體。主體之間的關係比較複雜、沒有信任感,需要引入擔保、公證、認證、核查、審查、保險等一系列機構。在分佈式光伏市場除了電量交易,還有碳減排交易、需求側相應的交易,以及基於電站作為基礎資產的金融產品交易等,讓所有的流程和關係都變得相當複雜和麻煩,並且成本昂貴。

區塊鏈+能源,2025年才能在實體產業中落地?

如果能夠基於區塊鏈把這些非常複雜的中心角色全部去掉,留下最簡單的點對點的主題,將低其中的成本。區塊鏈和能源互聯網結合,可以實現成熟的能源互聯網市場。

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風險和挑戰。

首先,從開發者角度來看,因為區塊鏈目前仍是一個未完成的系統基礎設施,共識和效率的一致性和可用性很難兩全,使用者只能選擇高一致性但效率很差的系統,或者選擇高可用但一致性比較差的系統。

我國物聯網覆蓋還存在很大的“空白”,很多智能電錶的數據是拿不出來的。同時,公有鏈帶來的信息安全範式的革命、預言機機制的缺乏、未經驗證的安全漏洞和隱私洩露風險、智能合約和上層應用更容易受到攻擊,以及用戶行為的改變、商業利益的挑戰、思維模式的解放、政府更新的滯後、跨界監管的空白都是能源區塊鏈發展存在的問題。

區塊鏈+能源,2025年才能在實體產業中落地?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也有很多問題,如消費者可能不感興趣、一旦丟失ID或私鑰,數據完全丟失、目前公共區塊鏈系統的交易成本極高等。簡而言之,就是看消費者對於去中心化買不買單。

區塊鏈的能源產業應用需要良好基礎,包括市場需求、政策許可、物聯網系統、區塊鏈分佈式賬本、公司組織社群化改造、通證經濟學,最終才能實現DAPP(去中心化應用)。不僅僅在能源行業,也是包括工業、醫療、交通等行業在內都需要解決的問題。

區塊鏈+能源:反面案例的警示

區塊鏈+能源,2025年才能在實體產業中落地?

日本Marubeni公司想嘗試使用比特幣支付電費,但由於持有比特幣的人不願意拿比特幣去換電費,能源企業也不願意接收比特幣,項目最終以失敗告終。

荷蘭公司VATTENFALL和德國公司RWE,都嘗試使用區塊鏈進行電動汽車的售電結算,過程中他們發現消費者看中的是RWE和VATTENFALL品牌,而非具體的消費方式,最後還是用中心化的支付清結算系統取代了區塊鏈。

新西蘭Vector公司的分佈式屋頂光伏清結算項目,由於所有區塊鏈的智能合約都是開源的,任何一個競爭對手都可以抄襲,變相使得Vector的競爭優勢逐漸弱化,迫使該項目中斷。

區塊鏈+能源,2025年才能在實體產業中落地?

所有區塊鏈+能源應用的失敗都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消費者不需要,生產者也不需要。其次,公司業務量足夠讓它成為信用主題,沒有必要借用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的信任系統來增信賦能。再者,競爭對手藉機通過區塊鏈平臺逐漸趕超自己。

這些問題不僅僅存在於大公司中,許多創業公司也吃了不少苦頭。

號稱發佈了世界上第一個區塊鏈去中心化售電應用的LO3 Energy公司,最後也消失了。消失的第一個原因是在紐約不允許個人售電,而它的售電模式就是點對點個人售電,第二個原因是消費者根本不需要這樣的模式。

區塊鏈+能源,2025年才能在實體產業中落地?

澳大利亞Power Ledger項目也是以居民屋頂光伏點對點售電為目標,通過在高密度住房中的消費者和生產者參與的能源交易中提供一個開發平臺,並支持P2P的能源分佈式交易來實現,推出世界上首個支持P2P區塊鏈驅動的能源交易平臺。由於模式過於理想化,電力公司也可以提供相似服務,而宿主必須保留並提供足夠的POWR,使得他們的資金減少,存活壓力增大,降低了他們的熱情。POWR的買入方式可能造成消費者產生損失,同時無法確保數字資產和物理資產的一一映射,項目最終也以失敗結束。

根據以上失敗案例,區塊鏈在實體產業應用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區塊鏈+能源,2025年才能在實體產業中落地?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區塊鏈和智能合約是可以實現的,但需要明確的是區塊鏈實現的不是性能的提升,而是業務模式的改變,相反性能大幅度下降,其核心是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它只能實現對鏈內內生的信息信任,對外界引入的信息無法建立信任,需要物聯網系統集成來得以實現。任何區塊鏈項目的通證經濟學都需要嚴肅建模論證,並且它還將面臨嚴峻信息安全挑戰,智能合約的安全性必須經過嚴格測試。

區塊鏈與實體產業結合還處於非常早期的發展階段,預計要到2025年才能在一些新興的實體產業中落地,例如眾籌、共享經濟、物流金融等。

區塊鏈+能源,2025年才能在實體產業中落地?

在2025年之後,基於區塊鏈、 AI、物聯網的下一代信息網絡將演化出新的經濟模式。但是等區塊鏈成熟之後再上賽道就根本來不及,對於想要“搭車”的企業而言,就要從早開始,去試錯、去研究,才有機會成為區塊鏈領域的領軍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