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斗牛、斗鸡,你听过斗茶吗?

听过斗牛、斗鸡,你听过斗茶吗?斗茶,即茶的比赛,比赛茶的好坏,是惠州传统民间风俗之一。始于唐,盛于宋,因为对茶叶比较的需要,以及文人雅士文艺娱乐的需要,斗茶开始兴盛起来。斗茶者拿着自己家的好茶,轮流烹煮,一较高低。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类似斗蛐蛐,围观者也有许多,大家一起吆喝着,好不热闹,当然斗茶要比斗蛐蛐高级一些,是包含着文化底蕴的。

听过斗牛、斗鸡,你听过斗茶吗?

参加比赛的人,要轮流品尝大家的茶,最后再一决胜负。比的是茶的色香味以及茶具、火候等。场所一般是在比较有规模的茶叶店,可以便于煮茶。多选在清明节期间,此时新茶诸多,最适合斗茶。斗茶用的茶,必须是同样的茶品,这样子才有可比性,你不能拿铁观音来跟武夷岩斗,也不能拿正山小种与碧螺春斗。

听过斗牛、斗鸡,你听过斗茶吗?

以前的斗茶比赛,参赛者会得到很多学茶的机会,消费者想买好茶也有了方向,制造商也在赛事中增强了产品的吸引力。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比赛开始进入大家的生活,在相当激烈的市场下,商贩为了谋取暴利尔虞我诈,造成茶市混乱。起先武夷山有过斗茶比赛,公开评比茶叶。各家各户都拿出自己最好的茶叶,现场品饮,让群众定夺评茶质。众人不仅斗茶,还斗水,斗火,斗茶器,斗冲泡手法技巧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

听过斗牛、斗鸡,你听过斗茶吗?

但是慢慢有人发现,有时茶的质量不如别人的好,但只要用水得当,也能取胜,于是为了获胜,参赛者可谓是花样百出。斗茶文化也开始在改变,成了一杯无法重返的回忆之茶。现在的斗茶有些变味了,更多时候比的不是茶叶,而成了比人,参赛者开始穿的花枝招展,比谁穿得好,说得好。就算不会茶道、不懂茶的茶盲也能上台参赛。虽然服装、布展等确实包含于斗茶中,但穿着旗袍或者是民族服装,撒上些花花草草,捏一个矫揉造作的兰花指真不见得美到哪里去。更何况泡出来的茶,也不够美味。

有一些茶友自发进行比赛,结果虽然不一定准确,但是公平性大一些。而这种有相关组织的比赛,多是操控系数多一些。比赛结果也多是差强人意。

听过斗牛、斗鸡,你听过斗茶吗?

那么问题来了,茶作为一种民生消费品。大部分人分不清茶中高低的,何况在很多喝茶场景中,茶作为一种社交工具,一类小众商品,是VIP玩家级别的,不应该成为大众消费者趋之若鹜的追求。在比赛背后,应该提倡的是什么?那些拿了获奖证书的企业,若是借机提高了茶的售价,对大众消费者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

听过斗牛、斗鸡,你听过斗茶吗?

借比赛抬价,而产品质量却不过关。天价茶越炒越离谱,变相的迎合了某些人“虚荣消费”观念,稍有点儿特色的东西,都可以被赋予更多其它方面的“价值意义”,这也就被人们认定为一种与之相符的身份、地位象征。茶叶越贵,越稀缺,人们在这种思想下,一掷千金购买天价茶,并不完全是对茶的认可与喜爱,更多的是看中了这些茶所谓的标签。这也为一些行业里的投机者提供了炒作的机会。

听过斗牛、斗鸡,你听过斗茶吗?

把做好茶与群众效应结合,做广大消费者喝得起的好茶,茶叶市场的路才能越走越宽。管理走向正规化、标准化,才会越走越顺。好好泡茶,少点套路,多点品质,买茶喝茶的人自然会慢慢多起来。

听过斗牛、斗鸡,你听过斗茶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