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临行刑前的16字遗言成功穿越到当代成为流行词,绝对的吃货

今天在家里刷头条,看到家里摆了一盘花生米,不经意吃在嘴里,感觉味道很不错,突然想起了一句话,“豆腐干与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

突然想起了我们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批评家,金圣叹,这可是金圣叹的名言

看到今日头条上面各种新闻下,其实最不缺的就是喷子,喷子骂人从来不讲逻辑,为黑而黑,他们没有理智,被人们称为键盘侠,或小隐隐于野与世隔绝或大隐隐于市就在你我之间。

而金圣叹可以成为是一种喷子,不过是一种讲道理的喷子,可以称为愤青。

说到愤青,这个词在199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成为流行词。

小编今天要讲的这个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如果当时候有互联网,那么他可是着着实实的愤青。

今天小编就给大伙说一下这个有趣的灵魂。

为什么说他有趣呢?

古代人物临死前必有一番慷慨激昂的遗言,。李斯当年死时,不甘心,对儿子说想再去上蔡溜狗;嵇康死时,怕《广陵散》绝唱,要求弹琴;谭嗣同死的时候打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等等。但是清代文豪金圣叹先生的遗言却与众不同,临行刑前他留下的遗言是:“花生米与五香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道。”没错,这确实是一代才子金圣叹留下的遗言。

金圣叹临行刑前的16字遗言成功穿越到当代成为流行词,绝对的吃货

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县新任县令任维初为追收欠税,鞭打百姓,亏空常平仓的漕粮,激起苏州士人愤怒。三月初,金圣叹与一百多个士人到孔庙聚集,悼念顺治帝驾崩,借机发泄积愤,到衙门给江苏巡抚朱国治上呈状纸,控诉任维初,要求罢免其职。朱国治下令逮捕其中十一人,并为任维初遮瞒回护,上报京城诸生倡乱抗税,并惊动先帝之灵。清朝有意威慑江南士族,再逮捕金圣叹等七名士人,在江宁会审,严刑拷问,后以叛逆罪判处斩首,于七月十三日行刑,是为哭庙案

没有慷慨激昂的话语,没有感人至深的煽情,金圣叹给世人留下的是一句调皮又耐人寻味的遗言。

小编在想这是拥有什么样的心态的人才能在自己面临死亡时仍然如此地调皮。

回顾金圣叹一生,他恃才放旷,磊落倜傥,有魏晋风度,批改《水浒》,自号才子,讲究的就是,兴起而来,兴尽而返,自己高兴就好,管他娘。

金圣叹临行刑前的16字遗言成功穿越到当代成为流行词,绝对的吃货

其哭庙之前,必然已知死罪难免,还是去了,早有觉悟。临死前,该哭的都哭过了,该表的态度都表过了。他这样不陈腐的个性,最不喜欢酸文假醋,也许他在临死前要表达的是对这个世界统治者的嘲讽,你们以为我悲戚苦哀了,我偏不!你们以为我要慷慨陈词了,我偏不!

他短短的一句话体现了他放荡不羁的一生,向世人展现他最有个性的灵魂。

金圣叹临行刑前的16字遗言成功穿越到当代成为流行词,绝对的吃货

“豆腐干与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也成为了一段流芳百年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