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大才子解缙趣事(二)

解缙很快就毕业了,因为先生将面临很尴尬的局面,很多问题已经解决不了了。没有办法,解缙只好回家。到家来,父亲问他怎么样了。他说:先生不教了。父亲问:是不是犯了错误?解缙如实跟父亲解释:先生说了,他教不了了,再下去还不知谁教谁呢!他父亲一听,心中很高兴,但也有所怀疑。说到:能认些字就行了。能帮父亲写个账就足够了。

转眼间又到了年节,往年的对联都是请人去写的。今年家里有了学问人,可以不用求人了。父亲买来纸和笔,要解缙写对联贴在门上。这解缙挥笔写下:门对千棵竹,家藏万卷书。字很漂亮,而且句式工整。谁知这下惊动了一位大官,就是在前面大宅子里的曹尚书。原来,这解缙的对联不是凭空想象的,他是以曹尚书家院子里的竹子为题,写下了这幅对联。

曹尚书的家人在宅子周围巡逻,有人看到了解缙家的对联,心中暗暗吃惊。什么人这么大胆子,敢用曹尚书的竹子为题,而且还口气很大?这事报告了尚书大人。曹尚书眼珠一转,计上心来。说到,不要管他。待会儿让他自己把对联撕下来!众人不解。曹尚书吩咐下人,把竹子的尖削掉,跟墙头平了,对面看不到竹子,自然没有了门对千棵竹的说法,他知趣就一定撕下对联!

于是众人齐手削下竹子的尖,扔到墙头外,向解缙家发威!这解缙一看,高兴极了。赶快告诉他父亲,有人送柴禾来了,赶快去捡!父子二人忙了半天,把竹子尖收进家中。这解缙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他可是太聪明了!

话说曹尚书心中得意,派人去看解缙家的对联撕下没有。不多功夫,下人汇报:对联没有撕去,而且还长了一块儿!曹尚书问:怎么长的?下人答:上下联各增加一个字,成了:门对千棵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一听,心想,哼,小子还跟我斗上了,看我怎么整你!于是吩咐下人,把竹子全部刨掉,都隔着墙头扔出去!

这下,可好。曹尚书家人在墙里忙,解缙父子在墙外忙。他这边扔,他那边拾。这可是难得的一批柴禾,够烧些日子了。

忙了一通,曹尚书又派人去看。功夫不大,下人来报:对联又长了!这次变成:门对千棵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这曹尚书鼻子差点气歪了,说道:我倒要看看这家出了个怎样的才子?!(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