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能做成小米,離不開曾國藩的四句話!

7月9日,小米成功上市,以開盤價計算,小米市值超470億美元,雷軍個人財富達到124億美元,全球排名第115位。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雷軍第二次來到港交所敲鑼,上一次是十一年前(2007年10月9日)的金山軟件上市。

另外,小米是成為首家同股不同權的港股上市公司;根據招股書披露,在全球營收超千億且盈利的互聯網公司中,小米增速排名第一;小米認購取得近10倍超購,打破2011年以來大盤股認購倍數紀錄,成為全球最大散戶規模的IPO,是香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民營公司IPO,全球第三的科技公司IPO。

8年前,誰知道小米能有現在的成績?除了都知道雷軍工作賣力外,誰會相信他會把小米做成現在的樣子呢?

雷軍能做成小米,離不開曾國藩的四句話!

當年,除了傳統手機廠商和原來IT界的同行,就是身邊的同事、朋友也大都不看好雷軍的跨界創業,甚至是雷軍自己,也是忐忑,信心不足。

事在人為,老方覺得小米能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雷軍不是把小米完全看成自己的公司,而是把小米當做了整個創業團隊的公司。

雷軍不止一次提到過,在小米創立之初他給自己的最重要任務就是找人,注意是“找人”,不是“招人”,這代表完全不同的兩種思維方式和行為邏輯。

華為任正非曾說過,“一個人不管如何努力,永遠也趕不上時代的步伐,更何況在知識爆炸的時代。只有組織起數十人、數百人、數千人一同奮鬥,你站在這上面,才摸得到時代的腳。”

做事業,指望一個人的力量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業越大,個人的力量就越渺小,而“人意識到自己的渺小,行為才開始偉大”,小米8年征程的勝利,可以說是“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成功,但小米的成功從根本上說,離不開雷軍對人性的洞察、對團隊的管理智慧、對創業組織邏輯的深刻理解和應用。

雷軍能做成小米,離不開曾國藩的四句話!

在歷史上,晚清重臣,力挽清王朝狂瀾之即倒的曾國藩,就曾把這種用人做事的精髓濃縮為四句話:

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曾國藩以一介文臣,在無兵無將、缺錢少糧的情況下,從無到有創建湘軍,完成了掃蕩天下的偉業,其過程重重險阻、處處掣肘的困難不計其數,但最終能夠做成,離不開曾國藩聚攏各路人才並才盡其用的高超管理智慧。

雷軍做小米,可以說是不得已為之。

2009年,時任UCWEB董事長的雷軍通過李開復認識了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林斌,兩人經過多次交流,對國內的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發展趨勢達成了共識。

但要說進入壁壘深厚的手機制造行業、從零開始,就是雷軍、林斌也是想都不敢想的,於是雷軍找到了魅族的黃章,希望通過投資,在魅族的平臺基礎上打造出一個新物種。

據說兩人結識前期關係良好,一度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但當談到具體利益、公司股份的時候,出身草莽的黃章說什麼也不願分割自己的股份,魅族是他一手打出來的江山,只能屬於他。

雷軍提出拿出5%的股份吸引林斌加盟,並給魅族的核心人才分些股份以增加團隊的凝聚力,黃章一口回絕。

所以,儘管風險巨大,雷軍還是決定另起爐灶,單獨建立團隊做小米。

雷軍能做成小米,離不開曾國藩的四句話!

2010年4月6日,雷軍、林斌、阿黎、KK四名聯合創始人和孫鵬、劉新宇、李偉星等9個員工,在海淀區銀谷大廈807室一起喝了碗小米粥,就開始了小米的創業。

如今,9名員工仍然在小米的重要崗位上,小米上市後,身家過億不在話下。

而他們之所以拿著比原來工作低得多的工資,心甘情願地在小米奮鬥,與雷軍制定的股份激勵機制大有關係。

小米成立之初,就預留了15%員工激勵股權池及大量的期權池,最早有個從微軟過來的工程師對雷軍說“我在微軟幹了6年,攢了五六十萬,買不起房子,也不想買車,炒股票嫌麻煩。我天天在小米幹,我對小米有信心,我能不能投資小米呀”。

雷軍不缺錢,但他在慎重考慮後,同意了讓75名早期員工做了自己的“老闆”,這大大凝聚了團隊的戰鬥力,而當初投資了1400多萬的這批員工也在小米上市後實現財務自由。

對於後期加入的員工,小米會給員工三個選擇:

第一,正常市場行情的現金工資;

第二,2/3的工資,然後拿一部分股票;

第三,1/3的工資,然後拿更多的股票。

要現金,還是要未來利益,全看自己的選擇。選擇決定命運,小米工號前1000的員工,都將獲得資本的福報。

雷軍能做成小米,離不開曾國藩的四句話!

正是利益捆綁的組織策略,讓小米實現了集體命運共同體的狀態,不但極大提高了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也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

​“有恆產才有恆心”,可以說,員工持股和合夥人股權計劃,才是小米取得現在成功的最大基石。

雷軍說,“創業的過程就是拿百分之百的夢想去跟資金分享、跟最優秀的工程師分享、跟最好的市場分享、跟最好的資源分享。創業就是拼圖,是分享百分之百夢想的過程”。

小米陸續組成了8人的合夥人團隊,雷軍31.41%股份之外的合夥人最開始總共持有小米45.4%的股權。股權劃分和合夥人制度,保證了小米核心團隊的長期穩定,利益分享的同時,責任也大大地得到分擔,8個人各自獨當一面,讓雷軍得以從公司的具體事務中解放出來。

​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就曾直言,“我看了很多公司,他只跟你說有期權,都是到了臨近上市的時候,才跟你說你的期權是多少。但雷總給我們合夥人、核心員工一進來就講明白,把很多事情都擺到檯面上。”

“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利益足以觸動靈魂,因此你不能在利益上做表面功夫,拿出象徵性的一兩點股份表演自己的大方,那不是分享,而是對別人的侮辱。​新東方合夥人徐小平曾表示,如果在一個公司裡,老大拿著90%的股份,剩下三四個人,每個人拿一兩個點,這家公司基本做不大。因為這時候那三四個人的心態不是老二、老三,而只是“小二”、“小三”。

“輕財足以聚人”,任正非、馬雲、劉強東等人在公司的股份都不多,但他們的企業都做到了很強大,就如李開復所說,你有80%的股份,公司只值兩塊錢沒有太大意義。

雷軍能做成小米,離不開曾國藩的四句話!

試想一下,8年前,如果黃章捨得拿出股份分享,還會有今天的小米嗎?魅族又豈會是現在的魅族?就是手機市場的格局,也絕不會是如今的樣子。

華為大發展、大成就,是集體主義的勝利。任正非曾感言道,“也許是我無能、傻,才如此放權,使各路諸侯的聰明才智大發揮,成就了華為。”

所以,事業不成器,公司做不好,老闆要先反思一下自己的格局大小,單打獨鬥的孤膽英雄過時了,在當今的時代洪流中,個人能力再強,也是微不足道的渺小存在。

財散人聚,一心做明星,害怕別人分去榮耀、什麼好處都想獨佔的老闆,市場拋棄你的時候,連一個再見都不會給你。

“哥們式合夥,仇人式散夥”,是國內創業合夥人的一個詛咒。

但小米打破了這個詛咒。

小米上市前,小米的兩個聯合創始人周光平和黃江吉從公司退出約,但雷軍保留了他們在小米的股份。

黃江吉在參加完歡送大會後,他動情地表示:

“感謝我最有情有義的老大雷軍,感謝各位小米的戰友兄弟們,感謝你們這一班神一樣的隊友,讓我這個幸運的豬能夠和你們一起愉快的飛起來。我永遠都是小米人!未來,大家只要有任何需要KK能夠幫上忙做的事情,只管吩咐。有緣分和大家一起創辦小米,永遠是我人生最最自豪的事情!無言感激!”

厚道,正是外界對雷軍一貫的評價。

雷軍能做成小米,離不開曾國藩的四句話!

相比小米好聚好散的雙贏,某些企業卸磨殺驢的內訌式分手,不但是抹殺了以前的情義,也說明了他們的格局和道德存有極大的侷限,難聽點說根本就是智商不足嘛。

《論語》裡教導我們,要想做老大,一定要以身作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雷軍在“輕財足以聚人”之外,“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也是有目共睹。

在金山時期,雷軍就樹立了勤勞的作風,在公司經常是7*16的連軸轉,其“勞模”之名,經常被互聯網企業當做學習的典範。

曾國藩認為,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他嘗言,為官者當有五勤:“一曰身勤:險遠之路,身往驗之;艱苦之境,身親嘗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詳細察看;接一文,必反覆審閱;三曰手勤:易棄之物,隨手收拾,易忘之事,隨筆記載;四曰口勤:待同僚,則互相規勸;待下屬,則再三訓導;五曰心勤:精誠所至,金石亦開;苦思所積,鬼神蹟通。”

以勤治惰,以勤治庸,雷軍數十年如一日的勤奮和自律,老大這種以身作則的表率,也是影響到小米能夠高效運作的重要因素。

而我們一些公司老闆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沒有雷軍的勤奮,卻是一身雷軍所沒有的傲慢自負。

雷軍能做成小米,離不開曾國藩的四句話!

這也是老方非常看好小米的緣由,在明星閃耀的中國企業界,雷軍的平實,是非常難得可貴的。人對了,事自然就會對,小米也一定會繼續更大的成功。

昨天老方在《小米上市破發, 劉強東: 做到讓股民賺錢才是牛逼的事情!》一文裡就表示看好小米的未來,企業發展起起伏伏是自然規律,股價破發並不足為奇,我剛順手看了下小米的最新股價,已經拉昇到了18.80,上午最高到了19.34。

雷軍能做成小米,離不開曾國藩的四句話!

我們今天看不懂小米,是因為我們在用過去和現在的常識來衡量小米的模式,實際上在商業領域,小米的創新是非常大的。

雷軍說效率第一,小米扁平化的組織形態,讓其決策系統和組織迭代的速度非常快、非常敏捷,就這一點,已經超越了大多數傳統企業。

而且小米的價值觀、消費者關係和極具潛力的小米生態體系,都讓這個商業新物種擁有很大的進化潛力。

優勝劣汰,新舊更替是時代永恆的主題,祝福小米,小米快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