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國考行測數量關係:正反比巧解行程問題

在公務員筆試考試中,題量大、時間緊是行測筆試考試的最主要特點,而且對於大部分考生來說數量關係部分,是一個短板。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準確的選出答案顯得尤為關鍵。數量關係有著自己特點-技巧性強,要想在這部分取得不錯的分數,那麼一些實用的解題技巧一定要牢記於心,熟練於形。

一、應用環境:

“存在M=A×B形式,且有一個量是不變的”。如果M是不變的,那麼A和B成反比;如果A不變,那麼M和B成正比;同理如果B是不變的,那麼M和A成正比。對於公考中的,行程問題S=v×t,工程問題W=P×t,都是符合應用環境的形式,如果有一個量是不變的話,那麼就可以用正反比了,所以在工程和行程問題中,經常會使用到正反比。

二、如何使用:

那麼這種方法如何去用呢?其實正比很簡單,你是幾比幾,我就是幾比幾。例如兩個人賽跑,速度之比3:4,跑的時間一樣,那麼跑的路程之比就是3:4。反比較正比來說稍微麻煩一點,總結來說,反比就是倒數之比。例如兩人參加100米運動會,兩人速度之比3:4。這裡S一定,所用時間就與速度成正比,時間之比

2019國考行測數量關係:正反比巧解行程問題

。可以看得出來,如果兩者成反比,本質上是倒數之比,但是化簡後形式上就是反過來比。需要強調的是,如果三者成反比,就不再是反過來比了,此時要回歸本質,倒數之比。

三、例題分析:

【例題1】甲乙兩輛從A地駛往90公里外的B地,兩車的速度比為5:6。甲車於上午10點半出發,乙車於10點40分出發,最終乙車比甲車早2分鐘到達乙地。問兩車的時速相差多少千米/小時?

A.10 B.12 C.12.5 D.15

【答案】D

【中公解析】根據題意,甲乙兩車的速度比為5:6,因此兩車從A到B所用的時間比為6:5,乙比甲晚出發10分鐘,且比甲早2分鐘到達,因此全程乙比甲快了12分鐘,即一個時間份數為12分鐘,因此全程乙用時12×5=60分鐘,即乙的速度為90公里/小時,甲的速度為90×5/6=75公里/小時,因此兩車速度之差為15公里/小時。選擇答案D。

【例題2】甲地到乙地,步行比騎車速度慢75%,騎車比公交慢50%,如果一個人坐公交從甲地到乙地,再從乙地步行到甲地,共用1個半小時。問:騎車從甲地到乙地多長時間?

A.10分鐘 B.20分鐘 C.30分鐘 D.40分鐘

【答案】B

【中公解析】由題意可得步行的速度∶騎車的速度=1∶4,騎車的速度∶公交的速度=1∶2,故步行的速度∶騎車的速度∶公交的速度=1∶4∶8,根據路程相同,時間與速度成反比,可知步行的時間∶騎車的時間∶公交的時間=8∶2∶1。已知“一個人坐公交從甲地到乙地,再從乙地步行到甲地,共用1個半小時”,可得9份為90分鐘,1份為10分鐘,騎車從甲地到乙地需2份時間,則為20分鐘。選擇答案B。

要想很好掌握正反比這種方法,重點把握兩點:1.對於這種方法的應用環境要很熟,一旦看到某道題具備某個特徵,就得很快的反應過來,能用這種方法。2.對於這種方法如何去用要很熟,信手拈來。只有達到這兩點,才能在考場上又快有準的完成這類題目,才可能從千萬考生中脫穎而出。

關注東莞中公教育公眾號dgoffcn,及時獲取公考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