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醫院越來越多,病人卻不見減少?只要生病了就要去醫院嗎?

很多外國的醫學專家來中國做講座或者參加學術論壇,見到中國大醫院裡排隊的陣勢,病人人山人海,排起的隊伍能有一公里,都會感到非常的震驚!


為什麼醫院越來越多,病人卻不見減少?只要生病了就要去醫院嗎?​外國的醫生會很驚訝,難道說中國人的體質真的很差嗎?這多人都有疾病嗎?都需要到醫院診治?經過了解他們發現,事實上不是中國病人多,而是醫院和醫生治療了許多不需要在醫院治療的疾病。甚至百分之八十的病人都是不需要進醫院的,這可惜許多中國患者和中國醫生聽不進去,那麼外國醫生認為哪些病不需要進醫院呢?

痔瘡

醫學上有“十人九痔”之說,可見痔瘡的普遍和多發,尤其是現代人,工作大多需要坐著,所以患痔瘡的概率就更大,沒有引起出血的嚴重痔瘡一般不需要治療,痔瘡不嚴重溫鹽水坐浴效果還是不錯的,但是溫鹽水坐浴鹽量一定要夠,一般是一小袋食鹽用三次這樣的量!

病毒性感冒

人類與感冒病毒對抗了太多年了,主要是因為感冒病毒在不停的變異,所以人類對感冒病毒沒有永久性免疫。但是人類免疫系統已經認識了這種病毒,幾乎所有的感冒病毒都是靠我們的免疫系統清除的。
為什麼醫院越來越多,病人卻不見減少?只要生病了就要去醫院嗎?​所以感冒了一般是不用吃藥的,或者吃一點阿司匹林一類藥緩解一下頭疼關節疼,一般一星期左右可以痊癒。如果感冒就服用抗生素的話,不僅對感冒無效而且對身體有害。


骨質增生

骨質增生是骨科最常見的疾病,簡稱人體的退行性疾病,常見於人體骨關節處,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反應增生,一般不需要手術,不需要各種特別的理療,是可以自行適應性疾病,特別疼痛的時候可以吃一點止痛藥。

胃酸燒心

生活中很多人吃完飯,或者飯後一段時間,會有反酸燒心的症狀,如果還有胸骨後疼痛的話,那麼就有可能是胃食管反流,需要及時治療!
為什麼醫院越來越多,病人卻不見減少?只要生病了就要去醫院嗎?​而如果僅僅是胃酸、燒心,則可能屬於胃液分泌失調,經常備用一點奧美拉唑一類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就可以,如果沒有感覺就不要吃了。是機體的一種正常反應。

慢性淺表性胃炎

就是消化不良,百分百的人一生都會罹患,是可以自愈的一種疾病。在漫長的人類進化過程中,人類的胃粘膜能夠接受各種刺激而自愈,其中胃炎是最輕的一種。

鼻炎

鼻炎在生活中也是十分常見的疾病,而且許多鼻炎和環境刺激有關,是一種變態過敏性反應。根本不用大治,也很難治療斷根,許多家長心疼孩子,非要孩子長期吃藥,其實不知道很難徹底治癒。和體質有關,需要適度的容忍。

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也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它更多的是一種心理性疾病。許多人會感覺喉部不適,而病理學並沒有改變。可以喝一些中藥茶飲料治療,完全不需要多次檢查,更不需要輸液打針治療。

心臟早搏

為什麼醫院越來越多,病人卻不見減少?只要生病了就要去醫院嗎?​咋一聽心臟早博是很嚴重的疾病,其實心臟早搏許多人都有,特別見於年輕人。如果在心電圖監測中,發現了早搏,不必大驚小怪,更不需要各種治療。因為藥物、濃茶、精神因素、睡眠不好等都會引起心臟早搏。


甲狀腺結節

隨著B超技術提升和檢查手段的普及,很多低於一釐米一下的甲狀腺結節都可以在醫院被發現。在美國甲狀腺結節不需要治療,更不需要手術,甚至包括甲狀腺癌。

關節疼痛

關節疼痛在生活中就更常見了,尤其是中老年人,最為常見的是膝關節疼痛、肩關節疼痛、肘關節疼痛,它是一種很常見的勞損性疾病,尤其是陰雨天犯病較多,疼痛的時候吃一點止疼藥,或者用電吹風吹吹,都能緩解,不需要到醫院麻煩醫生。 除非經常疼痛,且很難忍受,可以去醫院做一個系統的治療和檢查!

偏頭痛

頭痛在生活非常常見,它大部分是一種神經性疼痛,如果能夠忍受就別管它,非常疼痛可以吃一點止疼藥。但是要注意不要過度疲勞,按時休息、精神不要太緊張。
為什麼醫院越來越多,病人卻不見減少?只要生病了就要去醫院嗎?​以上這些疾病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疾病。如果我們對這些疾病的診治有基本的認識,不要什麼疾病都去醫院,不僅浪費錢,浪費時間,而且可能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所以如果每個人的醫學常識都有所提升,不要盲目的看病,那麼可以減少醫院一半的人流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