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戰爭中第一個爲國捐軀縣令:城破之後自殺殉國,如今鮮爲人知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近代一位忠貞的大臣面對列強發出的鐵血誓言,這是每個中華人民誓死保衛自己賴以生存的家園做出的犧牲。

1840年,近代的中國第一次跟外國人的戰爭打響了。即使我們當時有著一個非常腐朽的政府,即使我們那在時候的軍事能力比不上對方,我們也不能忽略那些英雄為我們保衛家園做出的貢獻。也正是這些人無私的奉獻,才保住了中國,才有了我們現在的生活。

近代戰爭中第一個為國捐軀縣令:城破之後自殺殉國,如今鮮為人知

一提到鴉片戰爭,許多人都知道林則徐這位大英雄。但是不要忘記了,當時的英國海軍沿著東南一路向北,林則徐幾乎沒有與英軍主力打過幾仗,我們不僅要記得林則徐,還要記得在浙江有一位用命抗爭的英雄,他叫姚懷祥。

當初,英國因為虎門銷煙對中國發動了戰爭。戰爭爆發的時候,姚懷祥在浙江定遠作縣令。作為晚清的一名官員,他很有先見之明。他知道與英國免不了又一場戰役,於是一方面加緊在海邊修築防禦工事,一方面鼓勵百姓做好抗爭的準備。

近代戰爭中第一個為國捐軀縣令:城破之後自殺殉國,如今鮮為人知

姚懷祥的預感得到了證實,6月份,一艘英國船隻到達沿海,這就證明後續還有更多的英國軍隊會到達,一場大戰已經在所難免。英國軍隊本來人數不多,又經過了長途跋涉,對攻打中國城市沒有底氣,於是英國方面為了減少損失,想要用一封信來勸降姚懷祥:我們是大英帝國的皇帝派來的,皇帝拍我們佔領特定的島嶼以及地區,如果你們開城投降則可以免去殺戮,如果不投降我們就只能進攻了。

對於英國軍隊的勸降,姚懷祥根本不予理會,並且下達了死命令:要堅守城池等待朝廷派出援兵。在英軍上岸的必經之路上設下埋伏和關卡,想要暫時抵擋英軍。但是清朝的軍官已經很久沒有打過仗了,這樣倉促應戰,失敗是必然的。

近代戰爭中第一個為國捐軀縣令:城破之後自殺殉國,如今鮮為人知

最後,英國軍隊失去耐心,決定直接進攻定遠縣。就這樣,近代第一場刀槍對戰槍炮的戰役就在海邊打響了。英國軍隊很快就殺光了衝鋒的士兵,而清軍實在沒有見過這樣厲害的火銃,於是紛紛往後退縮。就這樣,英國軍隊很快就佔領了沿海地區,朝縣城過來。

最後,姚懷祥死守城池,等待援軍的到來。縣城內剩下的士兵擋住了英軍的一次又一次進攻。但是英軍的攻擊越來越猛烈,最終定遠縣南城被攻破。姚懷祥此時集結士兵準備應敵,但是縣城內所剩的士兵居然逃走了一大半。姚懷祥深感此戰無力,最後也沒有等來援軍,投塘而死。

近代戰爭中第一個為國捐軀縣令:城破之後自殺殉國,如今鮮為人知

就在最後一刻,姚懷祥還想著要與將士們一起戰死沙場,然而清朝的軍隊就是如此的廢弛,而姚懷祥則空有一身報國的熱血。姚懷祥在定遠戰役中死去之後,道光皇帝聽說了這件事,給了姚懷祥極大地恩賜,准許他“世襲紳民、雲騎尉三代。”

近代歷史使我們最不能忘卻的,我們要記住的就是這些為國捐軀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