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汉末天下倒悬的皇甫嵩,凭什么会位列武庙七十二良将之一

小A短评三国风云人物之“汉末第一名将”皇甫嵩

文:小A斯蒂芬

天下大乱兮市为墟,

母不保子兮妻失夫,

赖得皇甫兮复安居。

这是一首流传于汉末的民歌,相传为冀州百姓所作,所歌颂的是时任左中郎将的皇甫嵩平定黄巾之乱的功绩。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有汉末第一名将之称的皇甫嵩。

坐看汉末天下倒悬的皇甫嵩,凭什么会位列武庙七十二良将之一

皇甫嵩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今宁夏彭阳县)人。他的父亲是做过雁门太守的皇甫节,而他的叔叔正是凉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规。皇甫家族久在边关驻守,是东汉名满天下的将门之家。所以皇甫嵩自幼受家族的熏陶习武学文,立志于功业。少年时就先后被察举为孝廉和茂才,任郎中,担任过霸陵和临汾的县令,因为父亲过世而辞官归家。

后来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接连征辟,皇甫嵩都没有同意。汉灵帝公车征拜,他才担任了议郎,迁任北地太守。

公元184年(光和七年),黄巾之乱爆发,以张角张宝张梁为首的黄巾军,攻城略地焚烧官府,导致官吏逃亡,州郡失守,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坐看汉末天下倒悬的皇甫嵩,凭什么会位列武庙七十二良将之一

黄巾之乱

汉灵帝仓促调集军队守卫京师重地,并且接受皇甫嵩的建议解除党禁,拿出中藏钱作为军饷,将西园厩马分赐给将士,招募精兵选拔将帅,征剿黄巾军。当时被朝廷委派持节征剿黄巾军的有三个人,共发北军五校士、三河骑士及招募的精勇,分兵两路:第一路是北中郎将卢植负责征剿冀州的乱军;第二路就是左中郎将皇甫嵩与右中郎将朱儁,各引兵马两万攻打颍川一带的黄巾乱军。

坐看汉末天下倒悬的皇甫嵩,凭什么会位列武庙七十二良将之一

卢植

坐看汉末天下倒悬的皇甫嵩,凭什么会位列武庙七十二良将之一

朱儁

朱儁率先赶到,与黄巾军波才所部交战失利,皇甫嵩被迫进守长社,被波才大军所围困。当时皇甫嵩兵少,军士上下皆有惧色,他对军吏说道“兵有奇变,不在觿寡。今贼依草结营,易为风火。若因夜纵烧,必大惊乱。吾出兵击之,四面俱合,田单之功可成也。”是夜皇甫嵩依计而行,又得大风相助,于是黄巾军大败溃逃。当时骑都尉曹操奉旨率兵赶到,皇甫嵩朱儁与曹操合兵一处追击黄巾军斩首数万于级。这是皇甫嵩征讨黄巾军的第一战。战国时齐将田单火牛阵大破燕军的故事尽人皆知,然而汉末皇甫嵩火烧黄巾军的故事却鲜有人闻,然而这场战役绝对是起到了扭转汉末覆灭乾坤的作用。

坐看汉末天下倒悬的皇甫嵩,凭什么会位列武庙七十二良将之一

田单火牛阵

接下来皇甫嵩的捷报频频传来,他先是与朱儁进讨汝南、陈国,在阳翟将波才再次击败,又在西华击败彭脱所部,在仓亭将东郡的黄巾军卜己所部击败,并且生禽卜己,斩首七千余级。基本平定了兖州一带的黄巾军。

与此同时在北方冀州,本来接连胜利的卢植,因为不肯向小黄门左丰行贿而被罢官免职押解回京问罪。而接替卢植的东中郎将董卓,却放弃卢植原有的作战计划而导致失败。于是朝廷就命令皇甫嵩率军北上接替董卓去攻打冀州的黄巾军。皇甫嵩一到冀州就与据守在广宗城内的张梁展开决战,开始因为张梁的军队主力精良,而没能取胜。于是皇甫嵩命令军队休整,以观其变,等到敌军懈怠以后,皇甫嵩趁夜进兵,到鸡鸣时下令攻城,一直到夜晚终于将广宗城攻破“斩梁,获首三万级,赴河死者五万许人,焚烧车重三万余两,悉虏其妇子,系获甚众”,之前张角已经病死,皇甫嵩下令剖棺戮尸,传首京师。紧接着又与钜鹿太守冯翊郭典攻打聚守在下曲阳的张宝“又斩之,首获十余万人”于是“筑京观于城南”。

坐看汉末天下倒悬的皇甫嵩,凭什么会位列武庙七十二良将之一

京观发掘一角

据古籍所载,所谓京观是古代战争以后胜利者埋葬敌军尸体的葬丘(西晋杜预注《左传》曰:“积尸封土于其上,谓之京观。”),后世多有显耀武功的含义。

这一场号称八州响应的黄巾之乱就这样被皇甫嵩悉数平定。朝廷以黄巾既平,故改年号为中平,拜皇甫嵩为左车骑将车,领冀州牧,封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食邑八千户。皇甫嵩上表奏免除冀州一年田租以赡饥民。

这时候的皇甫嵩功成名就,威震天下,可谓是志得意满。然而功高盖主的人往往招来世人的妒忌以及主上的猜疑。中平二年三月皇甫嵩征讨西凉边章、韩遂以及北宫伯玉之乱,到五月就在中常侍赵忠张让的弹劾之下,以“连战无功,所费者多”的名义,被罢官免职,降爵为食邑两千户的乡侯。虽然史书记载赵忠张让两人皆是出于公报私仇,皇甫嵩曾经上奏朝廷指责赵忠的住宅超逾规定,而张让则是向皇甫嵩索贿不成怀恨在心,可是我们有理由相信,皇甫嵩被罢官免职的深层次原因与他功高盖主威震天下的声名是密不可分的,史书中也明确记载了一个叫做阎忠的人游说皇甫嵩,希望辅佐他拥兵自重以图天下。皇甫嵩虽然心怀忠义一口回绝了阎忠,却终究还是落人口实,让汉灵帝惶惶不安难以安坐在宝座上,而这恐怕也是他没有让皇甫嵩去冀州上任的根本原因吧!

坐看汉末天下倒悬的皇甫嵩,凭什么会位列武庙七十二良将之一

汉灵帝

就这样皇甫嵩被束之高阁了起来,而平定西凉动乱的任务则交给了张温和董卓。可这两个人,一个貌似只想捞取政治资本以图取升任的机会,另一个则充满着野心好像故意拖延等待着时机。这场动乱就这样持续了三年之久。在此期间,数任凉州刺史皆死于动乱,而其中耿鄙的死更是成就了后来三国群雄之一的马腾崛起的契机。

坐看汉末天下倒悬的皇甫嵩,凭什么会位列武庙七十二良将之一

董卓

中平五年,凉州贼王国兵围陈仓,朝廷不得不启用皇甫嵩去解陈仓之围。于是拜皇甫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各自带兵两万征讨王国的叛军。皇甫嵩拒绝了董卓先发制人直接去解救陈仓之围的建议,并且与董卓辩论申明自己的战略意图,这一段精彩的辩论被《后汉书》记录了下来:

“卓欲速进赴陈仓,嵩不听。卓曰:‘智者不后时,勇者不留决。速救则城全,不救则城灭,全、灭之势,在于此也。’嵩曰:‘不然,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以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我,可胜在彼。彼守不足,我攻有余。有余者动于九天之上,不足者陷于九地之下。今陈仓虽小,城守固备,非九地之陷也。王国虽强,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势也。夫势非九天,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国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陈仓保不拔之城,我可不烦兵动众,而取全胜之功,将何救焉!’遂不听。王国围陈仓,自冬迄春,八十余日,城坚守固,竟不能拔。贼众疲敝,果自解去。嵩进兵击之。卓曰:‘不可。兵法,穷寇勿追,归众勿迫。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嵩曰:‘不然。前吾不击,避其锐民。今而击之,待其衰也。所击疲师,非归众也。国众且走,莫有斗志。以整击乱,非穷寇也。’遂独进击之,使卓为后拒。连战大破之,斩首万余级,国走而死。卓大惭恨,由是忌嵩。”

坐看汉末天下倒悬的皇甫嵩,凭什么会位列武庙七十二良将之一

皇甫嵩

从皇甫嵩征讨黄巾军和解陈仓之围的这两场战争来看,他绝对是汉末少有的将才,也绝对称得上汉末第一名将。不过,他受到中国传统忠君思想影响颇深,几乎到了愚忠的地步,这也给本就已经摇摇欲坠的东汉政权带来了灭顶之灾,而他自己也险些因此而丧命。

公元189年,汉灵帝病重,朝廷为了削弱董卓在西凉的势力,采用明升暗降的方法,先后两次征召董卓进京,一次升他为少府,一次将他调任并州刺史,命他将兵权交给皇甫嵩。或许董卓也察觉到了这一点,于是他拒绝了做少府的委任,也拒绝交出兵权,并且上书朝廷称与自己的部队相处十年感情深厚,属下都愿意跟随自己去并州继续效力边陲。可是他却并不等着朝廷的回复就带着自己的亲信部队向并州开拔了。这个时候皇甫嵩游移不定不知怎么办好,他的侄子皇甫郦对他说道“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唯大人与董卓耳。今怨隙已结,埶不俱存。卓被诏委兵,而上书自请,此逆命也。又以京师昏乱,踌躇不进,此怀奸也。且其凶戾无亲,将士不附。大人今为元帅,杖国威以讨之,上显忠义,下除凶害,此桓文之事也。”可是皇甫嵩恪守着臣子之道不肯临机决断,去创桓文五霸之功,他对皇甫郦说道“专命虽罪,专诛亦有责也。不如显奏其事,使朝廷裁之。”结果坐看着董卓领着精锐部队离开了凉州,这才引出了后来的董卓之乱。

坐看汉末天下倒悬的皇甫嵩,凭什么会位列武庙七十二良将之一

皇甫郦

即便是这样皇甫嵩也并没有幡然醒悟,他的愚忠几乎到了食古不化的境界。公元190年(初平元年),以袁绍为首的关东义军起兵讨伐董卓,董卓害怕皇甫嵩会在凉州起兵对付自己,造成两面受敌的境地,于是以汉献帝的名义降旨征召皇甫嵩来京担任城门校尉,其实是想借机除掉皇甫嵩。皇甫嵩毫不犹豫的打算返回洛阳,就在他将要起行的时候,长史梁衍劝他说道“汉室微弱,阉竖乱朝,董卓虽诛之,而不能尽忠于国,遂复寇掠京邑,废立从意。今征将军,大则危祸,小则困辱。今卓在洛阳,天子来西,以将军之众,精兵三万,迎接至尊,奉令讨逆,发命海内,征兵群帅,袁氏逼其东,将军迫其西,此成禽也。”可是皇甫嵩又不听,慷慨前往,结果一到京师就被有司承旨下狱,关进大牢。多亏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与董卓还算有些交情,他在宴会上向董卓求情,痛哭流涕申明大义,在坐席上的人尽皆感动为皇甫嵩求情,董卓才赦免了他,继续让他当官,拜为议郎,迁御史中丞。

坐看汉末天下倒悬的皇甫嵩,凭什么会位列武庙七十二良将之一

皇甫坚寿

后来董卓挟持献帝迁都长安,一次命令御史中丞以下皆向自己朝拜,随后他抵手问皇甫嵩说道“义真犕未乎?”

“犕”字音同备,古通服字,意思是问“义真,你服我了吗?”。据《献帝春秋》记载“初卓为前将军,嵩为左将军,俱征边章、韩遂,争雄。及嵩拜车下,卓曰:‘可以服未?’嵩曰:‘安知明公乃至于是?’卓曰:‘鸿鹄固有远志,但燕雀自不知耳。’嵩曰:‘昔与明公俱为鸿鹄,但明公今日变为凤皇耳。’”这段故事在《资治通鉴》中有另一种记载“夏,四月,董卓至长安,公卿皆迎拜车下。卓抵手谓御史中丞皇甫嵩曰:‘义真,怖未乎?’嵩曰:‘明公以德辅朝廷,大庆方至,何怖之有!若淫刑以逞,将天下皆惧,岂独嵩乎!’”

坐看汉末天下倒悬的皇甫嵩,凭什么会位列武庙七十二良将之一

董卓

不管董卓问的是你服不服,还是你怕不怕,都表现了他志得意满的庸俗嘴脸。而正当此时的皇甫嵩不知道作何感想,是不是已经悔恨当初没有听侄子皇甫郦和长史梁衍的苦口相劝了呢?

皇甫嵩,一生勤谨为政,廉洁奉公,忠于汉室。又能礼贤下士,温恤士卒。他带兵打仗的时候,从来都是当所有营帐修筑好了,他才会去安睡,也从来都是当士兵们都吃上饭了,他才会去吃。他把征剿颍川黄巾军的首功让给了朱儁,又称围困广宗城的胜利原本是卢植的计划,他无志于图王天下,只想要建功立业,求的只是“死且不朽”的令名,可是他也因此而错过了为天下倒悬的东汉帝国,挽狂澜于即倒的最佳时机。

坐看汉末天下倒悬的皇甫嵩,凭什么会位列武庙七十二良将之一

皇甫嵩

后世对于皇甫嵩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有人说他是因为自己认为才能不及董卓而不听皇甫郦之言,也有人说他是为了保全家族而不听梁衍之劝。当然我们更多的还是应该肯定皇甫嵩的忠义之心以及将佐之才。就连范晔自己也不得不在说皇甫嵩“为智士笑”之后,又肯定了他“不争天下之所甚重”的美德。

坐看汉末天下倒悬的皇甫嵩,凭什么会位列武庙七十二良将之一

范晔

公元192年,董卓被王允吕布所诛,皇甫嵩被任命为征西将军率兵攻打郿坞,抄灭董氏宗族。之后有人建议王允启用皇甫嵩统帅董卓旧部,被王允拒绝。李傕郭汜之乱期间,皇甫嵩又先后担任车骑将军、太尉、光禄大夫、太常等职。

公元195年(兴平二年),皇甫嵩病逝,朝廷加赠骠骑将军印绶,拜家里一人为郎官。

唐宋时期,皇甫嵩一直是姜子牙武成王庙中古今七十二名将(唐时六十四将)从祀之一。宋元时期陈元靓所编撰的生活百科《事林广记》中收录了一首皇甫嵩作为武庙从祀的赞诗,小A就以这一首赞诗结束今天的话题:

蛾蛾乱常, 扰我四方, 公出奇计, 谋旡不臧 ;

名震天地 ,志定雪霜 ,忠为令德 ,史策昭彰 。

小A斯蒂芬写于2018年1月30日。

坐看汉末天下倒悬的皇甫嵩,凭什么会位列武庙七十二良将之一

武成王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