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孝通:「美美與共」和人類文明

费孝通:“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

趙民微分享文學/評論/經濟/故事/生活關注

作者 | 費孝通

來源 | 愛思想網

一. 文明的話題

探討全球化和不同文明之間的關係,不是一個新話題,也不是一個新現象。今天我們經常說的“全球化”,其淵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西方(主要是英國)主導的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之間的廣泛接觸和交往。對這種廣義的全球化趨勢的關注與研究,也是從19世紀開始的,比如卡爾•馬克思就關注過資本主義全球擴張和原始積累的過程。關於這方面問題的探索,一直是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等諸多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領域。

這種對於全球化、文明、文化的研究,不僅僅是一種純知識性的探索,它已經成了解決人們面臨的嚴峻問題的一門科學。當今世界上不同的國家、民族、宗教之間的各種交融和衝突屢見不鮮,全球化造成的矛盾和問題,對我們構成了多種多樣的挑戰,對此,國際學術界和思想界做出了種種反應。我本人近年來對“天人對立論”、“文明衝突論”等思潮的評論,就是對目前世界上發生的一些問題所發表的意見。

當今世界上,還沒有一種思想或意識形態能夠明確地、圓滿地、有說服力地回答我們所面臨的,關於不同文明之間該如何相處的問題。不管是社會經濟高度“發達國家”,還是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在這個問題上,都同樣受到嚴峻的挑戰。這不是哪個單一的國家、民族或文明遇到的問題,而是一個全人類都要共同解決的問題。全球化的特點之一,就是各種“問題”的全球化。

二. 時代的呼喚

近二三百年來,西方思想在世界學術界起著主導作用,但在面對全球問題的時候,西方的一些基本思路,出現了很大的侷限性,在解決某些問題的同時,又引發出一些新的矛盾。比如,近百年來,隨著西方強勢文化的擴張,“自我中心主義”在一些人的頭腦裡大大地膨脹起來,“西方至上主義”、“殖民主義”、“極端國家民族主義”和“種族主義”等等思潮,成了上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的催化劑,也是造成很多國際性問題的重要原因。時至今日,世界上極端主義和以暴制暴所造成的種種事端,依然擺脫不掉“以我為中心”的影子。

因此,我覺得要更好地理解今天世界上出現的問題,尋求解決全球化與不同文明之間的關係,就必須超越現有的一些思路,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重新構建自我文明和他人文明的認識,只有當不同族群、民族、國家以及各種不同文明,達到了某些新的共識,世界才可能出現一個相對安定祥和的局面,這是全球化進程中不可迴避的一個挑戰。

要認真深入地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必然會碰到諸如文化、文明、人性、族群性等基本概念,會涉及到認識論和方法論這樣更高層次的問題。比如在探討文化交流時,常會牽扯到對文化的基本定義;在對各種文明基礎和特質進行研究時,也要談到關於“人”、“人性”這些更基本的問題。事實上,很多人文學科的研究,比如人類學者對文化、傳統的理解;社會學對社會群體結構的理論;民族學對族群性的解釋等等,都可為我們提供很好的思路,對我們有很大啟發。

我提及這方面的話題,並不是說我已經有了某種結論,而是希望我們在探討、研究問題時,要把眼光放開、放遠一些;思路變得靈活、廣泛一些,不要總侷限在一些常識性的、常規性的和偏狹的框框裡。在探索關係人類文明這樣一個宏大的、長遠的課題時,我們的思想要有與之相適應的、博大的包容性和歷史的縱深感;要充分利用全人類的智慧,發揮多學科、跨學科的優勢來進行研究。

人類每逢重大的歷史轉折時期,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所謂“聖賢”,其實,這些“聖賢”就是那個時代所需要的,具有博大、深邃、廣闊的新思路和新人文理念的代表人物。我曾經把當今的世界局勢比作一個新的戰國時代,這個時代又在呼喚具有孔子那樣思想境界的人物。我確實已經“聽”到了這種時代的呼喚。當然,今天的“聖賢”,不大可能是由某一種文明或某一個人物來擔當,他應該,而且必然是各種文明交流融合的結晶,是全體人類“合力”的體現。

近年來,在討論全球化這個話題的時候,我多次提到“和而不同”的概念。這個概念不是我發明的,它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核心。這種“和而不同”的狀態,是一種非常高的境界,它是人們的理想。但是要讓地球上的各種文明,各個民族、族群的億萬民眾,都能認同和貫徹這個理想,決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為此,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我還提出了“文化自覺”。什麼是文化自覺?簡單地說,就是每個文明中的人對自己的文明進行反省,做到有“自知之明”。這樣,人們就會更理智一些,從而擺脫各種無意義的衝動和盲目的舉動。

後來,我又進一步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設想。這幾句話表達了我對未來的理想,同時也說出了要實現這一理想的手段。我認為,如果人們真的做到“美美與共”,也就是在欣賞本民族文明的同時,也能欣賞、尊重其他民族的文明,那麼,地球上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之間就達到了一種和諧,就會出現持久而穩定的“和而不同”。

關於作者

費孝通,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