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体重下降很严重,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吗?

花毛小兔85903963


1.适当增加每日热量。都说糖尿病人要控制热量,但消瘦的糖友可以在每日所需热量的基础上增加10%-20%。可采取分餐制,每日5-6餐,每餐多吃一点点,对血糖的影响不大。

2.补充足够的蛋白质,以优质蛋白质为主。要想增加体重,蛋白质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糖尿病人多少会伴随有肾脏病变,所以建议选择瘦肉、鱼虾、蛋类、牛奶这样的优质蛋白质,少选大豆这样的植物蛋白,以免因过量蛋白质带来肾脏负担。

3.坚持运动,都说运动是为了减肥,那为什么增肥还要运动呢?因为运动能帮你提升肌肉含量,对增加体重有好处。但注意,消瘦患者切不可过量或剧烈运动,每天坚持半小时至1小时的运动即可。

4.合理使用药物,对于体型消瘦的患者,是不建议使用二甲双胍这类有减肥功效的降糖药的,最好使用胰岛素治疗。因为胰岛素能促进体内糖的吸收利用,帮助增加体重。如果体重持续下降,最好找医生调整药物方案。

增重跟减肥一样,不可急于求成,应遵循合理的方案,持之以恒的进行。这样才是最安全并有效的,祝您增肥成功!


糖人健康网


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糖尿病本身就属于一种消耗性疾病,虽然血液内有着充足的糖分可以为机体提供热量消耗,但是我们的组织细胞却对此不屑一顾,反而非常“任性”的不断分解自身的脂肪、蛋白质,最终导致身体的消瘦和虚弱;


第二,部分降糖药物的使用会导致身体的消瘦,比如双胍类降糖药(二甲双胍等)、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等);

第三,糖尿病患者为了能够控制血糖水平,采取了限制饮食和增加运动量的办法,这本身是完全没问题的,限制饮食可以减少热量的摄入,增加运动量可以促进热量的消耗,这对于控制血糖是非常有利的;

然而,过度的

限制饮食或超负荷的运动或许会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但这同时也是对健康的一种不合理消耗,时间久了,患者会变得消瘦和虚弱!

针对上述三种情况,我们便有了相应的方法,更换降糖药物或开始注射胰岛素调整饮食结构适度的运动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多指教!


急诊内科张医生


导致体重下降的原因有很多,没有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肿瘤)或胃肠吸收功能障碍患者(胃肠切除术后患者、慢性腹泻患者)都可能引起体重下降。

1型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的原因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机体无法摄取利用葡萄糖氧化提供能量,只能通过增加脂肪组织和蛋白质物质代谢来提供能量,脂肪和蛋白质不断被消耗从而引发体重下降。

针对1型糖尿病患者,要恢复体重根本就在于胰岛素,就要把胰岛素补足(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机体就可以正常利用葡萄糖,且过多的葡萄糖还会转化成脂肪组织储存起来,使体重增加。机体正常利用葡萄糖以后就会减少脂肪组织和蛋白质物质的代谢,可以避免体重的下降。除了使用胰岛素外,还要注意能量的摄入总量要适当增多,且营养要均衡,同时要保证血糖控制达标,这样才可能达到恢复体重的目的。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常见引起体重下降的药物: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引起的体重下降,常常是由于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导致患者食物摄入减少或吸收减少所致。但是很少有口服降糖药物引起体重明显下降的患者。如果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一定要排查一下其他原因。

若体重下降考虑是由于服用口服降糖药物导致,可以更换降糖药物(如磺脲类和格列酮类促进胰岛素释放的药物或改用胰岛素治疗)。同样要注意总能量摄入量适当增加,且保证血糖控制达标。才能实现恢复体重。

更多健康知识请关注 !


刘医生驿站


首先,是否需要增重,你需要看一下你的BMI指数: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具体的换算方法,诺诺在姐妹篇中有写到:糖友如何科学减肥,只需掌握这3点

当 BMI < 18.5 kg/m2 时,就说明你的体重过轻,需要增重了。

但是如果初次发现,或者反复出现短时间内快速的消瘦,就应该先去医院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让医生制定或调整降糖方案,先稳定血糖;

同时还要排除一下其他可能引起消瘦的疾病,例如 1 型糖尿病常合并的乳糜泻和甲状腺疾病等。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后才可以开始增重噢。



体重过轻的糖尿病人如何增重?

(1)定时定量摄入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是血糖控制的关键。除了所有有甜味的食品,常见的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还包括谷物(大米、小麦、玉米等)、水果、坚果、蔬菜(土豆、红薯等)

因为糖友的运动量不同、胰岛素使用剂量不同,理想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也因人而异。


怎么计算量呢?只需要4个步骤:

(1)计算标准体重=你的身高(cm)- 105;

(2)一般上班族就拿这个结果乘以 25~30,本来就偏瘦的人就乘以 30,可以得到一个大致数字,这个就是一天需要的总热量;

(3)推荐的碳水化合物大概占总热量的 60% 左右。

举个例子:一个偏瘦的身高 170 cm 的人,那他每天应该摄入的碳水化合物 =(170 - 105)× 30 × 60% = 1 170 Kcal。

那么700kcal热量有多少呢,200g纯面粉含700kcal热量,1升全脂牛奶中就有500kcal热量,100克花生含500kcal。糖友在生活中如何知道自己摄入了多少碳水化合物呢,诺诺推荐一个工具给大家,之前很多糖友也来问过,这里介绍一下怎样使用它吧~打开微信,点击下方菜单栏中的“发现”,最底部有一个“小程序”按钮。

进入“小程序”右上角有一个搜索的地方(长得像放大镜的那个),点击进入搜手,手动输入“碳水计数”。

在小程序的最顶部输入我们自己找的食物的名字就可以知道相应的碳水化合物和其他营养元素的含量啦,大家要注意是多少克数的食物的含量噢~

(2)除了碳水化合物,还有蛋白质和脂类

正餐可以选择碳水化合物 + 蛋白质 + 脂肪的搭配,加餐可以选择碳水化合物 + 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 + 脂肪的搭配。

可以参照这样的食物搭配

早餐:谷类 + 蛋 + 牛奶 + 水果;

午餐 / 晚餐:谷类 + 鱼 / 肉 / 禽 + 豆类及制品 + 蔬菜;

加餐:谷类 + 酸奶 / 蛋;谷类 + 坚果。

(3)优先选择高营养素,高能量的食物

血糖控制好的糖尿病患者,如果需要增重,可以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优先选择可以提供丰富优质营养素的健康食物。

推荐:谷类为主、粗细搭配,适量新鲜蔬果、薯类,足量动物性蛋白质,足量奶类和足量优质脂肪。

不推荐:饼干、点心、蛋糕等加工食品或者肥肉、烘烤、油炸食物等高能量、低营养素的食物。不要喝含糖饮料。

这些不推荐的食品也许有短期内增加体重的可能性,但代价是影响今后血糖控制、增加患冠心病、脑中风等疾病的风险等,长期看来是不利于糖友健康的。

(4)血糖监测

在增重及增加食量,尤其是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过程中,应在空腹、三餐后 2 小时及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自测血糖,了解正餐和加餐的食量和种类对血糖的影响,就能够更好的安排食物量了噢。

(5)中医调理

有些人也不排除是天生体质的原因导致的不容易长胖,像这种情况下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找中医看看。


三诺讲糖


糖尿病是系统代谢病,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发生作用,所以一边是血糖高,一边是细胞得不到营养。对于胰岛素抵抗的二型糖尿病的核心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运动是很好的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方式。循序渐进的加强运动强度很关键。但是一定要记住,低血糖会死人,大运动量的同时又控制饮食非常非常危险。快走散步低强度运动可以消耗高出来的血糖,但是对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是有限的。高强度运动,比如快跑,跳,可以加强基础代谢,倒是对长时间的血糖稳定更有贡献。控制血糖不是目的,血糖只是个标志,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康的体魄才是目的。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过程中或者是骨骼,或者心脏,慢慢的都会出问题。糖尿病也不过是一种类型而已,千万不要太过焦虑。糖尿病还提醒我们之前生活方式出了问题,所以,一定要下决心做出改变,比如多运动,少焦虑,好睡眠,好心态。上述只是个人心得体会。我是2016年底查出来的,当时39岁,体重小80,身高170,胖子。空腹血糖6.9,糖耐量2小时是14,后来自己查餐后又有过几次11的。也有过13的。经历了半年掉体重,焦渴,最低到67公斤。现在体重77,今天餐后仨小时5.8,有腹肌,说是马甲线。我感觉像赘肉。每周踢俩小时足球,平时各种忙,但是会练一下引体向上,也就做个七八个。吹个牛,现在体力很好,小场地二十分钟进了七个,成为记录。感谢糖尿病给我带来的人生启迪和变化。相信糖友们都能做到,甚至更好。


南瓜大仙123


快10年了,一直从事糖尿病营养管理发现很多人得了糖尿病,就特别克制饮食,这就是体重下降的原因,因为大部分人认为吃肉会导致血糖升高,所以都不敢吃肉,其实肉吃够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糖友其实吃东西遵循一个原则:什么都可以吃,什么都不要多吃! 可以参照以下方法:

1、每天五谷杂粮200~300克

2、蔬菜300克左右

3、水果100克以内 (两餐之间吃,少量多次)

4、坚果10克 (一小把)

5、乳制品或者无糖豆浆200毫升左右

6、瘦肉类每天300克左右 (不吃肥肉即可,瘦肉一定要吃,才不容易饿,不然饿了就会摄入更多的蔬菜和主食,导致血糖越来越高,其实瘦肉的碳水化合物还没有蔬菜的高)

7、每星期一1~2次鱼虾

8、多吃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每天30克以内

9、每天少盐,6克左右

10、蛋类1~2个


营养师吕丽梅


适当控制摄入能量!摄入的品种更要齐全,不要忌口!心态平和,减轻精神压力!早睡早起,不能日夜颠倒!坚持天天运动,至少每天一个小时以上!运动强度应根据年龄和体力程度进行,不能对自己强制性负重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糖尿病可防可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