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許家印有點慌

2018,許家印有點慌

丈夫隻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20歲的李鴻章赴京趕考,意氣風發揮毫賦詩。100多年過去了,許家印在60歲的年紀,終於意氣了一把。

2018,許家印有點慌

如果站在未來回望歷史,會發現2018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年份,說不清道不明。

雖然每個季度公佈的經濟數據都是穩中向好,從春季到夏季一派欣欣向榮;但嗖嗖一陣冷風,麻煩還是來了。

特朗普不停鬧騰,關稅加碼,油價上漲,還要圍剿我們的高科技;反擊勢在必行,你來我往,市場慌的一比。A股止不住地下跌,哪怕週末降準0.5%,週一還是繼續跌。

進入6月份以來,上證指數下跌幅度超過20%,專家解讀說,已經進入技術性熊市。這尼瑪專家,A股是不是在熊市,打開賬戶一眼就知,還用你們來告訴?

無論是“鑽石底”還是“嬰兒底”,A股一個都沒放過,統統跌破。上證指數有面子資金護盤,還算好的,代表新技術新經濟的創業板,早已跌得比3年前股災時還慘了。

據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一邊是經濟數據的穩中向好,一邊是股市黑熊的閃電風暴,這算是哪一門子的晴雨表。

2018,許家印有點慌

股市跌不休,房價卻漲不休。

雖然調控措施越來越嚴厲,可是據任志強說,今年一季度是有史以來房價漲幅最大的一季,而且是普漲,遍佈神州大地的三四五六線城市裡,房價就像郊外農田的麥子,呼呼向上竄。

麥子長高需要雨水,春雨貴如油;房價上漲需要資金,已經推進了幾年的棚戶區大改造,今年迎來大爆發,前5月,國開行發放棚改貸款4369億,相比之下,整個2017年的貸款規模才6350億。

這種貸款,就是我們獨創的抵押補充貸款PSL。簡單說,就是央行把錢發給國開行等幾家政策性銀行,國開行再按棚改項目發給地方,地方大拆大建,把錢補償給拆遷戶,拆遷戶拿錢去買房,把樓市炒熱,跟風者入場。房價推高後,地方順勢賣地,然後拿賣地的錢還貸款。

一套組合拳打下來,錢從哪裡流向了哪裡,算起來不難。

今年1-5月,50大城市合計土地出讓金高達1.5萬億元,較2017年同期上漲57.6%。至於房價到底漲了多少?說不清道不明。

說不清道不明的2018年,有人在哭有人在笑。

2018,許家印有點慌

按說,作為地球最大地產商之一,恆大掌門人許家印應該要笑得合不攏嘴才對,但是情況並不像看上去那麼美。

房價漲了,地價也跟著漲,樓市火爆帶來的油水,並沒有跟著流進地產商的口袋。相反,隨著資金面的收緊,地產商的融資成本越來越高,幹完一個項目,利潤甚至不夠還利息。

地產商都是高負債運營,每天睜開眼就是一堆債務,拖得越久,債務利息越高。所以,地產商要加速週轉,最有名的是碧桂園,從拿地到開盤,時間一再壓縮,工期一趕再趕。直到昨天,碧桂園上海售樓處塌了。

2018,許家印有點慌

碧桂園困難,恆大也不容易。“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作為一個地產商,雖然為經濟貢獻良多,卻被弄得有點抬不起頭來,穿衣服都必須低調。

在吃瓜群眾眼裡,地產商都是聲名赫赫,能量巨大;但在某些人看來,地產商就是幹活的,拼命蓋房子,賺點辛苦錢。

拿地要聽命令,貸款要聽命令,發債要聽命令,規劃要聽命令,如今樓盤定個開盤價,也得聽命令。要是哪個地方捅出簍子,還要首當其衝被處罰。唉,設身處地想一想,遇到這樣的老闆,伺候起來夠辛苦吧。

所以,許家印想轉型,他不願再以地產商的面目見人了。上市公司的名字從“恆大地產”改為“中國恆大”,去掉地產二字後,恆大加快了多元化的步伐。

但是,多元化談何容易。

搞糧油搞礦泉水,利潤微薄,聲勢挺大,實際賺不到多少錢,幹了幾年後,恆大幹脆打包賣掉了相關業務。

搞金融做保險,前兩年挺火,這兩年很懸,出頭鳥被打了,金融不是想搞就能搞。

搞健康產業,辦醫院,做養老,看似前景廣闊,但是在“六個錢包”被掏空的大背景下,有錢有閒能享受高端醫療服務的,只是少數人群。

搞體育玩音樂?音樂辦了兩年就涼了;足球風風火火那麼多年,用途還是賠錢賺吆喝。

多元化走了一圈,賺錢還是要靠地產。

2018,許家印有點慌

有點焦慮的許家印,來到“說不清道不明”的2018,終於看到了方向。

2018什麼最火?高科技啊。

芯片熱足足炒了幾個月,溫度還沒降下來,手機廠商小米就要上市了,據說估值達到了700億美元。

要知道,辛辛苦苦蓋了那麼多房子的中國恆大,市值也才2500多億港幣啊。

而且,A股還專門為科技獨角獸修改規定,CDR快速施行,要不是6月份市場行情急轉直下,小米可能會先在A股上市,融一筆巨資。

2018,許家印有點慌

市場冷熱,以錢之名。

誰被熱捧?就是美其名曰的科技獨角獸,比如今年上市的富士康、寧德時代,都是市值過千億的大盤股,就因為是科技獨角獸,就可以快速過會,上市融資。

誰受冷落?數一數,這幾年來,哪家房地產企業能在A股拿到上市資格了?

時至今日,最美的事就是成為科技獨角獸,就像做新能源電池的寧德時代,上市後連續漲停板,市值超過了1500億,成為創業板第一股。

有點焦慮的許家印,也盼著轉型高科技,打造獨角獸。

但是,高科技真要搞起來,可不像蓋房子能夠速戰速決,雖然恆大的目標很遠大,未來十年,投資1000億,建設科學研究的“三大基地”,打造全球頂級科學家的聚集地。

可是如果真要等上十年,黃花菜都涼了。我們熟悉許家印的風格,就像他搞足球那樣,砸錢狠,見效快。

於是,已經造出整車,只等量產的賈躍亭,走進了許家印的視野。

2018,許家印有點慌

消息年初就開始傳,恆大收購了賈躍亭的FF汽車,並且幫忙在廣州拿了地。但那個時候的賈躍亭,剛剛榮登徵信黑名單,正是被權威部門確定為老賴的飄搖時刻,雙方沒有公開承認。

直到前兩天,恆大發了公告,香港上市的恆大健康,67億港元買下FF汽車,成為大股東。

消息一出,市場一致看好,恆大健康的股價一天就飆升了70%。有人笑言,恆大花了67億買車,一天的功夫市值就增加了200多億,這炒股水平.......

據說,恆大雖然是大股東,但賈躍亭仍舊說了算,就像孫正義投資阿里巴巴一樣,實行特殊股權制度,馬雲股份比例是少數,但投票權佔多數。

許家印內心的願望,也許是想做中國版的孫正義。這位矮小的日本人,不僅是阿里巴巴的大股東,還掏出322億美元收購了英國芯片公司ARM,這家公司有多牛?無論高通、三星還是華為,芯片用的都是ARM的專利技術,這是一家真正掌握著核心科技的公司。

2018,許家印有點慌

322億美元,相當於我們50大城市一個月的土地出讓金了,代價不菲;核心科技這麼貴,我們捨得掏嗎?

即便捨得掏,也要有人願意賣給我們啊。當ARM被日本人收購的時候,英國首相梅姨感到很開心,公開表達支持。

世事總是難料,我們討厭的日本人,竟然在外面挺吃香;就像我們罵了許多年的李鴻章,晚年遊歷西方諸國時,被外國人捧成東方俾斯麥一樣。

許家印的名字,在我們這裡如雷貫耳,但放到外面,也許別人並不感冒,不就是一個國內首富嘛。

於是,60歲的許家印,老夫聊發少年狂,坐上了賈躍亭的車,向核心科技發起了衝擊。

只是,賈躍亭的車裡,到底裝了多少核心科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