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番禺|珠寶小鎮點亮世界珠寶市場!

在番禺區市廣路、銀平路的交界處,有一個巨型鑽石戒指連接馬路兩端,番禺人親切地稱它為“大鑽戒”。

它身後便是番禺人所熟悉的大羅塘珠寶小鎮。

記憶番禺|珠寶小鎮點亮世界珠寶市場!

這個方圓只有1 .75平方公里的地方,擁有超過2000家銷售經營珠寶首飾工商業戶,5家上市企業,5萬多從業人員。

大羅塘珠寶小鎮在番禺珠寶產業發展中舉足輕重。但誰能想到,三十多年前,大羅塘還是一片貧瘠...

貧瘠之地迎來轉變

曾經有句話是這麼說的:“龍東欖左,尤其大小羅最窮,別人說有女兒都不要嫁大小羅”。老書記陳葉南說,八十年代以前的大羅塘,水電都不通,土地貧瘠,是番禺有名的貧窮之地。當地的這句順口溜,就是戲謔那時的大羅塘太窮了,都不願意把女兒嫁到這邊來。

1987年,番禺縣政府把工業村定在了大羅塘,開始招商引資。與此同時,香港地區的產業轉移,香港珠寶廠商紛紛選擇北上轉移落戶珠江三角洲。

距離香港不遠的番禺,由於民風淳樸、勞動力充足、人工便宜而且產業集中,許多香港臺灣的珠寶廠商紛紛選擇在番禺設廠。

記憶番禺|珠寶小鎮點亮世界珠寶市場!

依仗廉價勞動力優勢,代工模式一路高歌猛進.當時整個大羅塘的珠寶行業主要以歐美外貿訂單為主,為世界各地的珠寶品牌做代工環節。

“世界珠寶,番禺製造”,大羅塘地區也迎來了發展的第一個頂峰,同時大羅塘被深刻烙上了“代工”的烙印。

金融風暴引起反思

2008年,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外貿訂單急速減少,我國的出口行業受到很大的衝擊,由於番禺很多珠寶工廠過度依賴於外貿市場的,番禺掀起了工廠倒閉浪潮。

大羅塘珠寶商會會長李文俊回憶,2006年是外貿高速增長的時期,2008年金融危機。一個月原本能做二三十萬美金,變成每個月只能做四五萬美金,很多工廠不得不進行裁員。

記憶番禺|珠寶小鎮點亮世界珠寶市場!

金融風暴使代工模式弊端徹底暴露:大羅塘珠寶首飾產業長期以來都以生產加工為主,缺少品牌意識;片區以粗放式管理為主,野蠻生長,給人混亂而沒有秩序的印象;沒有真正的銷售平臺,制約了珠寶首飾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理事長陳漢添意識到,如果再不轉型改造的話,以後將連代加工的機會都沒的做,以後大羅塘就只有死路一條,只有改變才有出路。

從“番禺製造”到“番禺創造

大羅塘的升級轉型勢在必行,扭轉生產加工低附加值的被動局面,建立完整的產業鏈,從番禺製造轉為番禺創造,才能拯救岌岌可危的大羅塘。

記憶番禺|珠寶小鎮點亮世界珠寶市場!

劉文輝16歲就進入珠寶行業,他說這“完全就是生活所迫,沒的選擇”。從1999年到2002年,劉文輝一直在珠寶廠做鑲嵌工。兩年後,劉文輝決心離開工廠,出去單幹,這個決定徹底改變了他整個人生軌跡。

2005年中國電商開始全面大規模爆發,劉文輝進入全球電子商務平臺,很快便互聯網上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從一名打工仔一躍成為中國第一代網商老闆。

記憶番禺|珠寶小鎮點亮世界珠寶市場!

2012年,劉文輝在番禺大羅塘創立了米萊珠寶。這個大羅塘的“親生仔”,依託大羅塘完整的珠寶產業鏈,得以快速發展,現今已經是全網第一的彩寶品牌。2017年的雙十一,他們的成交量為一千一百多萬,被評為亞洲500強品牌。從基層員工到珠寶集團老總,35歲的劉文輝實行了質的飛躍。

劉文輝憑藉著獨特的個人魅力,成為了公司許多年輕人奮鬥的榜樣。

記憶番禺|珠寶小鎮點亮世界珠寶市場!

今日的番禺不再是“血汗工廠”的代名詞,很多的年輕人來到番禺,帶著自己的夢想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他們眼裡,番禺是夢想的孵化器,是經濟轉型升級,改革開放的卓越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