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渑池:发展“生产+销售+旅游”新模式!在外打工者纷纷返乡创业

(央视财经《生财有道》)渑池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地处黄土高原的东部边缘,北濒黄河,与山西省隔河相望。

河南渑池:发展“生产+销售+旅游”新模式!在外打工者纷纷返乡创业

渑池县委书记杨跃民告诉记者,这两年把乡村风情游作为假日经济的一个主渠道来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下一步还要继续加大投入,争取把乡村旅游产业做起来,为当地老百姓带来财富。

河南渑池:发展“生产+销售+旅游”新模式!在外打工者纷纷返乡创业

渑池县出产的仰韶大杏因其形色味美、品质好,在收获季节采摘为主的乡村游搞得红红火火,仰韶大杏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

李松涛是当地种杏大户,在他从事农业种植的几年时间里,李松涛凭借自己的执着,闯出了一片天地。可他曾经是一位下岗工人,虽说下了岗,但在政府的支持下,李松涛承包了李家村的一百亩杏园,开始投身农业。这些杏树在他的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可当他憧憬着果实累累,丰收在望的时候,由于倒春寒等气候原因导致了李松涛出师不利,损失惨重。

河南渑池:发展“生产+销售+旅游”新模式!在外打工者纷纷返乡创业

有了这些失败经验的教训,打这儿之后,李松涛为了能够达到科学化管理,有事没事他就钻到果园里观察和研究,给自己积累经验。就这样,果园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第三年就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河南渑池:发展“生产+销售+旅游”新模式!在外打工者纷纷返乡创业

因为渑池县有种杏的历史,所以,在渑池县农村老百姓几乎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有种杏。那怎样才能有卖点呢?为此,李松涛不但采用了科学种植的管理办法,而且还调整了以采摘游和传统销售并进的营售模式,在原有基础上,向精品化发展。

河南渑池:发展“生产+销售+旅游”新模式!在外打工者纷纷返乡创业

现在,李松涛承包的土地面积已增加到了两百多亩,大杏销售价格也从最初的每斤2元升至每斤6—10元。李松涛在销售鲜果的同时,也已经有了杏脯、杏核等深加工产品,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并延伸了大杏产业链。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很多农户也都已经开始尝试经营采摘游,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

河南渑池:发展“生产+销售+旅游”新模式!在外打工者纷纷返乡创业河南渑池:发展“生产+销售+旅游”新模式!在外打工者纷纷返乡创业

当您走进柳庄村,眼前的场景,有谁能够想到,这里曾经是一个不通公路,荒山遍地,远离城镇的偏僻小山村。如今的满眼绿水青山,鸟语花香,仿佛进入了大山深处的一个“世外桃园”。

能有今天这样的变化,柳庄村党支部书记武安伟可是功不可没的。当年,因为家庭贫困,十几岁的武安伟就离开家乡外出打工了,几年之后,积攒了一定的资金,辛劳肯干的他开起了公司,后来生意是越做越大,也有了自己的生产企业,并因此而成为了当地知名企业家。后来,村民们都希望能够有人带领大家来改变柳庄村的面貌,就一致推选武安伟回来做柳庄村党支部书记。

河南渑池:发展“生产+销售+旅游”新模式!在外打工者纷纷返乡创业

柳庄村在武安伟带领下,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开荒工程。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开发出了几千亩的荒山和通往外界的道路。由于地质环境都是土石结构,不适合农作物生长。面对这样的土壤环境,很快,他就在当地林业专家的指导下,试种了一千亩核桃树。经过了一年的考验,这些核桃树竟然还都成活了。这让武安伟不但心里有了底,而且也更有信心了。于是,在开发出的其他土地上相继又栽种了苹果、梨、石榴、樱桃和桃子等果树。

河南渑池:发展“生产+销售+旅游”新模式!在外打工者纷纷返乡创业

随着游客量的不断增多,为了能够把柳庄村打造成乡村旅游目的地,武安伟又投资一个亿兴建了一处山庄,形成了吃、住、游、玩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度假村。这不仅解决了很多村民的就业,而且也吸引了一些在外打工者回乡创业。

河南渑池:发展“生产+销售+旅游”新模式!在外打工者纷纷返乡创业

现如今,村柳庄的庄园休闲农业、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生产、销售+休闲、增收”的产业链。每逢周末和小长假,大批游客都会纷至沓来,体验渑池乡村旅游的自然生态之美。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央视财经频

8月2日18:55分播出的《生有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