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的人念阿彌陀佛是伏業,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轉業

初學的人念阿彌陀佛是伏業,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轉業

【複次善男子。言懺除業障者。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痴。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從這個地方看起,這是第四願“懺除業障”。先解釋名詞,“懺”這個字是從梵文翻譯過來的,梵文叫“懺摩”,我們中國人喜歡簡單,所以把尾音略去,取懺的音。“悔”這個字是中國字,懺悔常常連在一起,悔是悔過。所以佛門常用懺悔這兩個字。這個名詞叫梵華合譯,因為上面一個字是梵文音譯的,底下一個悔是中國字,它的意思非常接近。懺的本意是將自己的過失當著大眾說出來,就是表白出來,我們叫“發露”,這是懺的意思。悔是不二過,我們過失只有一次,不會有第二次同樣的過失,這叫悔。所以古德翻譯,常常把這兩個字連起來。 “懺除業障”,障有兩種,就是佛經裡面常講的煩惱障與所知障。煩惱本身就是障礙,讓你心得不到清淨。諸位要知道,佛菩薩與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其實在生活行旅上,可以說沒有什麼兩樣的,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心不一樣。佛菩薩的心清淨,我們的心不清淨,心清淨了就叫佛、就叫菩薩,不清淨就叫凡夫。煩惱能夠叫我們心不清淨,所以它障礙了我們的清淨心,煩惱本身就是障。其次我們講到所知,所知本身不是障,這個諸位要了解,所知是智慧。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過去現在未來,十方三世,我們都知道的;換句話說,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原本就是我們的本能,應該是如此的。但是現在我們變成什麼都不知道了,不但過去的事情不知道,未來的事情不知道,現在的事情知道也很有限;眼前的事情我們都沒搞清楚,何況他方世界。我們這個能力為什麼喪失掉了?這裡頭有障礙,這種障礙就叫做所知障,障礙了我們所知。所以,煩惱障跟所知障我們要辨別清楚,煩惱本身就是障礙;所知不是障礙,是障礙所知的那個叫做所知障。這要辨別清楚的,這是經上常講的二障。除了說二障之外,還有說三障,三障說的是什麼?三障說的是惑、業、苦。惑是迷惑,就是煩惱,迷惑就是煩惱。因為有煩惱,他就會造業,就有造作,這個造作就叫業。你有造作,你將來一定有果報,造善因則有善報,造惡因則有惡報,報都是苦的。所以,惑業苦叫做三障。我們常常在迴向偈裡面唸的,「願消三障諸煩惱”,這就是惑、業、苦三障。這三個東西就是六道輪迴的原因,起惑、造業、受報,受報的時候又起惑,再造業、再受報,永遠這麼輪迴,這是六道輪迴的原理。由此可知,這個三障如果我們斷掉一條,輪迴就沒有了,超越六道輪迴。用什麼方法把這三障斷掉?佛教我們懺悔。懺悔有三種,第一種叫“伏業懺”,把煩惱伏住。像《金剛經》上須菩提尊者請教釋迦牟尼佛的話,“云何降伏其心”,怎麼樣把我們的煩惱、妄想把它降伏住,這是一種懺法。這個懺法當然是懺不乾淨的,只是伏著而已,所謂石頭壓草,草是不長了,根沒有除掉,根還在。所以,這是屬於定,有定功的人他能夠伏煩惱。

初學的人念阿彌陀佛是伏業,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轉業

第二種叫“轉業懺”,能把煩惱轉成菩提,這個就高明瞭。或者像我們唸佛人,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去,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把你的業也轉了。為什麼?極樂世界沒有六道,到那個地方去,雖然有六道的種子,不會造六道的業,不會受六道的果報,這就轉了。一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轉了,這是很妙的。如果不到西方極樂世界,要在這個世界修轉業懺,的確是很難的,像禪宗裡面所說明心見性,要大徹大悟才能夠轉得了。自古以來,禪宗裡面見性的人、大徹大悟的人實在是不多;小悟是不少,大徹大悟的人不多,這是諸位一定要知道的。不到這個程度,他的業轉不過來,所以遠不如唸佛求生淨土,一往生就轉了。

第三種叫“滅業懺”,那是真正到了究竟,不但是惡業習氣不生,是連根都拔除了。這要到什麼程度?給諸位說要到成佛。等覺菩薩還不行,因為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那就是他的業障,要到成佛,那就是懺盡了。由此可知,懺悔法門連等覺菩薩還要修,何況我們凡夫?等覺菩薩要不修,他最後一品生相無明不能破,他不能成佛。懺悔法門對於修行人的重要性,我們就瞭解了。所以,從初發心到成佛,天天要修懺悔法門。

上面講的這個三種,我們唸佛實在是有莫大的方便。我們心裡常常念這句佛號,把一切妄想、煩惱都伏住了,念頭一起,立刻就換成阿彌陀佛,這就是伏業懺。所以你要問,我們用什麼方法去懺悔?我告訴你,念阿彌陀佛就行了,我們初學的人念阿彌陀佛就是伏業,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轉業,在西方極樂世界成了佛,就滅業。所以其他宗派行門裡面,的確沒有唸佛人來的方便,這是實在的。

初學的人念阿彌陀佛是伏業,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轉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