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摊收取精装费起争议 警惕楼市维权从局部蔓延

写在前面

一个行业,不管规模多大和利润多厚,归根结底是广大人民群众用货币投票支撑发展起来。但是,支付货币之前和之后,购房者却面临要么被收取号头费,要么被捆绑销售,要么公摊部位也被收取精装修费用,还有的企业对买房者“挑肥拣瘦”,人民群众当然有不满意、不高兴、不答应的理由。

这些近期出现在房地产市场的乱象,不但让刚需购房者感觉“受伤”,也给房地产市场埋下风险的种子。当前,中央七部委正在全国30个城市先行开展打击侵害群众利益违法违规行为、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7月31日,住建部已经公布了一批各地查处的违法违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名单。

在这种治理态势之下,作为行业主流媒体,我们向房企和城市政府呼吁:一是为商不可以无视法律法规唯利是图,二是群众利益无小事为政不可以懈怠、不可以疏于事前管理。对其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不可不察!

公摊收取精装费起争议 警惕楼市维权从局部蔓延

中房报记者 唐军 武汉报道

7月22日清晨,持续高温中的武汉,弥漫在空中的湿气稍有消散,而在炽热阳光照射下,让人觉得燥热难耐。

在这种酷热天气之下,一群群人却正前往武昌水果湖湖北省政府大院聚集。

与往常不同的是,他们走到湖北省政府大院附近后,便悄悄换上了白色上衣,上面印有“反对公摊、重复收费、精装价虚、变相涨价”等标语。显然,这是有准备的活动。

上午九点后,在湖北省政府大院附近,集聚的白衣人群在不断增多,他们的异常举动,立即引起了值班警察的注意。湖北省政府大院里的几十名警察鱼贯而出,一边构筑人墙,一边驱逐前来投诉的白衣人群。在混乱的人群中,一位买房维权者高声说,“我们只是希望政府能听听我们的心声,为我们做主!”

在与警察们对话两个小时后,投诉的购房者们才逐步分散、离开。

公摊部位也按室内精装价收费!

公摊收取精装费起争议 警惕楼市维权从局部蔓延

“我们现在出来维护权利的人,都是忍不了这口气,不愿意窝囊下去,不管有没有结果,都要发声,要抗争!”

新城阅璟台的业主汪先生与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说:“我本是在上海工作的,去年武汉鼓动大学生留汉,才决定在武汉买房,真没有想到,买个房子是如此的窝囊!”

交谈中,汪先生不停地吐槽自己买房过程的不幸遭遇,当知道了交流的对象是记者时,他便从包里取出了全套的投诉材料。

汪先生投诉认为,自己所购买的新城阅璟台项目存在公共部位装修重复计价问题。

今年5月份,位于武汉三环外武昌白沙洲的阅璟台开盘,汪先生历经艰辛抢到了房子,他在售楼现场签订了购房合同,同时又签了一份精装修合同。

汪先生不满地称:“当时,几百套房子有上千人在抢,大家抢到房子后,慌乱中就草率签了合同,实际上合同签订时,两份合同加在一块有很多项条款,有几十页内容,在置业顾问诱导、催促下,我们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不可能仔细看得清,慌乱中,就草草签了字、按了手印。”

汪先生从厚厚的投诉材料中,找出购房合同与房屋装饰装修合同的复印件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提示说,在阅璟台购房合同的第17页第9、10条已经明确了电梯和公共部位交付标准,而装修协议第2页第1条装修内容也包含了公共部位,如电梯、外墙、入户大堂、走廊等,其实二者都是一样,这都表明了楼盘按照毛坯交付与按照装修交付时的公共部分并无差异,然而开发商不仅收取了购房款,又以建筑面积(包含28%的公摊面积)计算来收取虚高装修款,这显然是重复计价,重复收取公共部分装修款。

令汪先生头痛的是,开发商在销售时,还未公示装修材料具体规格型号。开发商公示的装修《交楼标准》、与购房者签订的《房屋装饰装修协议》均未明确主要材料和设备的具体规格型号和价位,而是以“XX或为同档次品牌”字眼含糊描述。众所周知,装修用材料和设备同一品牌均有不同档次,高档和低档价格相差巨大,开发商的这些行为就很难保证精装修的质量及标准。

按建筑面积以虚高的装修价位收取室内精装修费用,则为涉嫌装修价格虚高和变相加价售房,明显有失公平。以汪先生所买这套125平方米的阅璟台房子为例,开发商承诺以单价2500元/平方米的标准进行精装修,公摊比例为28%,按照建筑面积收取室内精装修费用,则通过公摊部分多收取了8.4万元。

汪先生懊恼地说:“别小看这8.4万元,我从上海回武汉后,工资降了很多,我上有老下有小,两三年都省不下这笔钱。”

房价被控,房企向精装修要利润?

公摊收取精装费起争议 警惕楼市维权从局部蔓延

两年来,武汉市为了控制全市的房价水平,采取了极为严厉的限价措施。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少企业在楼盘销售价格被严控后,开始不再只卖毛坯房,而是以精装修、全装修的方式变相抬高房价,有的甚至还捆绑软装与家电。

2017年5月10日,武汉市房管局召开了全市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推进会。为规范全装修市场行为,采取了分类价格指导方案,并公布了具体管理细则:对于售卖精装修房源的项目,房企应制作全装修样板房,各设备型号、维修责任、材料明码标价,一房一价表标注全装修价格内容,并与客户签订装修内容知晓书。带装修房源的装修价格指导区间设为6个档次,不服从的房企项目暂缓发放预售证。

武汉市对全装修的项目的全装修价格管制的6个档次分别为:

1)售价低于1万元/平方米的(含1万元),全装修不高于2000元/平方米。

2)售价1万-1.5万元/平方米的(含1.5万元),全装修不高于2500元/平方米。

3)售价1.5万-2万元/平方米的(含2万元),全装修不高于3000元/平方米。

4)售价2万-2.5万元/平方米的(含2.5万),全装修不高于3500元/平方米。

5)售价2.5万-3万元/平方米的(含3万),全装修不高于4000元/平方米。

6)售价3万元以上/平方米的,全装修不高于5000元/平方米。

公摊收取精装费起争议 警惕楼市维权从局部蔓延

“政府出台的政策出发点是善意的,也是为了规范市场,目的是维护市场公平,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然而,从目前这一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来看,却有几点值得商榷的地方。”一位从事房地产多年的企业老总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以多年的经验和专业的视角直陈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一是以房价的高低去限制装修的最高价,这个思路本身就不科学,因为不管是高价的豪宅还是地价的刚需房,它们面临的是同样的装修市场,建材价格与装修施工成本是一样,为何3万元的高价房精装修价格可以报到5000元,而1万多的低价房装修价格只能报到2500元?二是不管是精装修还是全装修,都是针对住房室内装修,从政策的制定来看,虽然指明要求企业一房一价表标注全装修价格内容,但对精装修费用的收取,只限制了最高单位价格,并未明确是按照建筑面积为基数收取,还是按照室内或套内面积收取,这就留下了争议。

一位消费者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说:“两三年前,武汉市场楼盘销售,大多数都是毛坯房,绝大多数家庭都是买房后自己装修,大家都是花钱买材料自己装修室内,没听说哪家装修到门外边去的,本身楼盘的电梯、大堂、走道等公摊部分都是楼盘开发商的事儿;而地方政府给房企定的装修指导价格的上线也高得离谱,每平方米5000元装修标准,几乎可以装宫殿了!”

按照武汉市所要求的各个档次的精装修最高指导价操作,房企确实可以通过精装修环节,获得可观的利益,这在业界已经公认,只是很多房企心知肚明,不便明说。

“武汉市还为精装修的报价设定了最高指导价的上线,而有些城市连这个指导的上线都没有!”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地产企业的总经理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说:“按照现在的装修市场行情,一线品牌的房企有很强的材料供应商品牌,尤其是大型民营企业,对建造成本管控也很严,报价3000元/平方米的装修标准,有些只需要1500多元的成本,就可基本保证装修质量。但也不排除有些不良企业偷工减料,尽可能地压缩装修环节的各项成本,谋取更多利益。”

精装修投诉浪潮不可认为是小事一桩

公摊收取精装费起争议 警惕楼市维权从局部蔓延

当前市场信息越来越透明,楼盘精装修并不是什么高科技,尤其是家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价格几乎都被做穿了,大多购房者对此并非一窍不通、很好糊弄。

汪先生说,当初,新城阅璟台有很多业主出于自发的考虑,与开发商谈公摊不该算精装修的事儿,有些业主却遭遇到了电话恐吓,并收到律师信,部分人胆小怕事,就不敢出声了。然而,现在七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在部分城市先行开展打击侵害群众利益违法违规行为 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的通知》,让大家看到了党和政府整治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坚定决心,及保障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坚定信念。

而前期业主们通过新城控股集团投诉渠道没有结果后,就开始通过武汉城市留言板投诉,武汉市房管局曾出面协调开发商与业主沟通,但并未取得实质的推动与成效。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全国很多新楼盘开始从销售进入交付阶段,而楼盘诸多环节,特别是精装修的问题集中爆发,引发精装修维权事件的也不只是少数楼盘业主,很多楼盘业主都在行动,投诉的项目与案例此起彼伏。同时,各楼盘业主先通过网络与微信,建立自己楼盘的业主群,而后在多个楼盘的业主群的基础上,又建立了强大的朋友圈,这样全市的楼盘业主达到了信息互通,几乎可以链接为一体了。于是,楼盘的投诉便从个案逐步蔓延扩张,掀起了投诉的浪潮,据悉,仅武汉市就有70余个楼盘遭受业主投诉,而更多的楼盘业主正在寻求走向联合。

7月10日,购房的业主们到湖北省住建厅进行了一次上访,湖北省住建厅回复是:依据《信访条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管理,谁负责。按照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已转给武汉市房管局,要求他们对你们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处理。

而同日,前往湖北省信访局投诉购房业主们收到的回复是:依法通过诉讼途径解决,根据《信访条例》规定,请你们向购房属地人民法院提出。

而买房维权事件发生的城市,不只是武汉,7月25日,在成都市城乡房产管理局大厦广场,成都市购房者进行了一次全市大规模的精装修维权活动,该活动的消息传到武汉后,提振很多武汉楼盘业主的信心,几次讨要说法无果后,武汉市各大楼盘的业主们,或会酝酿后续的行动。

发稿前,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与武汉新城阅璟台的汪先生再次沟通,汪先生说:“7月22日的活动,只是我们一次正面的呼吁,希望湖北省政府与各级住建房地产管理部门,给予关注并及时回应我们的诉求,如果再对我们的诉求置之不理,我们将启动新的活动计划。”

7月22日上午,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在湖北省政府大院现场观察发现,参加投诉活动的楼盘业主大约有500人,他们分别来自新城阅璟台、保利新武昌、绿地美湖等很多项目,而这些人也仅是每个楼盘业主的代表。

这些迹象表明,房地产消费上访维权事件发展动态与趋势,有可能从城市的局部向全行业蔓延,并在武汉、成都及其他城市之间互相传导,愈演愈烈。

当前,很多房企普遍面临要规模、要利润的商业目标逼压,由此所催生的变通式打政策擦边球、甚至是铤而走险式违法违规的销售行为,已经变成楼市的“地雷”,而中国房地产热点省市的各级政府能否做到提前识别,并建立楼市风险与冲突的防火墙,就显得极为需要、也极为紧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