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口大王”刘宝瑞最器重的弟子!毕生致力于传承恩师相声精髓!

“单口大王”刘宝瑞最器重的弟子!毕生致力于传承恩师相声精髓!

“单口大王”刘宝瑞的艺术生涯得到了所有相声爱好者的一致认可,甚至不少观众给予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高度赞誉。作为一代相声宗师张寿臣的弟子,刘宝瑞也的确做到了不辱师门。能与侯宝林、马三立以及恩师张寿臣并称相声大师,足以见得他对于相声行业的贡献功不可没。但令人遗憾的是后辈徒子徒孙大多没能继承刘宝瑞的遗风,虽然也不乏有像唐杰忠、邢文昭、王文林等观众耳熟能详的名字,但在相声造诣上与师父相去甚远。在刘宝瑞门下共有弟子十三人,其中仅有一位在中国相声发展史上颇有建树的,他就是殷文硕先生。

“单口大王”刘宝瑞最器重的弟子!毕生致力于传承恩师相声精髓!

殷文硕与师父一样都是地道的北京土著,也是师兄弟中较早跟随师父学艺的。17岁正式拜入刘宝瑞师门,师父赐艺名“殷文硕”(本名殷昊)。与寇庚儒、韩德江等同门师兄弟一样,殷文硕在相声表演上也善于模仿刘宝瑞的声音,并且被观众评价为模仿到了骨子里。这样的评价是基于殷文硕不仅善于抓住师父的音色特质,更注重对口风细节的雕琢以及对师父使活节奏、语气、身形、表情的揣摩。夯实的基本功、规规矩矩的使活路子、细腻传神的人物刻画都流露出名师之徒的风范。但或许也正是弟子们初于对于恩师的高度崇拜,才导致完全沉浸在模仿之中,失去了自己的表演风格 。在这点上,殷文硕也不是例外。不过他极为逼真的模仿,也给很多痴迷刘宝瑞相声的观众带来一些安慰,毕竟这样一位大师级人物走的太早了。

“单口大王”刘宝瑞最器重的弟子!毕生致力于传承恩师相声精髓!

殷文硕对于相声的贡献除了以师父口风特点为范本的表演,更多的还是对传统相声文本、音频资料整理编撰以及相声艺术的传播。1970年,27岁的殷文硕从北京调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工团,也正是他的到来把相声这门流行于京津及华北地区的传统艺术首次带到了西域边疆。另外,被观众俗称为“相声家谱”的《相声师承关系总表》以及《传统相声总目》也是由他经过严谨考证后整理并补充完善的。

“单口大王”刘宝瑞最器重的弟子!毕生致力于传承恩师相声精髓!

提起殷文硕先生,老观众眼前必然浮现出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中说单口《君臣斗》的形象。这块传统活也是刘宝瑞先生最经典的代表作之一。不过这版《君臣斗》是一个残本,因为这部长篇单口相声刘宝瑞还没录完就被迫害含冤而终。而此后,殷文硕为了完成恩师的未竟之志,秉持着严谨审慎的态度,翻阅大量参考文献,并逐一登门拜访前辈相声名家后,最终整理成现如今大家听到的这版《君臣斗》文本,并将它搬上舞台重新演绎。虽然表演功力上不能与刘宝瑞大师等量齐观,但这种对艺术的孜孜以求的态度却得到了同行们的由衷钦佩。

“单口大王”刘宝瑞最器重的弟子!毕生致力于传承恩师相声精髓!

令人惋惜的是,恩师刘宝瑞的一生本就短暂,54岁便溘然长逝。而作为刘宝瑞门下最得意的弟子,殷文硕年仅50岁就意外离世。在殷文硕从艺的33年里,他的相声表演或许算不上一代名家,但对于相声事业的贡献却是有目共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