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輕症能多次賠付,長期保障型保險終於紅了

2018-08-03 22:05

銀保監會“19號文”要求各壽險公司自查整改已經滿月,這項旨在強調“保險姓保”、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文件,給壽險行業帶來的影響,已經顯現出來。

記者從部分保險公司瞭解到,目前,多數大型壽險公司緊貼監管要求,主推“壽險+重疾”這種保障型產品,全面擴大保障範圍、可多次賠付等成為這些產品的標配。

保險要姓保

所謂“19號文”,是指銀保監會今年5月24日下發的《關於組織開展人身保險產品專項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銀保監辦發〔2018〕19號),嚴查人身險產品設計及營銷中挑戰監管底線、偏離保險本源、損害消費者利益等行為。

作為配套,銀保監會同時還列明瞭52項人身險產品開發負面清單,重點是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讓保險迴歸保障。銀保監會要求各保險公司先自查整改,並在6月30日前上報銀保監會。

此後,各家保險公司下架了相關產品,其中農銀人壽、華夏人壽等公司,均有多款產品下架。

與此同時,保險公司迅速調整產品策略,特別是大型壽險公司,紛紛推出新的保障型產品,或調整到以保障型產品為主。

保障型產品成主角

在被萬能險、投連險、分紅險、兩全險等保障功能較弱的中短期產品壓制多年後,長期保障型保險終於成為人身險市場的主角。

目前在“老六家”壽險公司中,中國人壽主推“國壽福至尊版”,平安人壽主推“平安福”,太平洋人壽主推“金諾人生2018”,新華保險主推“多倍保”,太平人壽主推“福祿康瑞2018”,後三個都是剛剛推出的新產品。這些主推組合,無一例外是期交型的終身壽險+重疾險,這與“19號文”的監管要求是一致的。

在產品設計上,上述5款產品均採用“傳統+健康”的組合模式。其中重症賠付病種範圍從70到100種重疾不等,比前代產品的保障範圍更為廣泛,基本涵蓋了目前絕大多數重疾病種,且確診重疾即可獲得100%保額賠付。

多次賠付,成為上述重疾險產品的標配。比如平安人壽的“平安福”、新華人壽的“多倍保”,以及信泰人壽剛剛上市的“百萬無憂”,被保險人滿足一定條件,就可獲得2次、3次、2次重疾賠付。這種突破以往的產品設計,大大提高了重疾保障。

不僅如此,這些產品還提供30種至50種不等的輕症賠付,其中有3款每次輕症賠付保額的20%,可賠付3次。太平人壽主推的“福祿康瑞2018”,輕症賠付多達6次,每次賠付保額的20%。

太平洋人壽浙江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相比於重疾,輕症的發生概率更高。這種多次賠付設計,充分體現了人身險產品的保障功能。

各有側重

當然,各家公司都將保障型產品作為當前的主打產品,但產品側重點還是各有千秋,重疾險產品同質化的格局正在被打破。

例如,太平洋人壽的“金諾人生2018”約定,輕症給付後,保額不會降低。

平安人壽“平安福”約定,參加指定運動平臺活動並達到一定運動標準,從第三個保單年度開始,主險身故金及重疾保險金分別增加5%或10%;且70歲以前每發生一次特定輕症,身故及重疾保額將增加20%,最多可增加60%。

太平人壽的“福祿康瑞2018”支持保單貸款,還可以轉化為年金。

新華人壽的“多倍保”則將重疾分為五組,每組均可分別獲得賠付,以此實現“多倍保障”。

太平壽險浙江分公司一位人士透露,該公司主打產品“福祿康瑞2018”在很短的時間內已為全省近2萬名客戶提供了70多億元保障,這在以往上新的時候是很少見的,說明消費者對保障型產品的接受度大有提高。

公開數據顯示,在上半年全行業保費負增長的背景下,“老六家”的健康險保費同比增速達到了30%以上,有的甚至超過80%,增長強勁,表明這些大型公司已經提前做好了轉型的準備。

重疾、轻症能多次赔付,长期保障型保险终于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