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如果撇开《易传》的内容还算经典吗?

知己呀1


一般认为《易经》由经和传二个部分组成,经则由卦名、卦辞、爻辞构成。其实,易经之所以称为“经”,反而是因为《易传》,就是孔子他老人家为《周易》写的“十翼”,指《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等十篇说明性文章。所谓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而《周易》正是由于孔子写了《易传》,才使《易经》成为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孔子认为"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他说《周易》是根据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总结出的模式,和天地的变化是一致的,易经能涵盖天地变化的一切规律,那么我老孔就研究《周易》吧,把《周易》预测中揭示的天地人事变化的道理给总结出来,所以,他就在卦辞或爻辞加上“彖曰”、"象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把这些观点上升到如何做人、做事的高度,于是,就有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样"心灵鸡汤"。他又写了《文言》、《系辞》,对《周易》进行了系统的哲学性的阐述,这里面讲的道理一直指导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这就成了“经”。

去掉了这些“经”,就是《易传》,《易经》就剩下六十四卦及其卦辞和爻辞,它只是一个占筮的工具书了,人们起到了什么卦就翻开这本书查看书中这个卦是怎么说的。一个不阐明道理的工具书,只是好用而已,不应当称为经典。


四一翁


《易经》如果撇开《易传》的内容还算经典吗?

一、《易传》是什么东西?

这里把《易经》和《易传》联系起来讲,显然,《易经》是指《周易》。而《易传》是指孔子为《周易》所作的解读文字。具体来说,它就是《十翼》,即:《系辞》《彖》《象》《说卦》《序卦》《杂卦》《文言》,共计10篇。

宽泛一点来讲,凡是为周易作注进行解读的文字,都可以叫做“易传”。因此,这个意义的“易传”,从古到今是非常之多的。最著名除孔子《十翼》之外,还有《周易本义》(王弼),《周易集解》(李鼎祚)《周易正义》(朱熹)等等。

但是,《易传》几乎已成成为孔子《十翼》的专用名词了。

二、《易传》的地位不能低估。

由于古代文字材料保存不易,古代典籍的流传是有限的。“易”的考古发现更是稀少。因此,得以流传下来的《易传》成了解读周易极为重要的学习研究或者参考的资料。

《易传》中保存了非常丰富的易学的常识、象数知识、易理。孔子结合卦象,更在其中阐述了一系列的指导人生和事业的道德理论、行为准则。当然,《易传》也需要辩证的看待。但更重要的是,其地位是不能低估的。

三、《易经》(周易)撇开《易传》,仍然是重要的经典,这是不必怀疑的。

圣人立德、立言、立功。君子反身修德,著书立说,安邦济世建立功业。“立言”是许多的梦想。

假使不是孔子,也还会其它什么“子”来为周易作传注的。只是可能他的解读又有不同罢了。

周易包含天地大道,人间之道,天地就在那儿存在着,无论历史的车轮向前碾进,万千过客总会有那么几个去仰观俯察考究一番,发现些真谛的。

但是,不管有不有人去搭理它,它的本质就在那儿放着,历史可以淹没它,但不可以改变它。何况每个时代都在为它存在的合理性努力寻找理论依据张本呢?


水煮周易


《周易》原本是六十四个卦图,人们看不懂卦图,所以文王才系辞加以说明;文王系辞人们也读不懂,所以孔子再作《传》加以解释,称为《十翼》;孔子作《传》后,大部分人还是读不懂;然而世再不出圣人,只出专家,专家太多,各据一词,于是把《周易》解释得五花八门,能自圆其说者已经很了不起,但都不能以绝对的说服力让大家共同接受。伏羲、文王、周公、孔子都是圣人,他们对《周易》的传承和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图、经、传三位一体,已经融合在一起,是三位或四位圣人心血和智慧的结晶,这是历史千锤百炼形成的结果。

现代人研《易》,立足点却不在《易》,而是以《易》为名,行实用主义之实,自己连《周易》的门都没摸着,连孔子的《传》都读不懂,却或自创门派,或师从所谓专家,把各种《周易》之外的所谓历代专家、学者的《易》学著作奉为经典,形成不计其数,五花八门的所谓《易》学门派。研《易》却不以《易》为本,不以《易》为立足点,而是抛开《易》另搞一套,读不懂《易》却不存疑,而是按自己肤浅的认识强加解释,自以为是,等推演出的结论与《易》本身不一致或相反时,就试图否定《易》,说《易》本身出错了,或说《易》传抄错了。这种舍本逐末的治学方法,不仅不能正确传承《周易》,不能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反而鱼目混珠,挠乱视听,把真理淹没在了讹误的汪洋大海之中。现在竟有一些人站出来想否定孔子的《十翼》,说孔子的《十翼》不过是传文,传文是经文的解释性文字,谁都可以写,凭什么只把孔子的传文作为《周易》的组成部分?这实在是初生牛犊不畏虎,黄口小儿不畏圣言的表现。圣人几千年才出一个,而且是历久弥圣,经受住了历史的长久考验,自己尚未读懂圣人之言,就想依据不知哪里得来的谬论否定圣人之言,这才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浅人。

没有孔圣人为《易》作的传文,后世学者恐怕连《易》的门边也摸不着。没有孔圣人“韦编三绝”的辛苦,《周易》恐怕早束之高阁,成了无人能解的有字天书,或被江湖术士用以骗人,随心所欲地想怎么解就怎么解。习《易》不以《易》为本,谬误之根;习《易》抛开孔子传文,除非你是比孔子还历害的圣人。没有了孔子的传文,《周易》真将成为无孔的珍珠――瞎宝贝。无用之物还能称为经典吗?






子夏故坛


易经之所以经典,是由于它是对时空自然运动的完美模拟。如果把它作为一个生命体来看,它的骨肉是一个8×8=64卦的符号方阵,经脉表象为12消息卦气的升降,精髓乃为符号的演绎,灵魂则是象数。

易与天地准,弥天地之道,它的基本符号是爻,为象也为数,通过不同的64种六爻组合方式把宇宙存在的万物运动规律,以阴阳为纲,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的全部体现了出来,范围天地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所以生活在时空中的我们,通过数千年来的实际捡验,不得不由衷感叹其深蕴的魅力和耀眼的光辉。。《易传》即系辞,实际是64卦数符号方阵象的注解和释义,好比是给伟人穿了一套得体的衣服,使伟人的形象得到了具体地表现,进而光辉四溢。但是在韦编三绝的情况下作者所撰写出来的系辞却不由自主地携带了时空造就於他的世界观,因此系辞只是作者一定时空对易经的见解,虽然易经的大多数精义已经都从大体上得到了精湛的注解,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易经是时空运动规律的永恒体现,所以在科学相当发达的今天,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从易经卦象符号的本体去挖掘它反映的时空运动的客观规律,而不宜只是围绕着系辞打转。当然这也必须在理解系辞的基础上进行,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的展开。没有基本功,也就是好高骛远书斋里的夸夸其谈而已!

本人认为,目前是一个数字时代,数字中蕴含无限玄机。而易经的灵魂就是象数:三五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所以我们探索易经的真谛应该与时俱进,从数字上入手而迈步前进,不要离开易经的卦象符号也就是数字,去空谈所谓的易理。

万物皆数,我们的宇宙是一个象数宇宙!


易境2


《易经》的辞文是西周或西周以前的太卜官们和文王,武王,周公等对占卜后的记录文。因奥悔难读,所以孔子后把深藏的易理写成十冀,也就是的《易传》。

没有了易传对普通人比较难以逐磨《易经》,但对专业研究的智者,没有夶的阻力。

因没有《易传》,《易经》里而还有图画,可以图画入手。如:太极八卦图,河图洛书,文王八卦图,伏羲八卦图(圆图方图),变卦反对图,阳律阴吕合声图,卦气图,乾坤交错成六十四卦图。


下录处于《易经》辞文和易传以外的的太极图说。

《易经》是由卦象组成,六十四卦集合成一个圆图叫太极图,因此太极图也就有了图说了。


无极而太极.

这个是说《易经》易卦的由来是一个混沌不分的无极状态,无极中阴阳仪参和在一起,即没有阴阳两仪,然后后阴阳分开才有太极。相光于盘古开天后的天地。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生静,静极复动,一动而静,立为其极,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盘古开天后,有了太极,即上清升为天,下浊降为地。阳动之气为生命之源,生命之尽则是阴气复静也由阳化为阴。这里的阳仪可指为太阳,太阳入后为阴静之时,万物休息。


阳变阴合,而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立天之道就是阴与阳,立地之道就是柔与刚,立人之道就是仁与义。

阴阳成象,分天与地,以天为阳极,以地为阴极,以阴阳说天,以刚和柔说地,以仁义道德说人,所以说易也做订合了三才。

水为冬季北方位,火为夏季南方位,木为春季东方位,金为秋季西方位。土为是水与木,或是木与火,或是火与金,或是金与木相交产生的杂气。所以也说浊气下降为土(地)。


尘缘术数玄学文化


易传是对周易的说明和注解。本来就不属于周易的原文。对周易解释的著作很多。为什么只把易传放在周易后面?一方面是为读者便于翻阅。根本原因是由于儒家的独霸地位,有拉大旗作虎皮的嫌疑。而且易传的很多内容,歪曲了周易原文的本意,是为宣传儒家思想服务的。对于这一点,历史上早有争议。

易传的重要作用在于,他写的时代,据周易的时间较近,便于人们对周易的理解,在传承周易方面起了巨大作用。过份地夸大易传的作用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周易前还有易,虽然没有能够完整的传承下来,但其光辉思想仍然存在。伏羲的先天八卦,比周易的以后的后天八卦,更有思想光辉。延续的时间也更长。他对人类的,贡献是无比巨大的。虽然由于时代久远我们不能够更好的把握,但其灵魂的光辉依然可见。所以学习易经应该,从古至今全面的把握为好。易经是中国文化之源。各学派都用易经来宣传自己。看看老子和孔子的著作就可以知道。但都是一家之言,各有长短,都没能全面的发扬和继承易经的精神实质。这也是为什么易经令人神往的原因?


老梁139490047


会更加经典。《易传》属孔子所作。孔子由于他出生民间,由于他所处子局限。没有完全明白《周易》,但《周易》的前提是《河图》,《洛书》和八卦为基确。孔子明白当时有所闻,明白了《河图》,《洛书》。人类会飞起来,孔子晚年认真研究《周易》。在《子罕》篇中感叹:“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凤鸟不至…”。孔子《十翼》。意思是《周易》能让人类社会飞起来或给《周易》插上翼膀。孔孑虽然并没完全明白《周易》。由于他是最靠近那个时代的人,给后人提供了解读《周易》的线索。


中上行


《易经》本身就是一本完整的经书,《易传》则是对《易经》的卦象丶卦辞和爻辞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使易经更易于认识和理解。《易传》相传由孔子所作,因其生活年代相隔不久,语言、字辞、历史生活条件更接近,对易经的理解更透彻,所以对我们现在学习易经非常便利,故现在常将它们合并成一册。但易传毕竟是根据个人(部分人)的理解进行解释,难免与原文原意有偏差,应辩证看待。不管怎样,《易经》本来就是一部完整的经典。


蓝色的小影子


《易经》是一部文经,文经是定法术的。源于《六蹈》《龙韬》中的三合为一,也即《周易》、《连山易》、《归藏易》分别为论据,《周易》是易的立论与论据的论据之一。其论据由太极的两仪生四象,四象就是打卦中的圣卦而已。由圣卦的三卦四象形成了爻,爻产生了先天八卦,后天六十四卦。一是地理地貌的自然风景;二是天时、地理、人和的文经定法;三是孔德之容。


周杰用


以周易而论,即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易经,其真正的精华就是易的本身。所有的易传都是后人对周易的一种理解和解读,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易经。所以对于易传,你觉得解释的好你就看和学,你觉得不好你就不要看,或者批判的去看。兴许你也可以写出流传后世的易传。就像道德经,古往今来,有多少解释,但真正的精华还是在那五千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