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伊尔-76生产线现状曝光,因拒履行中国订单彻底破产

伊尔-76运输机是在前苏联加盟国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生产的,苏联解体后伊尔-76的生产线遗留在了乌兹别克斯坦。近日,俄罗斯媒体发布了一组原负责生产伊尔-76运输机的乌兹别克斯坦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厂房近照,让外界得以了解这座曾有着辉煌历史的航空制造厂现状。如图,和众多苏联遗留在其他独联体国家的顶尖军工企业一样,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由于经营不善等问题已停产,宽敞的厂房已经破败不堪,留下许多未完工的飞机机身以及零部件,其中还有多架中国曾经求之不得的伊尔-76运输机,被遗弃至今。另外,厂房中还有多架安装了发动机的伊尔-114支线客机以及机身分段被遗弃。

厂房内有多架未完工的伊尔-76,后方还有多架伊尔-114

乌兹别克斯坦伊尔-76生产线现状曝光,因拒履行中国订单彻底破产

未完工的伊尔-76运输机

乌兹别克斯坦伊尔-76生产线现状曝光,因拒履行中国订单彻底破产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乌克兰继承的安东诺夫飞机制造公司是苏联最大的重型运输机制造厂,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苏联时期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的规模比安东诺夫更大,制造的重型运输机数量也远超安东诺夫,所以实际上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才是苏联最大的重型运输机制造厂。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制造的首架量产型伊尔-76运输机于1973年5月首飞,1978年,生产完首批10架量产型伊尔-76后,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开始生产经过现代化改进的伊尔-76M/T。在生产了约170架伊尔-76M/T后,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开始转产加强机翼结构和换装新发动机的尔-76MD和伊尔-76TD。

换装PS-90发动机并加长机体的伊尔-76MF原型机

乌兹别克斯坦伊尔-76生产线现状曝光,因拒履行中国订单彻底破产

厂房内的起落架

乌兹别克斯坦伊尔-76生产线现状曝光,因拒履行中国订单彻底破产

苏联解体时,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已经制造了大约700架伊尔-76,平均每年生产50架,可见该厂的生产能力非常强。苏联解体后几年间,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还一直在持续生产伊尔-76,但由于零件供应出现了问题,产量下降非常快,到1995年时工厂的生产工作完全陷入了停滞状态,当年只用之前剩余的零件勉强拼凑出一架伊尔-76,至此,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一共制造了944架伊尔-76,其中包括52架伊尔-78加油机和30架A-50/EI预警机的机体.苏联解体后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还制造过采用PS-90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的加长版伊尔-76MF,不过由于PS-90发动机当时可靠性比较差,伊尔-76MF只制造了一架原型机和两架量产机。之后这家工厂只能靠生产伊尔-114客机勉强维持运转,但由于研发进度太慢以及订单少等原因,伊尔-114仅生产20架就停产了。

被遗弃的伊尔-114支线客机机身

乌兹别克斯坦伊尔-76生产线现状曝光,因拒履行中国订单彻底破产

被遗弃的伊尔-114支线客机机身

乌兹别克斯坦伊尔-76生产线现状曝光,因拒履行中国订单彻底破产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工厂和中国还曾有过一段纠葛。2005年,中国向俄罗斯订购了34架伊尔-76MD军用运输机和4架伊尔-78MK空中加油机,当时合同的总价值在10到15亿美元,按照合同约定,俄罗斯应于2007年开始向中方提供首批飞机,2012年交付完毕。但是合同签订后,乌兹别克斯坦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一直无法恢复生产伊尔-76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流逝,生产成本迅速上涨,之后这家工厂以按照协议价格为中国生产伊尔-76运输机他们会亏损4亿美元为由,拒绝与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签署生产合同。俄罗斯后来将中国支付的订金用于伊尔-76运输机的生产线搬迁和复产工作,在俄境内重建伊尔-76生产线完成中方订单,但进度同样非常慢,中国无奈只能将合同变更为采购D-30发动机。吃了受制于人的大亏后,中国才下定决心研发出了运-20运输机,而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也错过了一次重生机会,彻底走向了破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