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軍閥更是賭徒:董卓掌控東漢朝廷只有三千人馬,你知道嗎?

外戚與宦官之間一場你死我活的爭鬥,最後的結局卻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場爭奪所帶來的是宦官幾乎被殺光,而外戚家族的何進、何苗兄弟也全部被殺。朝局落到了手上有軍隊的董卓手上是偶然也是必然。

不過,剛剛觸碰到核心權利的董卓,面對東漢中央朝廷這麼一個大怪物,一時不知所措。站在巍巍朝堂上,面對此前高高在上的世家大族,董卓心中肯定是忐忑不安的。而且,董卓也有心虛的事。董卓接到何進密詔,是在河東的河津,是他去任幷州上任幷州牧的路上,當時帶在他身邊的人馬只有五千人。接到詔書之後,董卓其實只帶了三千人進京。雖然這三千人,一直活躍在平定羌亂的前線,戰鬥力很強。可洛陽的中央禁軍,遠遠不止這個數。就只是被何進殺掉的董太后的侄子董重手上的軍兵就上千。殺掉上軍校尉蹇碩之後,何進收編了所有的禁軍,再加上是車騎將軍的弟弟何苗的兵力,兵力至少也有幾萬。除了禁軍,京城周邊還有何進召集來的其他人,比如被任命為執金吾的丁原,比如鮑信從泰山新徵集的軍隊等等。

是軍閥更是賭徒:董卓掌控東漢朝廷只有三千人馬,你知道嗎?

圖1、所謂的董卓大軍只有三千人(《董卓進京》)

三千對幾萬,無論如何,董卓都得心虛。但董卓有一個優勢,就是全京城的人,都不知道他帶了多少人來京。之前虛張聲勢嚇唬何太后時,董卓肯定虛報了自己所帶軍隊的人數。和董卓一起密謀的袁紹,肯定也被董卓說的那個人數所唬。這也大致可以瞭解,為什麼鮑信勸袁紹在董卓立足未穩時乘機除滅董卓,袁紹卻拒絕的另一個原因。

董卓心虛,如果京城的人一旦知道了他只帶了這麼一點兵馬,一定震懾不到朝臣們,他的處境也必定危險。但是他有辦法。兵不厭詐,一直深處前線的董卓深知這一點。於是,他讓自己的軍隊每隔四五天,就悄悄的出門,然後第二天一早再大張旗鼓的進城。這樣京城的人,都以外董卓從西北又新調了軍隊來。董卓就這麼一招,讓全京城的人,全都感受到了威懾。沒過多久,何進、何苗的舊部屬全部向董卓投誠。《後漢書》一開始說,董卓粗猛好謀,確實不假。董卓不是一個簡單的武夫,腦子轉的很快,不一定談得上謀略但鬼點子總是算的,不然怎麼能身經百戰,一步一步高升呢。

是軍閥更是賭徒:董卓掌控東漢朝廷只有三千人馬,你知道嗎?

圖2、丁原與董卓對峙(《董卓進京》)

當然董卓面對的威脅不止是中央禁軍,還有和他一樣有私人武裝的丁原。丁原的實力不可小覷。也正是因為他有足夠的實力,才能讓董卓在把控朝局的一開始,就任命丁原為執金吾。執金吾相當於京城洛陽警備司,控制京城防務的職位。這麼重要的職位放在外人手上,董卓肯定是放心不下。一山不容二虎,董卓深深明白這點。於是,他開始暗地裡挑撥丁原手下的軍司馬呂布,殺死丁原,一併吞併了丁原的軍馬。

呂布就這麼不聲不響的冒出來了。之後的諸侯爭霸中,呂布是重要的一方。“三姓家奴”呂布呂奉先是東漢五原郡九原(今內蒙包頭附近)人,因為有武藝、臂力過人,被徵召到五原郡所屬的幷州任職。呂布的經歷出身,和董卓非常的像,都出身低微,但有武力。在幷州任職的時候作戰勇猛,得到了當時還是騎都尉的丁原的賞識,將呂布招到自己身邊做主簿。和董卓、呂布一樣,丁原也是寒門出身,一樣勇猛好戰。

不過有一點要申明一下,呂布並不是丁原的義子,只是丁原賞識呂布,提拔重用了他而已。因此所謂的“三姓家奴”,與史實並不相符。

是軍閥更是賭徒:董卓掌控東漢朝廷只有三千人馬,你知道嗎?

圖3、呂布(《董卓進京》)

在丁原接到何進密詔之後,呂布以軍司馬的身份隨丁原一起來到京城的。至於呂布和董卓怎麼勾搭上的,史書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只是在《三國志》裡,有這麼一句“卓以布見信於原,誘布令殺原”。董卓看到丁原非常信任呂布,就誘惑呂布殺死了丁原。

雖然呂布和董卓出身一樣,但論腦子好使、論心機,呂布差董卓好幾個等級。總是被人牽著鼻子走,這一次是被董卓利用,之後還會被很多人牽著鼻子走。沒頭腦、有武力、沒底線、有貪心,這是史書上呂布的一個基本特徵。在董卓的利誘下,呂布殺死了自己的第一恩人——丁原,將丁原的頭送到董卓那。董卓當即任命呂布為騎都尉,一樣對他非常信任,而且發誓結為父子。高大威猛的呂布,看著天真單純,有股傻勁。董卓、丁原這樣行伍出身的人都很喜歡,想著能為自己所用,沒想到,到頭來都被這個傻小子所殺。

是軍閥更是賭徒:董卓掌控東漢朝廷只有三千人馬,你知道嗎?

圖4、呂布殺死丁原(《董卓進京》)

殺死丁原吞併了他的部屬之後,董卓的勢力進一步擴張,基本上控制了京城絕大多數的軍隊。袁紹在何進被殺之後,沒做到的事,董卓做到了。在把握機會的能力上,久經沙場的董卓,和好名聲的公子哥袁紹一比,就高出很多,真是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呀。袁紹雖有抱負,但關鍵點上的無作為,讓他喪失了掌控全局最好的一次機會。

袁紹所喪失的機會,一樣是東漢朝廷所喪失的。如果世家大族出身的袁紹掌控了朝局,接下來的發展,和董卓掌控全局之後的發展,肯定會截然相反。但這袁紹不爭氣,東漢朝局落到了一個武夫手裡,開始了他動盪不安的旅程。

董卓掌控朝局之後,做的第一件事,還是按著東漢朝廷一直以來的規則走的。這時候的董卓真還沒那麼魯莽。這一次董卓是通過上天來說話的,和朝廷上書說,久旱無雨,怎麼回事,一定是上天對負責管理大司農的三公之一的司空不滿意。在相信天人感應的東漢,說到上天,這樣振振有理的說法,自然沒人敢反對。於是就免了在任司空劉弘的職位,董卓自己接任。董卓在掌控朝廷之後,第一次給自己封了官,讓自己當上了三公之一的司空。

是軍閥更是賭徒:董卓掌控東漢朝廷只有三千人馬,你知道嗎?

圖5、捨我其誰的董卓(《董卓進京》)

雖然司空是三公里邊排位最低的,但有什麼關係,軍權在自己手中,想怎麼幹就怎麼幹,誰有能阻攔得了呢?董卓當權,是自從秦始皇一統天下,中央政權從來沒有過的事情。之前兵變也好,政變也罷,軍隊是必須掌控的,但僅僅是個工具而已。政變的時候,軍隊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政變一結束,封賞一下,軍隊就退到了後面,接著朝廷的運行又圍繞著皇帝開始轉了,外戚也好、宦官也好,都匍匐在皇權腳下。

可董卓這個軍人,一輩子打仗出身的人,在掌控政權之後,可沒想著讓軍隊隱身。董卓現在主導的這個東漢政權,和之後,包括現在軍人當政的國家,在很多地方是類似的。特別是獨斷專行這一項,這是軍隊裡管用有效的法則。可獨斷專行,放朝堂上就不適合。

不過,軍人專政這個新鮮事物,東漢的朝臣們不適應,董卓自己也不適應。不適應,自然會有排異反應,接下來的動盪在所難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