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十年间,生榨店遍地——生榨米粉进城记(二)

一二十年间,生榨店遍地——生榨米粉进城记(二)

我第一次吃生榨米粉,是在上世纪末,在建政路和古城路交界的丁字路口,广西日报社大院后门的铺面,有一家生榨米粉店。当时参加一个活动,要到报社统一坐车。我没吃早点,早早去到报社,找东西吃。看到“生榨米粉”的招牌,闻所未闻,于是进去吃了一碗。第一次吃生榨粉,但觉口感嫩滑之至,吃起来很是清爽,味觉也很奇异,后者才知道那是生榨粉著名的酸馊味儿。

初尝生榨粉味道,我便被迷住了,味道奇香,口感爽滑,吃下去肚子非常熨帖。那时候南宁没有那么多外来米粉,连如今已从南宁走向广西很多地方的三品王牛肉粉,都未曾问世。连现在随处可见的下桂林米粉、螺蛳粉,都还很少见。所遇上的,基本上是南宁本地米粉,老友粉、干捞粉和以猪牛肉、下水为主菜的汤粉、炒粉。实在说,当时本地米粉做得远没今天好吃,我认为是广西最难吃的米粉。想吃碗桂林米粉,就要到新民路连升酒楼,或原南湖公园大门旁桂林仔饭店吃饭,顺便点一份桂林米粉当主食。据说桂林仔的米粉,不但米粉、配料、配莱,连水都从桂林运来。总不能为吃碗米粉就上馆子吧?当然,也听说铁路、江南有桂林米粉店,但那时交通除了公交就是打车,出行太过隆重,我是不敢为碗米粉劳师远征。同样,就算发现生榨粉好吃,并不容易吃到,南宁城区没几家。我所能知道的,除了广西日报社后门,第一人民医院附近有一家,老水街还有两家。后来网络风行以后,老水街这家“远红生榨米粉”成了网红,一次次被网友引申卖弄。我住在南宁东部新开发的埌东,到这几个地方都有点距离,想吃顿生榨粉不容易。好在那时候下乡不少,每到周边区县,我总想办法找碗生榨粉吃。有一次被人拉去邕宁县城蒲庙镇吃鱼生,我先溜出来吃生榨粉,吃得肚子胀胀的,结果没吃几片鱼生,光喝酒,人家以为我不吃鱼生,还张罗着加别的菜。所以,我和一般的南宁人在对生榨粉味道的认识有所不同。我理解的生榨粉,是有酸馊味儿的。有些在南宁长大的人,会认为酸馊的榨粉变质了。

一二十年间,生榨店遍地——生榨米粉进城记(二)

这事回想起来有些古怪。按说南宁城区几乎是被吃生榨粉的地方包围起来的,但以前就硬是没几家生榨粉店。只能说口味差别之大,别说去国离乡,就隔个十里八里,就远远不是一副嘴脸。有趣的是,美食的流传很可能跟经济的发展水平成正相关关系。经济不发达的年头或地区,人流、物流都很停滞。总有一些走南闯北的家伙,吹牛时说起在什么地方吃了啥好东西,听的人口水直流,但除非自己也亲自去了那个地方,否则是吃不上的。经济发展加速以后,川菜走出了盆地,湘菜红遍了南北,连东北杀猪菜都千里迢迢流窜到海南了。别说菜式,就连食材、佐料、厨具,都随着经济趋好,走出产地满天下兜售。北京烤鸭居然做成了直空包装,火车站就有卖;广西的柳州螺蛳粉,做成速食包装后,短短时间以几十亿元的年销量卖遍全国。

一二十年间,生榨店遍地——生榨米粉进城记(二)

1990年代中期时,我在玉林工作,与一川籍同事合住一套宿舍。这小子每次探亲回来,必定带上郫县豆瓣酱、花椒、腐乳之类的川产,甚至还叫老娘熬一大瓶红油带来。我也不知道这是否慰足了他的乡思,但确实间接对我起到了川菜启蒙的作用,后来进川菜馆成为我一大爱好,点起菜来头头是道。现在,这些物事都不用亲自或者托人携带了,网上电商发达,要多少有多少,而且味道不是很走样。

一二十年间,生榨店遍地——生榨米粉进城记(二)

我估计,生榨粉的传播也是基于这一规律。以前经济不活跃时,包括米粉在内的地方饮食,也只能偏安一隅,主要供应本地居民。待到经济日渐发展,人流、物流加速,外地人前来品尝,或本地人外出发展,都有动力将地方美食往外传播。川、湘菜席卷南北,固然因为味道不错,但很难说跟作为人口输出大省的川、湘两地人员大量外出没有关系,也很难说各地入川赴湘品尝过这两省美食的人没有起到推手作用。

一二十年间,生榨店遍地——生榨米粉进城记(二)

生榨粉也一样,本来是南宁周边县区的传统食品,邕宁、武鸣过去是南宁市下辖的县,我印象中以前从城区去一趟武鸣县城,要跑两个多小时,翻过高山,越过广袤田野,一觉醒来还未必到。人犹如此,米粉就算跑步进城也快不到哪儿去。城市化的推进,首先就吸引了周边人口,先是邕宁、武鸣两地,接着扩散到马山、都安等周边县分的人,大量进入南宁老城区工作、学习和生活,对生榨粉的需求自然形成并日渐扩大。生榨粉进入老城区落脚后,其美味又渐渐被其他没吃过的人发现并接受,最终不但站稳脚跟,而且以加速度发展壮大。二十多年前,南宁城区只是零星开有个把生榨粉店,后来数量逐渐增多。这两三年,几乎像开别的馆子一样,动不动就有人装修店面,一开张,原来是家生榨米粉店。我要吃碗生榨粉,也不用打个车跑老远。以我家为圆心,步行可以轻松到达的范围内,足足有十几家可以挑选。就连附近菜市,也有三家——这是一个规律,南宁的菜市场,一般都有生榨粉店。

一二十年间,生榨店遍地——生榨米粉进城记(二)

生榨粉系着一丝乡情,在南宁的米粉之林中风起云涌,占得一席之地,而且逐渐成为主角之一。除了好吃、新鲜、爽口,还有一等好处,价钱至今极为便宜。南宁米粉价钱随物价飞涨,1990年代末我到南宁工作时,一碗米粉块把钱,现在大多要十块钱左右。装修得稍为有点样子的米粉店,一碗什么菜都不加的米粉,最便宜七八块钱,稍有名气的就开到十块钱以上。而全城的生榨粉店,大多是一两粉五块五,二两才六块钱。做起来比别的米粉辛苦,卖起来比别的米粉低价,这是什么原因,我也猜不透。

一二十年间,生榨店遍地——生榨米粉进城记(二)

正如川菜到了广西,味道要有所改变,才能适应本地人的口味,地方菜太正宗了反而吸引不了外地人。现在的川菜被误解为都是麻辣味,辣且不说,广西也有人吃得很辣,但广西很少食用花椒,所以川菜入桂,花椒用量是要减不少的。生榨米粉亦然,在南宁城区吃生榨米粉,不但所榨出来的粉和武鸣、邕宁等“原产地”相去甚远,连配的菜都大有不同。

一二十年间,生榨店遍地——生榨米粉进城记(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