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身为一代名将神勇惊人,却因身份过于“另类”,被人选择遗忘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也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其中如李靖、李勣、薛仁贵、郭子仪等人,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然而有一位将领骁勇善战,多次出征,屡立战功,官至骠骑大将军,封虢国公,除了开国将领外,在武将中只有郭子仪的级别比他高,一生战功赫赫神勇惊人,但在历史上的名气却不大,知道他的人也很少,但以其战绩而言却又堪称是一代名将!这就在玄宗朝威赫一时的杨思勖。

此人身为一代名将神勇惊人,却因身份过于“另类”,被人选择遗忘

杨思勖之所以在历史上默默无闻,并不完全是因大唐名将云集,而使其相形见绌,而是他的身份过于“另类”过于特殊,使其在历史上被人选择遗忘,因为他是一个宦官。但同时他也是中国史上堪称最能打的宦官。

杨思勖,字祏之,是罗州石城(今广东廉江)人。他本姓苏,幼年为内官杨氏收养后改姓,阉割后在内侍省服侍。史称“思勖有膂力”。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七月,太子李重俊因不堪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以及武三思等人的凌辱,遂联合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率三百多禁军诛杀了武三思父子及其亲信等人后,又率兵冲入宫中,想把韦后等人也一起除掉。

此人身为一代名将神勇惊人,却因身份过于“另类”,被人选择遗忘

当大军来到玄武门外时,却因唐中宗出面质问,而使得太子一方的士兵不敢轻举妄动。这时从玄武门内冲出一骑,直指太子一方中的前锋总管野乎利,野乎利上前迎敌,却被来人“挺刃斩之”,太子一方士兵顿时为之气夺。而这时又有唐中宗于门楼上大喊“若能归顺,斩多祚,与汝同富贵”,于是太子士兵纷纷倒戈,李多祚被杀,太子逃走,后也遇害,一次严重的流血事件就这样被平息了。而立下首功的,就是宦官杨思勖。

而杨思勖也因此功,而被越级提拔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内常侍。李多祚也算是唐朝一名将,野乎利亦非泛泛,而杨思勖能轻松将他们斩杀,由此可见杨思勖武功之一流。后在李隆基诛杀韦后的政变中,杨思勖站在了李隆基一方,立有大功,因此在唐玄宗即位后,便也和高力士一样被倚重为心腹,并逐渐升到了三品右监门卫将军。

开元间,有安南地区(今越南)首领梅玄成叛乱,自称“黑帝”,拥兵四十万,与林邑、真腊国同谋,攻陷安南府,声势浩大,震动朝廷。于是唐玄宗命杨思勖带兵前去讨伐,这也开创了太监领兵出征的先河。因安南与中原距离遥远,气候水土有异,杨思勖并没有从中原带兵过来,而是在岭南地区直接招募了十万士兵,沿着当年伏波将军故道长驱直入,直奔安南府。“黑帝”在唐军的破竹攻势下,一路败北,最终被杨思勖所擒,临阵斩首。

此人身为一代名将神勇惊人,却因身份过于“另类”,被人选择遗忘

在平定安南后,杨思勖又相继平定了五溪蛮覃行璋之乱、邕州梁大海之乱以及泷州陈行范之乱等,战功赫赫。杨思勖虽是太监,但其生性刚毅果决,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只是性情凶暴,每次俘虏敌人都以残忍的手段加以折磨迫害,因此其手下士卒,无不畏惧,无不唯命是从,所向立功。

且其性情刚烈,治军威严,部下对其无不敬畏,所以其用兵时也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无敌。且其对待俘虏的近乎残酷的不近人情,也令敌人望而生畏,这也使得他在多次平叛中都能获得胜利。

综其一生,杨思勖虽然战功显赫,但他对唐王朝却一直忠心耿耿,一生从无二心,且也没有居功自傲,攫取政权,因而也算是一个好宦官。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杨思勖因病卒于长安翊善里私宅,时年八十七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