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害看圖片識別大全、防治措施、用藥指導

閱讀前,可點擊右上角紅色 ↗ 關注,獲取每天分享的農業技術、諮詢病蟲害防治、政策信息發佈、關注天氣變化、瞭解農村生產生活

第一類 葉部病害

1、玉米大斑病。

玉米病害看圖片識別大全、防治措施、用藥指導

大斑病葉

初期出現灰綠色或水浸狀小斑點,沿葉脈向兩端擴大,成為中央黃褐色、邊緣褐色的梭形斑。後期嚴重時幾個病斑相互連接成條狀,葉片枯死。

藥劑防治:在病害發生初期,選用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世高)水分散粒劑1500~2000倍液、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任選其一噴霧,同時可加入雲大120的1500~2000倍液、1%~3%的尿素,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每隔7~10天噴藥一次,連噴2~3次。

2、玉米小斑病、又稱玉米斑點病,常和大斑病混發。

玉米病害看圖片識別大全、防治措施、用藥指導

小斑病

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用要與大斑病相同。常用藥劑:苯醚甲環唑(世高)、氟硅唑、異菌脲(撲海因)、烯唑醇、三唑酮(粉鏽寧)、以及多菌靈等任選其一噴霧防治。同時可加入雲大120、綠風95、尿素等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玉米鏽病

玉米病害看圖片識別大全、防治措施、用藥指導

玉米鏽病

防治措施:在發病初期開始噴灑2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50%硫磺懸浮劑300倍液、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1500~2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

4、玉米圓斑病

防治措施:在玉米吐絲盛期,也就是50-80%已經吐絲時,向穗上噴2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400-500倍液或40%氟硅唑8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

5、玉米褐斑病

玉米病害看圖片識別大全、防治措施、用藥指導

褐斑病

防治措施:玉米10-13葉時,噴20%三唑酮3000倍液或50%苯菌靈1000倍液。

6、玉米灰斑病

玉米病害看圖片識別大全、防治措施、用藥指導

灰斑病

防治措施:主要在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和灌漿初期三個關鍵時候進行藥劑防治,先從下部葉片向上部葉片噴灑,正反噴施。

藥劑可以用:80%塞森錳鋅60g、25%丙環唑30g、50%甲基硫菌靈100g進行稀釋噴霧,交替使用。


第二類 葉鞘病害

7、玉米紋枯病

玉米病害看圖片識別大全、防治措施、用藥指導

紋枯病

主要發生在近地面的葉鞘和葉片上,逐漸向上發展。葉鞘病斑橢圓形,紅色或紫紅色,常互相接合成不規則的雲紋狀斑。

防治措施:早期預防效果好,田間病株率達到3%-5%時,用井崗黴素、菌核淨、烯唑醇、退菌特、代森鋅等,任選其一噴霧,

重點噴施莖基部,隔7-10天再防治一次。注意施藥前要剝除病葉葉鞘。


第三類 穗部病害

8、絲黑穗病又叫烏米,

玉米病害看圖片識別大全、防治措施、用藥指導

絲黑穗病

是一個苗期侵入的系統性病害,一般每株只在果穗或雄穗上表現症狀。發病果穗變成一個大的黑粉包,後期散出黑粉,露出絲狀物。

防治措施:種子包衣處理。藥劑可用含戊唑醇、三唑酮、苯醚甲環唑、氟唑環菌胺等成分的種衣劑處理。

9、瘋頂病

玉米病害看圖片識別大全、防治措施、用藥指導

瘋頂病

玉米的雌、雄穗增生畸形,結實減少甚至絕收。雄穗葉化;雌穗粗長嚴重的內部無花絲、全為苞葉;葉發病為心葉和上部扭曲成牛尾巴狀。

防治措施:加強玉米拌種,可用25%甲霜靈拌種。發病初期可每畝用90%乙林鋁400倍液或60%滅克錳鋅等噴霧。

10、穗腐病

玉米病害看圖片識別大全、防治措施、用藥指導

穗腐病

果穗及籽粒均可受害,被侵染的果穗局部或全部變色,出現粉紅色、黃綠色、褐色及灰黑色的黴層。抽絲灌漿期雨水多則易發。

①實行輪作,清除並消毀病殘體。適期播種,合理密植,合理施肥,促進早熟,注意蟲害防治,減少傷口浸染的機會。玉米成熟後及時採收,充分曬乾後入倉貯存。

②藥劑防治

大喇叭口期:用 20%井岡黴素可溼性粉劑或4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每 畝 200剋制成藥土點心,可防治病菌侵染葉鞘和莖稈。 吐絲期:用 65%的可溼性代森鋅 400~500倍液噴果穗,以預防病 菌侵入果穗。

11、瘤黑粉病

玉米病害看圖片識別大全、防治措施、用藥指導

瘤黑粉病

葉片、莖稈、雄穗、果穗、腋芽甚至葉鞘等相續感染而出現病瘤。病瘤外表有一層白色亮膜,膜逐漸幹化成為灰白色,最後破裂,散出大量黑粉 。前旱後雨多或者旱澇交替、上茬秸稈殘渣多、高肥密植田、甜玉米品種等因素髮病多。

防治措施:播種前用三唑酮、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等其中一種拌種,

在生長期3-4葉時,及時拔出弱苗病株,拔節後症狀明顯的要及時割瘤子。


第四類 根莖部病害

12、玉米莖基腐病

玉米莖基腐病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細菌性的,最典型的症狀就是病部軟化、腐爛,關鍵是會發臭,然後從莖基部往上擴散;

一種是真菌性的,由瓜果腐黴菌所致,就是老百姓習慣稱的青枯病。

細菌性莖腐病

玉米病害看圖片識別大全、防治措施、用藥指導

細菌性莖基腐病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前開始發病,植株中下部的葉鞘和莖稈上出現不規則的水浸狀病斑,心葉失綠萎蔫,易拔出,最後造成病株組織軟化、腐爛,並散發出腥臭味。病株容易從病部折斷,不能抽穗或結實。

防治:發病初期可施用溴菌腈、77%可殺得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嚴重的拔出大田銷燬。

重點在預防,選用抗病品種,合理密植。播種時可以採用2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按種子用量的0.2%進行藥劑拌種進行藥劑拌種。

真菌性莖腐病

玉米病害看圖片識別大全、防治措施、用藥指導

莖腐病

乳熟後期到蠟熟期為顯症高峰期。最初表現萎蔫,全株葉片突然褪色,無光澤,葉片自下而上失水變成青灰色並乾枯,呈現青枯症狀。有的病株出現急性症狀,即在乳熟末期或蠟熟期全株驟然青枯,沒有明顯由下而上逐漸發展的過程,這種情況在雨後乍晴時較為多見。病株根部、莖基部空心變軟,遇風易折倒,破開後可見莖髓組織變褐分解,鬚根減少,易拔起。

防治:合理輪作,防止土壤中病原菌的積累。玉米收穫後徹底清除田間病株殘體,集中燒燬或高溫漚肥,減少田間初侵染來源。合理密植,增施鉀肥。注意雨後及時排除積水。

藥劑防治:病發生初期,可每667平方米用57.6%冠菌清15~20克,兌水30千克噴霧防治。

13、青枯病(莖腐病)同真菌性莖腐病


第五類 病毒病

14、玉米粗縮病 俗稱萬年青玉米

玉米病害看圖片識別大全、防治措施、用藥指導

玉米粗縮病

植株矮化嚴重,雄穗退化、雌穗畸形。

防治措施:選抗病品種,清除雜草避免傳播媒介灰飛蝨殘留。防治重點在傳播媒介,播種前進行包衣處理,防治灰飛蝨危害,雜草較多可噴施克蕪蹤除草、發現灰飛蝨及時噴施撲蝨靈等殺滅灰飛蝨,發現病株及時拔除。

15、矮花葉病毒病

玉米病害看圖片識別大全、防治措施、用藥指導

矮花葉病

幼苗染病後心葉基部出現橢圓形褪綠小點,斷續排列成條點花葉狀,發展成為黃綠相間的條紋,發病重的葉子發黃變脆。矮化明顯。

該病毒主要寄生在燕麥、牛鞭草等寄主上過冬。依靠蚜蟲傳播。

防治措施:發現病株及時清除,及時噴藥殺滅蚜蟲,可用吡蟲啉、抗蚜威等噴霧。


諮詢病蟲害防治措施

可點↙ “瞭解更多”將病害圖片傳給莊稼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