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乡愁①:家是麦芽糖

记住乡愁①:家是麦芽糖

仓颉这个人,是个神人。为了解除结绳记事的弊端,他观察山川河流星月之势,飞禽走兽之迹,根据其肖像和形状,创造了文字。

仓颉造字时,对家的理解上面是“宀”( mián),表示屋顶与室家,下面是“豕”,即猪。大约古时候生产力低下,人们是在屋子里养猪。同一屋檐下有人有牲畜,有烟火气息,家便形成了,才有了今天人们对“家”的象形认知。

几千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家的理解除了存放“猪”这种“物质财富”之外,更视为安放身体和灵魂的栖息地。就像麦芽糖,甜甜的,又有粘性,把家、父母、儿女以及爱与希冀,紧紧地粘在了一起。

记住乡愁①:家是麦芽糖

在我记忆中,父亲对家有三重解读。

多年前的一个夏日,我回乡探亲。在故乡鄂东南偏僻乡村的那个黄昏,父亲与我说起他的身世:父亲的父亲——我的祖父早年参加红军,24岁时任红三师七团政委,时值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祖父与同是红军的他的父亲和两个兄弟同时牺牲。

彼时我的父亲才一岁多。在风雨飘摇的乱世,裹足的奶奶无法下地干活,也养不活她和独子,只得改嫁他乡。父亲在亲友和乡邻的接济下艰难度日。

“那段时间,国难当头,避战火,逃荒年,居无定所,人人自危。没有父母,我跟着逃荒的人群,餐风露宿。渴了,掬一捧山泉水;饿了,吃野菜树皮草根,哪有家哟!”在父亲长长的叹息里,我读懂了在战争时期“家”是一个孤儿对和平的渴望,对稳定的渴望,对父母的渴望。

记住乡愁①:家是麦芽糖

长大后,在政府的惠民春风中,父亲进了夜校,靠着自学,他被推荐到粮食部门工作,端上了“铁饭碗”。吃住在单位,父亲对家有了新的理解,他说那间简陋的单身宿舍就是他的家,组织就是他的再生父母,单位的同事就是他的兄弟姐妹。

他感恩这个大家庭给他带来的快乐,让他有了归宿感。

“自从有了你妈妈,我这根苦瓜藤结了七个瓜。有了你们七兄妹,我再也不会孤独了。和平盛世,我会肩负起父亲的责任,让你们健康成长。是你们,让我感受到家带来的幸福和安乐。”父亲说完这句话时,眼神迷离。

他转过身,视线投向远处的山峦,然后,长久地沉默。落日的余辉洒在他沟壑丛生的额头、坚挺的鼻梁、古铜色的脸上,有无法言述的淡定和安详。那个侧身远眺的剪影,在我的脑海定格。

记住乡愁①:家是麦芽糖

多年后的今天,我依然能回想起那个画面,那是一个饱经磨难的老人在安逸环境中对国对家的满意、眷恋和感恩。

时间如白驹过隙,恍然间,父母已去世十三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失去双亲以后,根植于我内心的家轰然倒塌,很长时间,我的心如无根的浮萍,找不到停靠的站点。

随着父母在我的视线里渐行渐远,往事已呈碎片化。此刻,面对“家”这个深广而温暖的字眼,我对家的最初记忆,又浮上来:

家是儿时一家人春天播种的忙碌;是夏夜的蛙鼓、母亲驱蚊纳凉的蒲扇;是秋收时父母疲惫的笑容沉甸甸的喜悦;是冬夜围炉夜话的温馨、举家团圆的暖。

记住乡愁①:家是麦芽糖

家是少年时我外出求学粮袋空瘪时羞涩的盼;是一个月回家一次肚胀腹圆的饱;是书本里父母的希冀、哥姐的鼓励;是拿着成绩单一路狂奔静待赞许的温床。

家是我工作后从城市到乡村多次转车的苦和乐;是父母生日来临时来去匆匆只为陪伴的慰藉;是一根话线联通两头即便有千言万语也长话短说为我节省的体贴;是每一次回乡千叮咛万嘱咐的絮絮叨叨;是水竹笋、苕粉砣、香薰腊肉诱人的香。

家是我出嫁后母亲三从四德的教诲;是父亲肩挑背扛送来大包小包的暖;是电话那头即使生病也报喜不报忧的酸楚;是父母久病不能侍奉床前的愧与疚。

记住乡愁①:家是麦芽糖

后来,家是跪在黄土地对着沉睡不醒的双亲喃喃自语的痛;是老家房梁屋宇被岁月风化沦为泥土的殇;是无眠的长夜回想往事的无语泪先流;是街头形似父母的一个背影跟随几条街巷的失魂落魄;是一声乡音唤醒沉睡心底的缕缕乡愁。

如今,家是从视觉版图刻入心灵版图的一帧经年旷远的版画;是节假日无需打捞的泛黄记忆;是自悟自省自我成熟的觉醒;是面对稚子日渐成长生命得以延续的喜悦;是相夫教子的责任和重负;是从女孩到女人到母亲的质的蝶变。

如果往纵深延伸,家是温暖的岸,人是漂泊的船。家是人类有着共同印记的温馨港湾。是从屋内有猪的象形意义嬗变为一个有诸多涵义的幸福载体。尽管人们对家没有仪式化的规范,但每个家庭都在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养分。

记住乡愁①:家是麦芽糖

从儒家的安邦治国、忠孝礼仪的进取文化,到道教的领悟道、修养德、道法自然的规律文化,以及佛教提倡的众善奉行的奉献文化,都是子民通过家庭这个载体一代又一代得以传承和发扬。

有国就有家。从狭义上讲,国家是个庞大的体系,是一定范围内的千千万万个家。是以,我父亲对家的三个时期的解读,亦是那一代人对家的渴望。而生长于和平年代的我,是小我,是我们这代人对家的粗浅认知。

当黎明的曙光来不及普照大地,悦耳的闹铃将我从睡梦中唤醒。揉揉眼,小黄猫在沙发蜷缩一团睡意深沉;窗台上的紫竹梅枝繁叶茂,浅紫色的花蕾如一个个小喇叭吹奏着晨曲;睡姿霸气的儿,鼾声如雷的夫;堆成山丘似的书籍在曦光中微眠。

记住乡愁①:家是麦芽糖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眼前的一幕让人生出莫名的感动,指尖在键盘上翻飞:我的家,不仅仅是仓颉造字的简单住所,不仅仅是父亲对家的单一需求,而是每个成员在“国家”这个安全体系中传承老祖宗留下的精神瑰宝,弃恶扬善,勤勉自律,自由发挥各自的特长,互为支撑,共同成长。

我想,此刻我的家,是由葡萄糖分子组成的,甜甜的粘粘的麦芽糖。

记住乡愁①:家是麦芽糖

作者简介:成丽,笔名窗外的流萤。出生于湖北通山,现定居咸安。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协会员,湖北省作协第六届高研班学员。咸宁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2014年入选湖北省作协青年作家定点写作(系列散文)项目。2016年6月签约《散文选刊》原创版。作品散见《海外文摘》《散文选刊》《长江文艺》《长江丛刊》《经济日报》《中国新闻报》《湖北日报》等二十余家省级以上报刊,入选多种选本,并在海外、国家级、省部级征文中获奖。

记住乡愁①:家是麦芽糖

作者近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