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非因皇上詩才出衆」

《延禧攻略》“非因皇上詩才出眾”

《延禧攻略》33集,魏瓔珞照顧皇后碰到皇上,背了乾隆的一首詩,還說了一句“非因皇上詩才出眾”,讓自信心爆棚的乾隆收到一萬點爆擊。

那乾隆的詩才到底出眾不出眾呢?

這我說一個對比數據:

乾隆一人所做的詩留下傳世的有4萬多首

唐朝2000多位詩人留下傳世的有4萬多首。

所以乾隆的創作熱情還是很高的,可創作質量還是令人堪憂的。

舉個例子,乾隆的《白馬篇》寫得還是被大家公認為不錯的,我們來看看:

秋陽皎皎秋風起,

千山萬山收紅紫。

···

我從前歲罷秋圍,

經年未到南海子。

重來歷歷憶舊遊,

真教見獵心猶喜。

我就不說意境了,就單從音律節奏上,讀起來就有點;內容呢,也基本就是記流水賬,我覺得這充其量也就高階“打油詩”罷了,只不過這個油打的稍微文雅一點。

乾隆的四萬多少詩,也大多就是這麼個情況吧。

但是乾隆的詩有一個重要的歷史價值,就是給我們研究乾隆朝一代提供了史料和佐證,所以還是有意義的。

《延禧攻略》“非因皇上詩才出眾”

因為乾隆朝文字獄興盛,說到乾隆的詩,我說一個乾隆朝文字獄的故事。

很多人說乾隆的詩有代筆,而且說很多都是沈德潛和錢陳群寫的。乾隆自己說能和其討論討論詩歌創作的,也就是沈德潛和錢陳群兩個人了。

這個“沈德潛”是個有故事的人,乾隆曾經說過一句話:“朕於德潛,以詩始,以詩終。”怎麼個始終法呢?

先看一下沈德潛的經歷:

這位老頭,67歲才中進士,進士就相當於大學本科畢業了;考中進士後,由參加庶吉士考試,相當於我們今天的研究生考試;3年庶吉士學習後,通過了散館考試,相當於今天的研究生畢業,那年他70歲。

我在前面有篇文章中詳細說了清朝的科舉考試和文人的晉升渠道,大家可以點擊就回看。

因為沈德潛對詩歌一直很有研究,所以研究生畢業後在上書房任職,官拜禮部侍郎。有人會問,禮部侍郎到底是個什麼官?稍作解釋:

禮部:管著禮儀、祭祀、學校、科舉等一些禮儀性活動;

尚書:相當於今天的正部級官員,部級一把手;

侍郎:尚書的副手,相當於今天的副部級官員。

乾隆經常和沈德潛切磋詩文、交流創作,所以有人說乾隆好多詩都是沈德潛代做的,真假且不論,因為我也不知道。

因為沈德潛年齡比較大,患了一種病叫“返谷症”,差不多今天的“胃食管倒流”吧,胃病。所以乞求乾隆因病回家終老,乾隆答應了。當然這期間乾隆每年還會和沈德潛有百多首詩的切磋交流,乾隆寫好了就快遞給沈德潛進行修改、點評。後來沈德潛兩次進京,祝賀皇太后和皇上的壽辰,還被乾隆賜匾額“鶴性松身”。這個沈德潛最後97歲死的,乾隆賜給祭祀、諡號,並且親自做詩歌悼念。

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但是,誰知死後牽扯到一樁文字獄案件。

話頭從江蘇有一個徐述夔的說起。徐述夔考上了舉人,但是一直中不了進士,所以就在一個鄉塾裡教書,教書教久了就寫了很多書,出了一個詩集《一注樓詩》,沈德潛生前給這個詩集寫過序。

徐述夔死後,他的孫子因為和別人爭地產,就被對方給舉報了。注意哦,舉報的不是徐述夔孫子,而是舉報徐述夔的《一注樓詩》有悖逆謀反之心,這是大罪哦!

理由有這麼幾個:

1.徐述夔曾經給自己的學生起名叫徐首發,本義是想表達“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但是舉報者說他不滿清朝的剃髮制度,有洩憤的想法;

2.《一注樓詩》有一句“明朝zhao期振翮,一舉去清都”,舉報者說他這是暗示想反清復明;

3.《一注樓詩》還有一句叫“大明天子重想見,且把壺兒擱半邊”,乾隆說這個“壺兒”是在暗示“胡兒”,是在暗喻要把我們滿清旗人放一邊,也說他反清復明。

《延禧攻略》“非因皇上詩才出眾”

乾隆一生氣,後果很嚴重。

於是,哎,徐述夔這時候都死了,還逃脫不了厄運,抄家、掘墳、剖棺、梟首,梟首過後把頭骨掛在江蘇東臺縣縣城,以儆效尤。那個被他起名字的學生徐首發也被處死了。

你會說,這個跟沈德潛有啥關係?

請注意,

沈德潛給《一注樓詩》作過序,乾隆命令奪回給沈德潛的賜官、祭祀、諡號,把沈德潛的墓碑砸到,哎,悲劇。

乾隆所謂“以詩始、以詩終”,就是這麼個意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