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愿法师:外不见人过,内不被邪迷所惑

大愿法师:外不见人过,内不被邪迷所惑

文:大愿法师

学佛就是学觉悟。我们之所以流转生死,就是因为不觉悟。所以六祖口诀说:“觉义有二,一者外觉,观诸法空。二者内觉,知心空寂,不被六尘所染。外不见人过,内不被邪迷所惑。故名觉。觉即是佛也。”六祖大师对《金刚经》的阐释,这个口诀都是直指心性,非常直捷痛快。所以我们学《金刚经》就是要学习在生活中来念无字的《金刚经》,不是你拿起一本经只管念下去,认为就会怎么样怎么样,你那不是求解脱。

有些人说,我天天又诵什么经,又念多少咒,又念多少佛,我这是在求解脱。但是你错了,因为你的心一直向外求,口念心不行,内心之中的贪瞋痴一点都没有转化,顶多是祈福,增长一点福报,并不是真正地求解脱。凡夫众生这个欲望是很狡猾的,一直向外求,这就是欲望。有时候他是求名,有时候他是求利,有时候他也会像变形金刚一样,变做另外一种形态,就是假装求解脱,其实不是,本质上还是一种欲望。

你抱着某一种目的一直向外求,如果没有得到感应,动力就减弱,念一下念一下没有动力,就扔到一边去了,原因是什么?你一下手就并不是真正地求解脱,并没有在心性上下功夫,而是一种欲望的变异形态。所以这就没有学会念《金刚经》,我们要学会在日常生活之中念无字的《金刚经》,下手的功夫就是六祖大师所开示的:“外不见人过,内不被邪迷所惑。”

凡夫众生,自我最容易现形的地方就是对别人看不顺眼,在家里看先生、看孩子不顺眼,走出来看师兄弟不顺眼,反正就她对。有时候是看不顺眼其他人,觉得那个人很爱表现,很爱炫耀,其实是因为别人有的他没有,通过批判别人来发泄他嫉妒的情绪。因为凡夫的自我永远要打败别人,容不下别人比我强,其实看人家不顺眼,归根结蒂是自己的我执、我见、我慢。有些时候对别人看不顺眼是因为觉得别人对我不够尊重,不注意我,让凡夫的自我觉得非常受伤,为了发泄这种不满的情绪,才批判对方。所以其实看不顺眼别人,主要是因为自己有种种负面的情绪。有时候是嫉妒,有时候是不满,有时候是傲慢等等。

大愿法师:外不见人过,内不被邪迷所惑

真正的修行人,就应该是遇到任何人,发生任何事都不应该发脾气,如果我们返观一下,发脾气的背后其实是隐藏着很多的假设和期望。比方说我们期望别人应该怎样子对待我们,比如我们认为家人与我们很亲近,所以就不再尊重和礼遇他们。我们假设亲人永远都会关心、爱护我们,所以就不再去培养和照顾这一份关系,反而还一直去抱怨我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我们总是自以为是地期望他们永远都会在一旁待命,永远内心里面有一种假设,假设他们永远都会了解我们,有时候还会假设他们理所当然会知道我们的感觉和需要,不需要我说出来,如果没有达到的时候就发脾气,闹情绪了。所以要知道凡夫心之中这些种种的假设和期望,就是六祖大师所批评的“内被邪迷所惑”。所以夫妻之间争吵,互相看不顺眼,指责就开始了,不是冤家不聚头就开始了。

这时我们要能忆念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护正知品》中的教诲:“实语者佛言,一切诸怖畏。无量众苦痛,皆从心所生。”要能忆念六祖惠能大师的《金刚经口诀》:“外不见人过,内不被邪迷所惑,故名觉。觉即是佛也。”能真正这样去实践,就是真正地会念《金刚经》,就能运用无所住的智慧如实观照觉知当下的身心状态,就可以看出心中那些假设和期望其实是非常不切实际。

所以无论我们发脾气,还是闹情绪,觉得小孩子不听话,问题的根源都在于自己的内心被邪迷所惑,有种种的假设和期望,拿这么一个框框去套身边的人,当然就产生摩擦,产生烦恼,佛法就在日用生活之中来解决问题,消除烦恼。

所以内在的喜悦和宁静、智慧和慈悲,只有向内观照才能得到。遇到外在的困难,不顺利的时候,不要妄想在外面去解决问题,那永远解决不了。而是要觉察到,外在有困难,内在一定也有困难,要能觉知自己心智模式上的盲区,消除自己种种不切实际的假设和期望,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不会给自己带来烦恼,也不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压力和困扰,这是真正地会念《金刚经》。

大愿法师:外不见人过,内不被邪迷所惑

所以内在的喜悦和宁静,不可能由外在的人事物中得到,有一些父母会对小孩子有种种要求,要求他学什么学什么,也不顾及小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一直压着他做,如果不听话时就有种种失望,其实还是一个我执,自己没有实现的希望在子女的身上能帮助实现,希望由外在的人身上能得到满足、喜悦,这些都一定会产生烦恼。因为你一开始走的方向就错了,你用错误的方法在错误的道路上走,收获的一定是失败。

所以外在的因缘际遇,不管是怎样,我们都要完全地接纳它、面对它、处理它、放下它。《金刚经》其实告诉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就是这四句话:完全地接纳它、面对它、处理它、放下它。在一切的环境、一切的遭遇之中都不要排斥、不要对立、不要抗拒,应该完全地接受它,再来面对它、处理它和放下它,这其实就是佛法所说的苦集灭道四圣谛,用之于处理一切问题,一切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随时来修心,随时来降伏和转化凡夫心念,消除那些负面的情绪,这是我们必须要独自面对的过程,其它任何事情都可以找人做。我们可以雇人做饭,清扫房子,修理汽车,但无法雇人清除我们的负面情绪,这是只有自己必须独自面对的过程,经过这样长期地觉照自心,那我们内在的智慧和慈悲就会无限地增长。

不要单纯地去听,把它作为一种概念,作为一种理论记录下来,因为我们内在的洞察力、觉知力、专注力、 注意力这种能量,要让它一直很顺畅地流动,在一切情境之中都能够无住,这样内在的慈悲和智慧会不断地增长。

如果我们只是作为一种理论来接受它,这种注意力遇到这种理论就会形成形成一些新的条条框框,它就凝固在那个地方变成僵化的教条,好端端的佛法就被糟蹋了。所以应该是一种无住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