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孙悟空、神话里的美猴王:大唐高僧被神话的前因后果

在中国的历代名著中,估计没有那本书能与《西游记》PK普及最,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大作,不管是故事情节、精神面貌等都是中国人最推荐的一本书。书中的主人翁唐僧就不必多说什么,中国男女老少都知道他的功德以。这里要讲的是角色二的孙悟空,对于他的原型民间有多个版本,但其真正可考的,还得从一本数千年前的名著说起。

真实的孙悟空、神话里的美猴王:大唐高僧被神话的前因后果

《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灵猴,他七十二变、筋斗云、长生不老等高超的法术。特别是孙悟空大闹龙宫,与如意金箍棒的故事,也是《西游记》中最有亮点的看点。

孙悟空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加入猴群进入水帘洞而成为美猴王,尊为 “美猴王”。后经千山万水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取金箍棒,大闹地府勾去生死簿,后被天界招安,封为弼马温。

真实的孙悟空、神话里的美猴王:大唐高僧被神话的前因后果

孙悟空开始还得意自己也算是个官,但后得知职位低卑后生,气得返回花果山,要玉皇大帝封自己为齐天大圣,并在天庭建齐天大圣府,奉旨管理蟠桃园。因醉酒搅乱王母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炼成了金刚不坏之躯,阴差阳错间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火眼金睛。

真实的孙悟空、神话里的美猴王:大唐高僧被神话的前因后果

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中显示出了其强大的本事,使得天庭对他毫无办法,后来在与如来的打赌斗法中失利,被压在如来舍去一手化作的五行山下五百余年悔过自新。

孙悟空的原型:唐朝名僧车奉朝

唐天宝九年,迦湿弥罗国王的旨意,使臣萨婆达干和三藏法师舍利越摩,他们带着佛教发祥地的旨意归附圣唐,唐玄宗大喜,就派身边宦官带了国书印信前去安抚,交付了大唐帝国赐给罽宾国的信物。一个月唐朝宦官准备回国,这里的车奉朝却被传染上怪病导致回国无望,只得留下由国师三藏法师照料。

真实的孙悟空、神话里的美猴王:大唐高僧被神话的前因后果

在三藏法师的精心照料下,车奉朝竟奇迹般地好了起来。此后在三藏法师舍利越摩门下出家了。多年后,当恩师舍利越摩在他临走的时候,亲手将舍利阁供养的释迦牟尼佛牙舍利和《十地经》、《回向轮经》及《十力经》赠送给他。

真实的孙悟空、神话里的美猴王:大唐高僧被神话的前因后果

贞元六年,随唐朝宦官回到长安,车奉朝向唐德宗献上了佛牙舍利和经书。德宗皇帝大喜,命在京师大庄严寺建十三级宝塔供养佛牙。多年后,他向皇帝请求仍然出家,住寺为僧。德宗允准,赐法号悟空,被后世神话《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

《罗摩衍那》里的:美猴王

但从《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的形象和经历来看,不管是性格、能量、传奇,这都与远古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哈奴曼”美猴王更接地气,这个比唐僧还早千年的传奇人物,他的形象由佛教故事传入中国。哈奴曼的造型是人身,猴脸,尾奇长,面如红宝石,毛色金黄等特征。这神猴勇敢机敏,能腾云驾雾,火烧楞伽宫,力大无比,可移动山岳。盗仙草,终于帮助罗摩征服了强敌,救出爱妻悉多。

真实的孙悟空、神话里的美猴王:大唐高僧被神话的前因后果

美猴王哈奴曼的故事是印度最古老的故事,不仅在印度家喻户晓,而且在东南亚各国都有他的崇高地位。普遍认为哈奴曼的父亲是猴族,哈奴曼在梵语中的意思就是歪下巴,和刚出生的孙悟空一样,哈奴曼刚出生不久就显现了自己的神通。从小苦练功夫的精神感动了各路神仙,在众天神赐予他神力,他的功夫与法力举世无双,天地三界中任何妖魔鬼怪都无法与他匹敌。

哈奴曼武器虎头如意金棍在锄妖铲魔、扶正祛邪中立下了赫赫功劳,其来历与去向既令人称奇,也使人迷惑不解。 哈奴曼具有无边的法力和变幻莫测的本领。他一手能擎山。一步能跨海,还能把太阳神挟在腋下,他几次救罗摩兄弟生命和拔山倒河的故事令人感叹不的传奇故事。

真实的孙悟空、神话里的美猴王:大唐高僧被神话的前因后果

美猴王专为天地冥三界除恶扬善,在正义与勇武的糅合下产生的巨大力量,任何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了他。《罗摩衍那》里描述罗摩率领猴子军进军楞伽岛,哈奴曼杀死十头魔王罗波那,救出罗摩的爱妻等等众多的故事。

胡适的依据是来自印度古老史诗《罗摩衍那》。相传,哈奴曼身躯高大,尾奇长,吼声如雷,力大无比,可移动山岳,可捕捉行云,能移山倒海,其面容和身躯可随意变化。这一点比较符合孙悟空神通广大,会72变、会腾云驾雾的本领的传说。

真实的孙悟空、神话里的美猴王:大唐高僧被神话的前因后果

季羡林曾指出:“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基本上是从印度《罗摩衍那》中借来的,又与水怪无支祁传说混合。这样看恐怕比较接近事实。”这么说,孙悟空是个混血儿?也就是说,孙悟空是中印文化结合出来的形象,可能就是一只聪明异常的猿猴。

古印度是一个不爱记录国史的民族,到目前为此,印度的很多历史都需要从印度的远古名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玄奘法师著的《大唐西域记》等古书找历史线索。《罗摩衍那》与《摩诃婆罗多》并列为印度两大史诗,对印度文学、宗教的发展有相当大的作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西游记》也是受到它的影响。罗摩在印度文化中的地位,相当于耶稣在基督教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