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火威胁天然气管道,他是第一个冲上去的人!

过去,他是南海舰队的一名战士,每日与孤岛为伴,他能找到很多普通地图上没有的岛屿,也会唱那些在渔民中流传了数百年的古老渔歌。

现在,他是一名普通的储气库巡检维护工,坚守在高山丛林中,用18年时间丈量了数千公里的线路和管道。巡检时杂草没路,他是拿砍刀开路的人,当山火威胁天然气管道,他是第一个冲上去的人,而在同事和战友眼中,他是关键时刻最值得去信任的那个人。

作者 | 姚於 潘放

摄影 | 黄光华

山火威胁天然气管道,他是第一个冲上去的人!

近日,我国西南地区第一座储气库相国寺储气库日注气量成功突破1400万立方米不仅创造了建库以来的历史新高,也创造了中国储气库注气量的新记录。

不过,这也让储气库的工作人员们“压力山大”,如在储气库巡检维护组组长管贞平眼中,这些天然气的安全比生命更重要。“夏天用气淡季时,在库中注存天然气,待冬天将其采出输往全国各地,这些天然气是整个川渝地区乃至京津冀地区的冬季保障,调峰保供涉及千万户家庭,丝毫马虎不得。”

走出三峡大山

山里娃见到了祖国最南端的大海

山火威胁天然气管道,他是第一个冲上去的人!

管贞平有个别名叫作“老兵”,过去他曾是南海舰队的一名技术军士。

出生在三峡库区云阳县大山里的管贞平,少年时最喜欢面对高山和长江幻想大海是什么样子。“海平线肯定很长,太阳从那条横线上升起。”

这个看法,直到1989年他应征入伍,随舰队第一次到达西沙群岛时才得到改变:“海平线不是平线,而是弧线。”

在南海舰队,管贞平曾先后担任工程船大队营部文书、工程船机电班长、新兵训练营排长等职,他说山里孩子更耐孤独,“在西沙永兴岛,除了海就是沙滩,拉扯在椰树之间的排球网就是最豪华的娱乐设施,阳光晒人,玩户外运动时间也少,更多时候喜欢躲在屋檐下看书。”

在部队多年养成了他一个特长:看地图。他能找到很多普通地图上没有的岛屿,再大的地图他也能准确地找准地理定位,“在我眼中那不是图,是真的山山水水,换句话说,那些岛上面住着我的渔民朋友,朋友的家我怎能找不到?”

管贞平回忆,11年里里他多次驻扎在南海岛礁上,与很多渔民成了朋友,“他们中很多人一年到头都在海上漂泊,甚至十多年都难得回一次大陆,海里哪里有鱼哪里没鱼,他们很容易地就能看出来。他们的住宅很多时候就是一个棚子,既住人也放船,有些木船很小,但是渔民的祖先在数百年里就凭借它下南海,养活家人也养活自己,我佩服他们。”

每次聊到这些,管贞平嘴里还会哼起那些关于海洋的歌,有在部队学的,也有跟渔民学的,有的歌甚至古老得已经在渔民中流传数百年。“想到这些,就像又回到了守岛的日子,一辈子都忘不了那种感觉。”

从星辰大海到高山峻岭

他“军转民”成为储气库“守护者”

山火威胁天然气管道,他是第一个冲上去的人!

2000年8月,管贞平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相国寺气田工作。2011年10月,西南首座储气库在相国寺气田开工建设,他主动请缨并全程参与其中,常年坚守在建设工地上,睡工棚、战高温、斗严寒。“我们当时有句话叫天上飞机炸地上坦克轰?什么意思?飞机就是蚊子,坦克就是臭虫。只能说我们这山里环境好,所以动物才多。”

建设期间,管贞平跑遍了相国寺储气库的所有集注站、封堵井、每一座高压线铁塔下都留下了他密密麻麻的脚印。153公里管道纵横密布,但每条管道的分布位置他都烂熟于心。2013年6月29日,相国寺储气库正式投产,管贞平激动得差点落泪:“就像自己的娃儿考上了大学一样开心。”

资料显示,相国寺储气库不仅是西南地区首座储气库,更是目前全国采注能力最强的地下储气库,采气量日最大能达到2200万立方。按照每家每户每天1.5立方用气量算,每天这里采集的天然气足以保证全国一千多万户家庭的生活用气。

半夜被电话叫醒巡检排危,只是管贞平的工作常态之一。储气库运行后,管贞平负责担任巡检组组长,不仅需要负责集注站设施的日常安全维护,还要负责集注站周边十多个生产井站、监测井、以及59座电线铁塔和153公里输送管道的巡检维护。多年来,他与队员一起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一不小心,就走了7000多公里。

山火威胁天然气管道,他是第一个冲上去的人!

“呼叫巡护组,呼叫巡护组!”那个熟悉的电话,经常将管贞平从半夜的睡梦中惊醒。“相储10井出站压力下降异常,需要马上到现场检查和处理。”管贞平麻利地换好装备,顾不得山风咆哮,马上就与几个巡检人员一起踏上山路赶赴几公里外的现场:排查、确认无泄漏,吹扫、观察……最终问题得到解决,而此时已经过了凌晨2点。

“其实深山中气井微弱的灯光,就像茫茫南海上见到的星辰之光。”管贞平有些诗意地感叹到。

牵一发动全身的“蝴蝶效应”

一根竹子可以让千家万户停气

山火威胁天然气管道,他是第一个冲上去的人!

“储气库工作每一环都是必须严格进行,巡检管道安全更是重中之重。”管贞平介绍,现在巡检组都有分段管理巡逻的要求,有时带上砍刀、干粮与帐篷一进山就是好几天。

储气库周边共有59座电线铁塔,直线距离有20.5公里,巡视需要多日。有的地方根本就没有路,管贞平就带着队员用砍刀砍出一条路。山里蛇多虫多,有时直接爬到衣服上,班员们学聪明了,就把蛇药虫药抹到衣服上,看上去就像一件白色盔甲。

“每个月至少巡检一次,夏天时候草木长得快,怕杂草生长危及塔基安全,要多清障几次。”管贞平手拿一根竹子说,“千万别小看这种小楠竹,它长得快的不得了,轻易就能长得和铁塔比肩高,竹叶一触及电线被烧得黢黑,同时导致电线短路,就像‘蝴蝶效应’,牵一发动全身,铁塔出问题整个井站就没电,你想想,我们储气库停电一天,起码少注一千多万方气,到了需要时候拿不出来,有多少人用气要受影响?”

“当年南海渔民的祖先拿的是薄薄的几页《更路簿》和指南针,我们拿的是详细的地图和监测装备,装备比他们好多了。”巡检中,管贞平总爱拿历史故事跟大家开玩笑。“所以,我们哪有什么理由叫苦。”

克服山火、冻堵、塌方

“我把这份工作视为另一种形式的保家卫国”

危险有时候是在不经意间到来。谈及2015年清明节那次山火,管贞平直言终身难忘。当时,周边的石坝村境内山上有人烧香烧纸引发山火,火焰离输气管道只有一公里距离,收到警报后,管贞平与巡检组队员一边报警求援,一边第一时间冲向一线“打火”。

当地武警也随后抵达,“我也是当过兵的,让我跟你们一起!”管贞平对武警官兵说。最终,他们脸熏黑了,鼻子里也都是烟尘,衣服湿透,但火患扑灭了,几十个人累得直接躺倒在草丛里。

山火威胁天然气管道,他是第一个冲上去的人!

“不仅火患,还有冬天的冻堵、雨季的滑坡、塌方等情况,也时常危及管道安全。前年冬天,两场大雪覆盖了整个储气库,为了防冻堵我们全员上阵,裹着棉袄蹲点给设备加防冻剂或用电加热,甚至是给管道淋开水,足足折腾了一周。”管贞平说,为了更好地维护管道,除了巡检组外,他们还将很多住在管道周边村落的居民发展成了“信息员”,帮助随时监控管道安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上次铜梁大观山山体滑坡,塌方体压迫管道,就多亏信息员及时提供消息。万一出现泄漏,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情况,后果不堪设想。”

山火威胁天然气管道,他是第一个冲上去的人!

前不久,由于业绩突出,多次获得先进奖的管贞平再次从西南油气田数万职工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不过,管贞平说他与同事们的“征途”才刚刚开始:“作为全国注采能力最强的储气库,我们今年力争注气16亿立方米,计划采气15亿立方米。作为一名老兵,我把这份工作视为另一种形式的保家卫国,有信心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