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小吃「不翻湯」,裡面的什麼東西製作時不用翻?

洛陽“不翻湯”,一道有著120餘年歷史的名吃。很多人以為,洛陽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胡辣湯開始的,其實不然,

大多數洛陽人的一天是從一碗“不翻湯”開始的

洛陽人有喝湯吃泡饃的習慣。早上起來喝葷湯,如牛肉湯、羊肉湯等;晚上不宜多吃,更要少油、少肉,一般就是喝些麵疙瘩湯或米湯。倘若不想做飯或者孩子嘴饞,那沿街叫賣的素湯,如豆腐湯、丸子湯,就是一頓晚飯。

其中的葷湯系列裡,就有“不翻湯”。

洛陽小吃“不翻湯”,裡面的什麼東西製作時不用翻?

洛陽“不翻湯”

那麼,這種湯為啥名叫“不翻”呢?

回答這個問題,要從康熙皇帝的一次微服私訪說起。

洛陽小吃“不翻湯”,裡面的什麼東西製作時不用翻?

熬製“不翻湯”

相傳,清康熙皇帝在一次微服私訪時,途經河南孟津縣小浪底鎮,當時,他飢腸轆轆,身上所帶乾糧已吃完,怎麼辦呢?

這時,他遠遠看到一戶農家房頂上有炊煙升起,康熙帶著隨從直奔農戶家。進去後,他看到農戶家的老婦人正在烙餅,便上前討要。

老婦人說:“餅還沒翻,只烙了一面,不熟。”康熙皇帝說:“不翻不翻,能吃就行。”說著抓起餅便吃。老婦人怕康熙噎著,趕緊從灶上的鍋中舀了一碗雜碎湯端給康熙,康熙就把這種餅子泡在湯裡,吃了個痛快。

吃罷,康熙問老婦人,這餅子和湯叫什麼名字。老婦人隨口答道,我們鄉下人把這餅子叫“綠豆餅”,湯叫“雜碎湯”。

康熙想了想,說道,這餅子剛才烙的時候中間雖然沒有翻,但特別好吃,泡在這湯裡味道更好,不如把這餅子和湯叫作“不翻湯”吧。

康熙回行宮後,命人賞賜了老婦人,又親書“不翻湯”三個字命人賜予老婦人。老婦人帶著家人便在城裡租了鋪子,開設了“不翻湯”飯館,生意火爆。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不翻湯”飯館收了很多學徒,“不翻湯”的製作手藝也隨著這些學徒帶到了洛陽城。時至今日,“不翻湯”已成為洛陽的一張美食“名片”

洛陽小吃“不翻湯”,裡面的什麼東西製作時不用翻?

不翻湯

在洛陽,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製作“不翻湯”。

其做法是,把綠豆泡發磨成糊狀,再兌水調成綠豆糊,舀一勺攤在經過加熱的鏊子上烙制,大概烙一分鐘就熟了,烙制過程中不用翻轉餅子,只烙一面即可。烙制好的“不翻”餅子極薄,一面豆綠一面淡黃,聞著特別香。

然後,再拿一個白瓷碗,碗底放上白胡椒、醋、鹽、等調味料,再放上煮熟的海帶絲、泡漲的粉條、小塊的雞血,撒上蝦皮和韭菜段,再放一塊紫菜進去,接著把這張餅鋪在它們上面,往碗裡澆一勺滾燙的骨頭湯,這碗“不翻湯”就做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