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古 塔

余韵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闽南地区有多少珍贵的古塔,

“榕包塔”的景观是如何形成的?

白塔,在安海人心中有着多深的分量?

东西塔又见证了多少历史故事……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在闽南,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形式多样的塔,这些古塔除了具有自身(带来)的宗教教义之外,还有登高望远、导航引渡、关锁水口、美化山河等作用。闽南的塔还与寺庙、桥梁、山川等,构成我们这个地区特有的人文景观。

“榕塔”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一棵大榕树,边上有一条河,一座庙,这样的景色在闽南是很平常的,可谁又能想到,在这棵榕树里会另有乾坤。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东石镇后湖村村民 蔡健康:你仔细看,塔就在榕树里面。"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蔡健康说,这座石塔因为榕树生在塔上,所以被村民叫做“榕塔”,又因为它在村子的后方,也被称为“后榕塔”。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蔡健康:

这座塔是先建的,建好后可能是有小鸟叼着榕树的种子落到了塔上的裂缝里,由于气候湿润,种子生根发芽,后来这棵榕树越长越旺盛。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现在,石塔已被榕树包得严严实实的,已经看不出它原本的面貌。只能通过树缝,依稀见到里面一级级的石阶。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自幼就在村里生活的蔡健康告诉我们:榕塔呈四角形,一共有三层,下边大上边小,逐层缩小,塔的总高度有5米,形状很像汉字中的“嵩”。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蔡健康:具体时间记不清楚了,不过根据后湖村族谱(的记载),在(明)弘治十年(1497年)有记载榕塔的相关历史。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据了解,闽南建塔风潮起于晚唐,自唐以后,每个朝代多多少少都会建几座塔,其中以南宋和元代保留的古塔为多。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佛塔在梵文里面叫做窣堵波,在古印度,是“坟冢”的意思。后来在汉代的时候,随着佛教的传播来到中国,和我国的楼阁等传统建筑相结合,我们就形象地称之为“塔”, 随着佛教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塔在用途上有了许多的变化与发展,延伸出了航标塔、纪念塔、墓塔、文峰塔等形式。

白塔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白塔是人们对“瑞光塔”的俗称,它位于安海镇安平桥东端,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是晋江现存最早的古塔。

据明朝黄庭焕的《安海旧志》记载:“西塔名瑞光塔,宋高宗绍兴间,里人以造桥之余资造此塔”,这里说的西塔也就是白塔。

为什么

大家会习惯将瑞光塔称为白塔呢?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安海文化人士 颜呈礼:

白塔的表面是用白灰刷成的,看起来白白的,于是大家习惯把它叫为“白塔”。现在要是你来到安海,问白塔在哪里?大人、小孩都能马上告诉你如何找到。那如果你问别人,瑞光塔在哪里?没人知道。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安海文化人士 颜呈礼:

还有另外一个传说,是关于白塔的由来:在建安平桥的时候,海龙王经常来这里捣乱、兴风作浪。那个时候,要建一座五里长桥确实很困难,后来白大仙把海龙王打退,桥就顺利建成了。

但是桥顺利建好后,海龙王不甘心,又派虾兵蟹将过来兴风作浪。这时候,白大仙又跟虾兵蟹将进行了战斗,把它们抓进来,建了白塔,把它们压在塔下,人们为了纪念白大仙的功绩,所以将这座塔称为白塔。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白塔自下而上由须弥座、塔身与塔刹三大部分组成,共有五层。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自宋朝以来,全国各地建桥,都有在桥头建塔的习惯,白塔也是因为安平桥而生。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桥横塔竖,既寄托了人们祈求平安、吉祥如意的希望,也反映出古人对美的追求。随着时间的迁移,白塔在安海人心中的作用也慢慢地发生变化。

“白塔点灯,金榜题名”。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安海文化人士 颜呈礼:

颜呈礼:按照《安海志》的记载,从公元1530年至公元1830年这三百年的时间里,每次农历的庚寅年,也就是虎年,在这一年都有白塔点灯的习俗,这五次点灯后的第二年,安海人去参加科举,都会有人中试。有中举人、中解元等,所以安海就有了这个说法:“白塔点灯,金榜题名”。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在晋江,这种寄托着能够振兴当地文风,多出人才的文峰塔还有很多,比如在安海镇还有一座星塔、紫帽镇有一座凌霄塔等。人们希望用文峰塔的挺拔向上,来激励青少年珍惜时光、发奋读书、立志成才。

东西塔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在闽南众多的古塔里,应属开元寺里的东西塔最为出名,不仅因为它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大的一对石塔,也因为它精湛的石刻技艺跟精美的佛教雕像,更是因为在许多泉州人心中,它是古城泉州的标志。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东西塔

东西塔是由高48.24米的东塔镇国塔,与高44.06米的西塔仁寿塔组合而成的。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东西塔塔身都有佛像雕刻,造型优美,形神兼备,雕刻手法精湛细腻。其中,东塔浮雕代表东方婆娑世界,西塔则代表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佛像雕刻通过巧妙的构思,将佛教的发展、传说故事等浓缩在里面。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古往今来,背井离乡或远涉重洋的泉州人,使他们魂牵梦绕的不仅仅是亲人和故乡,还有依然屹立在泉州湾畔的东西塔。在一些闽南籍文人作家的文章中,他们就常提及家乡的这一对东西塔。

「老闽南」藏在榕树里的古塔

刘伯孳:

童年的感觉永远是最美妙的,会引起我们对家乡的热爱,所以东西塔也成为外出人对家乡最大的印象。《乡愁》的作者余光中老先生就这样写过:“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

这首诗就明显指出在外出人心中,东西塔就是家乡泉州的象征,是他们对家乡最深刻的一个印象。

本期的问题是“安海白塔是石塔还是砖塔呢?”如果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知道答案,可以在我们的上班时间拨打热线电话85633003来进行互动,我们会从中抽取一名幸运粉丝,送出由爱乡亲提供的奖品一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