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秋膘」以養陰

“貼秋膘”以養陰

文︱佟 彤

“貼秋膘”是民間的說法。過去在民間,會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胖瘦。因為炎熱的夏天是最耗氣的季節,甚至有“一夏無病三分虛”的說法。夏天過後,很多人因為“苦夏”而體重減輕,所以要在立秋開始“貼秋膘”,而吃肉是最直接的辦法。

今非昔比,現在有了空調、電扇,人們已很少為炎熱所苦,即便是夏天,也很少因為身體消耗太多而變瘦,但是貼秋膘的道理還是存在的。更準確地說,立秋之後,就到了該“補陰”的季節,所謂貼秋膘,其實就是補陰的開始。

為何要貼秋膘

中醫所說的“陰”,相當於我們身體的“固定資產”,包括血、肉,也包括貼秋膘的“膘”,總之就是身體的細胞、組織,是構成我們身體最基礎的部分,身體的各種功能就是在這些“固定資產”的基礎上實現的。

這些“固定資產”其實是不容易被消耗的。如果罹患疾病,一般情況下,先受影響的是“功能”,就是中醫說的“氣”。氣虛嚴重,或者疾病遷延日久,才會累及“陰”,出現“陰虛”,此時才會殃及“固定資產”。比如常見的糖尿病,初期症狀就是血糖高、容易疲勞,如果病情持續發展,得不到控制,就可能影響到腎功能,到了腎衰甚至尿毒症階段,人就變得很瘦,這就是傷陰了,這個時候治療起來要比得病之初困難得多。也就是說,陰虛要比氣虛程度嚴重,治療難度也大。

反過來說,補氣也比補陰的收效要快。一是陰虛的損傷程度較重,修復這樣的損傷需要更長的時間;二是補陰的藥物也比補氣的藥物難以消化吸收。後者是貼秋膘的理論基礎,換成更加學術一點的說法,即中醫所說的“秋冬養陰”,要選在立秋之後,人的消化功能最好的季節來補陰。

貼秋膘可服地黃丸

現代人幾乎天天都在“貼膘”長肉,已經大可不必為貼秋膘而吃肉了。但是在秋天裡補陰還是必要的,這是為了幫助身體彌補夏天的消耗,蓄積能量以過冬。至於補陰的藥物,可以選擇六味地黃丸,以及以它為基礎的“地黃丸”系列成藥,單味中藥枸杞子、石斛、山萸肉、肉蓯蓉等,也可以用來在立秋之後進補。

身體瘦弱的人本身“固定資產”就比胖人少,更容易陰虛。陰虛嚴重時會有手腳心發熱、容易口渴的感覺,這是陰虛導致的虛熱,要在補陰的基礎上加點清虛火的藥,“地黃丸”系列的知柏地黃丸就比較適合。吃知柏地黃丸到手腳心不那麼熱時,就要停藥,改吃六味地黃丸繼續補陰,因為知柏地黃丸中的知母和黃柏雖然是去虛熱的,但是如果過服,也會傷及陽氣,這是清虛熱的大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