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發展軌跡再現!南京是唯一可復原六朝以來城市輪廓的城市

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古城,南京幾經興衰更迭,方形成當下的空間景象。在此過程中,蘊含著豐富地理空間信息的地圖,為後人瞭解與解讀六朝古都的變遷提供了一種媒介。新近出版的一部記錄南京“成長腳印”的《

南京古舊地圖集》可謂從地理空間上交代了這座城市的歷史發展脈絡。

《南京古舊地圖集》 很多輿圖系首次公佈

眾所周知,作為六朝古都,南京為疊壓型的都城,後來再建都城時都沒有另闢空地。著名學者、《南京古舊地圖集》主編之一胡阿祥解釋說,這就使得今天的南京城考古地層的分辨頗具難度,不同時代的建築、道路、河道、橋樑、地名的沿革關係也極為複雜。彙編這本《南京古舊地圖集》是為了保存一份文字史料不能替代的歷史遺產,“通過現存的500多幅南京古舊地圖,一定程度上再現了南京1000多年來的發展軌跡。

此外,彙編《南京古舊地圖集》也有一定的現實需要,胡阿祥稱:

南京城市規劃,如果不掌握城市的發展變遷情況,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比如若是將建築物建在了古河道上,又沒有做好相應的地基加固處理,後果不堪設想。

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歷史地理與古地圖研究中心主任李孝聰在會上表示:

在中國各大古都和地方城市中,南京是唯一可以通過古舊地圖分析和復原自六朝以來歷經唐宋元明清的城市輪廓勾勒出城市形制發展演進層序的城市

千年發展軌跡再現!南京是唯一可復原六朝以來城市輪廓的城市

對於《南京古舊地圖集》中收錄的500多幅南京古舊地圖,該書責編、江蘇鳳凰出版社韓鳳冉說,

“這基本囊括了目前已知和可搜尋到的歷史文獻中保存下來的所有南京輿圖。”其中包括“十九世紀以來具現代測繪技術之各式大小比例尺地形圖、地籍圖;各類主題地圖,如城市圖、水利設施圖、土地利用圖等;各種航空照片與底片”等。

該書“圖錄”收錄的古舊地圖中,很多是首次公佈,比如絹底彩繪的《大明輿地圖》,繪製時間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墨繪上色的《大明一統山河圖》,製圖時間可追溯至清康熙六十年(1721)。二圖此前均收藏在美國國會圖書館。

除了各種地圖,書中“文論”部分還收錄了相關研究論文18篇。其中,《大視域地圖中的南京》從全球、區域和高層政區視野展示南京城的地理位置;《志書與繪畫中的南京地圖》《晚清民國時期測繪南京地圖》和《明清時期南京繪景地圖》則通過歷代志書的附圖等樣式,展現出不同時代人們對南京城市形態的空間認知。

揭秘一:明朝用黃色八邊形符號突出南京地位

涉及南京的古舊地圖,現存最早者成於宋代,而自明時起的地圖中可以看出,南京的地位開始得到突顯。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姚樂在《二十世紀前中外大視域地圖中的南京》中介紹說,在以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為政區斷限的《大明混一圖》中,表示南京城的圖式符號還僅是一個簡單的方框,當然這個方框要大於周邊府縣之圖符,上書“皇都”。在長江北岸、淮河南岸還有一處圖符的大小與南京相近,那是在明太祖故里鳳陽營建的“中都”。該圖以絹為底,縱347釐米,橫453釐米,幅面廣大,原件現收藏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到了成於明正德七、八年間(1512—1513)的《楊子器跋輿地圖》中,南京的圖符已經變成了一個醒目的黃色八邊形符號,內書“南京”二字和“應天”、“上元”、“江寧”等府縣名稱。再看成於1570年代的《王泮題識輿地圖》,南京城仍使用八邊形圖符,在八邊形外又包了一圈城牆圖案。

在《楊子器跋輿地圖》中,所用圖符達23種之多,是我國現存古代地圖中,“最早系統地使用圖式符號、最早在圖內闢出一隅設置圖例的全國政區圖”。其時,南京已經降格為陪都,但圖符仍明顯區別於中都鳳陽府和浙江藩司治所杭州府所用的紅圈,也比表示諸如鎮江府這類普通府城及州城的小白圈、表示一般縣城(如句容縣)的長方格、表示衛所駐地(如太倉縣)的菱形格都要顯眼,從而彰顯了南京的特殊地位。

據瞭解,明代所繪地圖已經達到一定的高度,在輿地學家羅洪先繪製的《廣輿圖》分圖《南直隸輿圖》中,南京城和溧水、高淳等應天府屬縣的定位,已與近現代地圖十分接近。與此同時,存世彩繪全國地圖也變得多了起來。

揭秘二:利瑪竇不是最早畫地圖介紹南京的歐美人

南京何時出現在歐美人繪製的地圖之中?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那張著名的由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中國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但是,姚樂指出,1584年版的《寰宇全圖》要更早一些。

在16世紀晚期以前,歐洲人對中國的關注很少,即便是先後作為大明帝國首都與陪都的南京城,也沒有被他們注意到。一直到1584年,再版的《寰宇全圖》中加入了一張由葡萄牙人巴爾布達繪製的中國地圖。

在姚樂看來,

“ 它是歐洲傳世地圖中首幅以中國整體作為描繪主題者,也是最先標出明朝全部15個省級政區(兩京十三藩)地名者,成為之後數十年內諸多歐版中國地圖的藍本,影響甚為深廣。”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張地圖的中部偏下近海地帶,出現了兩個地名都與南京相關。一個是城市名C.Nanquin,一個是政區名NANQVII。

“中世紀拉丁文的大、小寫字母並非一一對應”,姚樂從該圖後來的某個簡化版進行了分析:Nanquin就是“南京”在明代官話或方言中讀音的轉寫,而NANQVII從發音上判斷,對應的當是漢字“南畿”,即指國都及其附近的地方。


來源 龍虎網

“南京房產微政務”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