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投資創始人姜明明:創投三大新紅利

盛世投資創始人姜明明。作為中國最早的風險投資界的專業人員,姜明明先生擁有超過十年風險投資領域內項目實際操作和運作專業經驗,對基金項目盡職調查、項目估值、風險評判和投後管理都有獨到的見解和心得;熟知幾乎所有大中華區私募基金,是國內最早的基金機構投資人,為業內所公認的中國民營私募股權母基金(FOF)的領軍人物。

在2010年創辦盛世投資之前,姜明明先生曾先後任職於上海實業和華興資本。多年創投領域實幹經驗,使得他對中國宏觀經濟走勢理解非常透徹,在會場聆聽其報告後,BU君與其談及了他眼中“中國經濟的新紅利”,並綜合其以往發言,形成此文。

盛世投資創始人姜明明:創投三大新紅利

“對於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積極擴大消費和促進有效投資’、‘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等內容,”姜明明認為這對中國創投持續健康發展是一個重大利好。站在新時代的新起點上,支持“質量升級”與“消費升級”,中國創投要變財務投資為價值投資,從1.0時代跨入2.0時代,更好地為新時代、新經濟貢獻力量。

“最近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17年中國經濟的“成績單”,其中“兩個58.8%”引起了我的關注。第一個是第三產業增加值對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的貢獻率,第二個是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如果從大方向上粗略判斷,基本上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從產業結構看,我國已從過去主要依靠工業拉動轉為工業、服務業共同拉動;從需求結構看,我國已從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轉為投資和消費共同拉動。這是中國經濟正在步入消費主導階段的一個重要信號”。

在“兩個58.8%”的另一端我們也要重視,“質量升級”成為當下中國經濟結構變革必須跨越的命運關口。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一直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期。“質量升級”成為各國面向未來所必須進行的改革。在“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呼聲中,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進行支持已經箭在弦上。站在新時代的新起點上,

用資本的力量支持“質量升級”與“消費升級”,這是中國創投義不容辭的責任。面對下一步發展,中國創投首先要看清大勢,然後要堅定信心,變追求短期收益為追求長期收益,變財務投資為價值投資。創投行業從1.0時代跨入2.0時代,進而向3.0時代躍升,才能更好地為新時代、新經濟貢獻力量。

認清世界經濟發展的“三個走勢”

在過去十年裡,金融危機帶來的深層次影響持續顯現,一次全球範圍的體系性重構正在進行。這些體現在思想領域,就演化為技術進步對傳統社會組織和文化提出的挑戰。正如馬克思所說,“一切新形成的關係等不到固定下來就陳舊了。一切等級的和固定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

第一,新舊動能轉化成為世界經濟復甦繁榮的關鍵。金融危機就像是一聲警報,驚醒了沉睡的人們,也讓裝睡者被迫醒來。人們最先是驚慌失措,繼而又在奮起中尋找出路。一方面,世界經濟復甦之路艱難曲折。全球貿易增速連續5年低於世界經濟增速,跨國投資尚未恢復到危機之前的水平。另一方面,新一輪科技新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如何在錯綜複雜的全球經濟形勢下抓住機遇、化解挑戰,是正在走進新時代的中國面臨的重要課題。

第二,更趨平衡成為國際力量對比的新趨勢。過去十年是世界經濟格局深層次調整的十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國際力量“東昇西降”、“南升北降”態勢明顯。2016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0%,佔世界經濟的比重達38.8%,較2007年提高了10.5個百分點;過去五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以上,在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中的制度性話語權顯著提升。如何扮演好新的國際角色,承擔與自身發展階段相適應的責任,是中國不容迴避的重要課題。

第三,加快培育競爭新優勢成為我國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方向。以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代表的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行。而此時的中國正在步入經濟新常態的新階段。隨著勞動力成本持續攀升、資源約束日益趨緊、環境承載力接近上限,開放型經濟傳統競爭優勢正在削弱。但也應該看到,我國低成本研發優勢正在顯現,市場規模龐大、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配套齊全等優勢依然強勁。如何因勢利導、乘勢而上,推動開放型經濟加快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成為中國經濟參與世界競爭必須完成的重要課題。

回望歷史不是為了簡單地紀念,而是為了更好地創造未來。基於過去十年的“三個重要課題”,我們可以稍顯莽撞地預見世界經濟發展的“三個走勢”:

走勢一,新技術將重構全球化進程。就像電力、信息技術對於世界的影響一樣,新的技術變革將推動人類進入新的全球化時代,並在經濟、政治、思想等眾多領域產生深遠影響。打開過往幾百年的世界史,曾經顯赫一時的哈布斯堡王朝、奧斯曼帝國、羅曼諾夫王朝和大清帝國,在新技術的歷史車輪中衰落瓦解,而以美國和德國為代表的新興工業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我相信,憑藉對於新時代的深入思考,屬於這個時代的李嘉圖、馬爾薩斯、穆勒等經濟學家群體會再次出現。人類歷史也將在新技術變革中走進新的一頁。

走勢二,技術進步將帶來新的財富分配。從大航海時代開始向後延伸,跨過蒸汽時代、電力時代的大門,再穿越網絡時代,每一次跨時代的技術進步總會打破舊有秩序、創造新的財富。兩百年前,新技術的發展導致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巨大的工業企業,公司兩級分化趨勢愈發明顯。今天,在世界範圍內行業集中度持續上升,巨型公司贏者通吃,獲得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若干年後,當人們回首往事時也許會發現,技術進步帶來的新的生產方式和財富分配已然推動了社會全方位的變革。

走勢三,中國迴歸世界舞臺中央。《據康乾盛世歷史報告》記載,一直到乾隆辭世的18世紀末,中國在世界製造業總產量中所佔份額仍超過整個歐洲五個百分點,相當於英國的8倍、俄國的6倍、日本的9倍。在經歷了百年的屈辱與迷失之後,今天的中國正以昂揚的姿態重回世界舞臺的中央。在2017年全球最大的三個經濟體中,正在提質增效道路上奮力前行的中國,依然是經濟增幅最大的。世界各國經濟學家紛紛預測,未來十年,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全球力量平衡正在改變。

這是一個大潮激盪的年代。當人們在“扇貝跑了”、“鋼鐵飛了”、“酒沒了”的離奇故事中見怪不怪時,中國創投應該挺起腰桿,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在新時代的呼聲中努力前行,中國創投應該牢牢把握世界經濟的“三個走勢”,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支持新經濟發展的中國解決方案。這是歷史賦予中國創投的使命。

支持“四新企業”投資高質量明天

中國經濟最近三五年一直在人們心裡過山車似的跌宕起伏。“經濟新常態”、“增速換擋”、“經濟L型”等詞語的高頻度出現,如今看來科學地界定了中國經濟的現狀和走勢,但在硬幣的另一面也讓人們感受了轉型的壓力和陣痛。《禮記·學記》有云:“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聖賢的話我非常認同。努力在撕心裂肺中正視自己,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講,正是螺旋式上升的第一步。

勞動生產效率不足。這是一個不願提起卻無法迴避的現實。根據世界勞工組織測算,21世紀以來,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從2000年的2023美元躍升到8253美元,而美國在2000年就已達到81316美元,2017年更是突破了十萬美元大關。從數字的簡單對比就可以知道,中國雖然增長顯著,但勞動生產率仍不足美國的10%,生產力有待進一步解放絕不是一句空話。

科技實力全面落後。其一,近年來我國R&D支出佔GDP的比重增長明顯,已從1996年的0.57%上漲到2017年的2.15%,而美國R&D的佔比常年保持在2.5%以上。考慮到中國的經濟規模約為美國的60%,所以中國R&D支出總額與美國的差距非常大。其二,從知識產權使用費來看,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6年中國為11.61億元,僅為美國的0.95%。其三,中國PCT專利申請起步較晚,近十年雖大幅提升,截至2017年5月佔全球申請量比重為20.27%,但仍落後於美國4.35個百分點。

民間活力仍需釋放。2017年世界企業500強榜單中,中國企業實現營業收入為9.63萬億美元,是美國12.06萬億美元的79.85%,仍有較大追趕空間。單看榜單裡的中國企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數量佔比54.8%,營業收入佔比71.83%,資產佔比86.19%,國有經濟持續佔據主導地位,民間活力仍需進一步釋放。

正視自己的缺點,才有向前的勇氣。今天,當2017年1.24萬億美元GDP增量約等於新增一個俄羅斯或澳大利亞時,我們有理由歡呼雀躍,但同時也必須看到佔經濟總量29.34%的中國製造業還在中低端水平階段艱難爬坡。正因如此,當社會各界協同發力時,中國創投必須肩負起支持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四新企業”發展的職責,並且勇敢地支持傳統產業邁向價值鏈的中高端。

不再投資落後過剩的產能,而要投資高質量的明天。十九大報告提出,“以供給側結構性變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當製造業投資在2016年跌到底部時,很多人剩下的只是悲觀絕望。當2017年製造業投資增速翻了一番回到4.8%時,不少人仍然無動於衷。我理解大家,畢竟誰也忘不了產能擴張時期動輒20%-30%的增長。但我們更要理性地看到,隨著市場自發出清和供給側改革的共同作用,莽撞地、漫無目的地投向落後過剩產能已經成為過去時。

不再以財務投資為主,而要以價值投資為主。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讓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這是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重要方向。我們欣喜地看到,作為資本市場管理部門的證監會,如今正在進行著一系列改革。新的發行審核委員會越來越強調項目的質量,這就改變了以利潤增速及利潤大小作為最重要目標的衡量標準。在製造業升級成為大勢的新時代,中國創投價值投資的春天已在眼前。

不再只是把錢給項目,而要給資源給服務。創業從來都是九死一生的。這就決定了中國創投不能“給錢了之”。在高質量變革成為經濟發展主旋律時,創投機構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扮演好“三種角色”。第一種,創業者的肩膀,讓他踩讓他靠;第二種,創業者的眼睛,發現他沒看到的趨勢和問題;第三種,創業者的橋樑,幫他搭建各種人脈,包括後續融資。總而言之一句話,在“質量升級”的新時代,投後比投前更重要。

“消費升級”是中國創投的“新紅利”

人們總是擔心傳統優勢會消失,就像勢不可擋的“人口紅利”正在逐漸遠去一樣。對於過往的不捨是人之常情。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在中國構建新時代新優勢的當下,創投行業又湧現出了“新三大紅利”,一是上文提到的中國重回世界舞臺中央的“國運紅利”,二是剛剛講過的“質量升級”所代表的“技術紅利”,三是接下來我們將重點闡述的“消費紅利”。

經濟持續增長驅動新需求。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末,中國城鎮常住人口8134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049萬人;城鎮化率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個百分點。根據這些數字進行簡單加減法可以得知,過去5年裡,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了5.95個百分點,城鎮常住人口新增10165萬人。與此同時,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多年高於GDP增速。這些都讓消費升級具備了現實的基礎。

主流消費者變化帶來新習慣。第一,80後、90後為代表的新生代已經成為了消費主力。他們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在提升,品牌意識也更強。第二,上層中產及富裕階層在擴大。麥肯錫在2014年一項報告中做出判斷,到2020年,這兩群人將為中國城鎮消費貢獻1.5萬億美元的增量。

科技進步對消費企業提出新要求。過去幾年來,我們迎來了移動互聯網的時代。購物更便捷,流量碎片化,讓個性化需求越來越受重視。與此同時,渠道去中心化趨勢日漸清晰。這些看似千頭萬緒的小眾化需求甚至顯示出大眾化需求從未有過的能量。於是,產品需求邏輯被改寫。這些都對消費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

“對於‘消費升級’可能的‘新方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我這裡也只是拋磚引玉,供大家思考”,姜明明謙遜的表示。

第一,新零售。一改傳統賣場、電子商務“貨-場-人”的排列順序,新零售將加強對客戶的數據分析,在消費者精準畫像基礎上,進行“人-貨-場”的要素重構。

第二,新品牌。伴隨消費新生代的崛起,“價格驅動購買”的理念將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品牌、品質、品味對於消費者的影響力將持續上升,個性化的新品牌包括本土品牌都可能遇到新機遇。

第三,新服務。麥肯錫2016中國消費者調查報告顯示,55%的受訪者相信自己未來五年收入會顯著增加,比美國、英國消費者高了二十個百分點。從“購買產品”轉向“享受服務”成了消費者的一個顯著變化。

第四,新媒體。微信公眾號在2016年底的數量是1777萬,集中的話語權被打破。在泛娛樂化時代,新媒體會成為未來營銷的重要渠道。

在系統性變革中把握“七大趨勢”

波詭雲譎只是新經濟的一個序曲。在幾十年高速增長之後,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第一,市場化進程基本建立起來了。第二,以房地產為代表的行業進入一個新的存量時代。第三,以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為代表行業融資幾乎到達“天花板”。第四,金融行業進入強監管階段。伴隨著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一個全新的時代正向我們走來。中國創投必須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全部資源投入到為實體經濟服務中去,唱響新時代自我革新的最強音。

新起點上做好一項系統性變革。從1.0時代走向2.0時代,中國創投想要為新經濟貢獻應有力量,就要從“募”“投”“管”“退”的全鏈條上進行一項系統系變革。社會各界一直強調創業者的風險性,相對而言對於創投機構的風險少有涉及。對於創投這樣一個特殊的商品,也必須遵守商品的規則,把商品好好地賣出去。圍繞著這一特殊商品的生成、打磨、售賣進行變革,努力將碎片化轉為系統化,這是新時代創投政策環境應該努力完善的方向。

高速發展時期必須思考“兩個問題”。

一是在迅猛發展的同時,創業投資仍然存在長期資本供給不足的問題。比如,大型國有經營性企業資本金、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可以拿出一部分比例份額,進入長期的股權投資領域,這有利於創業投資長期穩定發展,有利於新興產業得到長期的資本金補充;

盛世投資創始人姜明明:創投三大新紅利

二是基金概念近年來雖然已深入人心,但許多人並未理解基金本質,市場上出現了一些不規範行為,打著創業投資基金的旗號進行非法募資。因此,可以把以融資為核心的基金和以支持新興產業發展、長期股權投資為核心的創業投資區分開來,對兩者進行不同方式的監管,對創業投資進行大力扶持。

佈局未來需要把握“七大趨勢”。一是創投企業品牌化。創投步入“2.0時代”,少不了一批優秀本土創投品牌。二是創業投資專業化。衡量“2.0時代”的重要標準,就是投資轉向專注於未上市企業、戰略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領域項目。三是投資主體多元化。將來從事創業投資的投資主體日趨多元,合格的機構投資人將加快發展,創業投資機構組織方式趨於多樣化。四是投資機構國際化。本土創投機構到海外投資是大勢所趨。五是管理團隊精英化。創投行業是智力密集型的精英行業,需要培育一支高素質、複合型的專業人才隊伍。六是市場運行信用化。一批信用記錄、專業能力和投資業績差的機構將被淘汰。七是管理和服務法治化。

不聽任何人的號令,新時代正向我們走來。帶著幾千年文化積澱的中國,懷著果敢和智慧走出了兩百年現代工業文明風雨的洗禮,在艱難轉型中完成著唐德剛先生所說的穿越“歷史三峽”。其間雖然經歷了無數曲折甚至生死困苦,但當下的大勢已經非常清楚。走進新時代、發展新經濟,今天的中國正在重回世界舞臺中央,正在深刻改變著全球的經濟結構、產業版圖和地緣政治。無論如何,21世紀全球史的教科書,“中國故事”必定是不可或缺的一章。在這個章節的某些段落裡,中國創投也應該寫下不可或缺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