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令,你真的知道吗?

酒令,中国民间风俗之一。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酒令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己久,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

酒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一种特有的助兴方式,在全国各地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酒令是筵宴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最早诞生于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己久,开始时可能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监”。汉代的“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射礼,为宴饮而设的称为"燕射"。即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古人还有一种被称为投壶的饮酒习俗,源于西周时期的射礼。酒宴上设一壶,宾客依次将箭向壶内投去,以投入壶内多者为胜,负者受罚饮酒。《红楼梦》第四十回中鸳鸯吃了一钟酒,笑着说:“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总的说来,酒令是用来罚酒。但实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何况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很常见,行令就像催化剂,能使酒席上的气氛很快活跃起来。

酒令,你真的知道吗?

01

行酒令的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文人雅士与平民百姓行酒令的方式自然大不相同。文人雅士常用对诗或对对联、猜字或猜谜等,一般百姓则用一些既简单,又不需作任何准备的行令方式。

最常见,也最简单的是“同数”,现今一般叫“猜拳”,即用手指中的若干个手指的手姿代表某个数,两人出手后,相加后必等于某数,出手的同时,每人报一个数字,如果甲所说的数正好与加数之和相同,则算赢家,输者就得喝酒。如果两人说的数相同,则不计胜负,重新再来一次。

划拳又叫豁拳、猜枚、猜拳、拇战,中国民间饮酒时一种助兴取乐的游戏,起源于汉代。中国传统的划拳法是两人同时出一只手,并且同时猜两人所出数字之和,两人都猜错或猜对则继续,直到一方猜对。猜错者罚酒。 划拳是用嘴和手配合完成的,两人面对面进行。要领是:一是伸出手指与喊数要同时进行;二是喊出的数必须是伸出的手指数以上的数和与5相加得数以内的数;三是初学划拳时一般只是喊数,熟悉了可以丰富一些说法,也就成为酒文化的一部分。

具体如下:两人同时伸出一只手,用攥起的拳头和伸出一到五个手指,表示从零到五这几个数字,与此同时,嘴里喊出从0到10的数字,如果两人伸出的手指表示的数字相加与其中一个人嘴里喊出的数字相同,那么这个人就算赢了这一拳。举例说明:比如一个人伸出了三个手指,另一个人伸出了四个手指,一个人喊了七,另一个喊了六,那么这个喊七的人就赢了;如一个人伸出攥紧的拳头(表示零),嘴里喊出了三,而另一个恰好伸出了三个手指可嘴里喊的七,那么喊三的就赢了。就这么简单。当然,如果自己喊的是"八仙过海",而自己仅伸出了一个手指,那么对方即使伸出五指也不可能凑成八,这种拳就叫臭拳,如果不是事先约定,是要罚酒的。

酒令对酒礼的变革、丰富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佐酒助兴、活跃宴席的重要手段,更是使中华文化入于酒,而为之“酒中的文化”。据历史记载,最早的酒令是辅助“礼”的工具,后来才发展为佐酒助兴、宾主尽欢的方法,甚至成了劝酒、赌酒、逼酒的手段。

酒令的产生与中国古代酒文化的发达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酿酒历史的国家,中国的古人历来都很喜欢喝酒。夏王朝的夏桀,曾“为酒池,可以运舟”,商王朝的纣王曾“造酒池肉林”,好为“长夜之饮”,周王朝的穆王,曾有“酒天子”之称,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爱喝酒的皇帝。到了汉代,由于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人民生活较为安定,因此饮酒之风更为盛行。西汉初,朱虚侯刘章在一次宴会中以军法行酒,中有一人不堪其醉逃席,被刘章追回后斩首。西汉时的梁孝王曾集许多名士到梁苑喝酒,并令枚乘、路侨、韩安国等作赋玩乐。韩安国赋几不成,邹阳替他代笔,被罚酒,而枚乘等人则得赏赐。这种在喝酒时制定出一定的规则,如有违反则必须受到处罚的做法,实际上已经开创了酒令的先河。

酒令,你真的知道吗?

2

这是在大观园红香圃内为宝玉等四人摆寿酒时席上行的令。办法是:“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 时宪书,即旧时之历书。

落霞与孤鹜齐飞,

风急江天过雁哀,

却是一只折足雁,

叫得人九回肠,

——这是鸿雁来宾。

榛子非关隔院砧,

何来万户捣衣声?

酒令,你真的知道吗?

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