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利率「雙軌合一」時機正在成熟

鈕文新:利率“雙軌合一”時機正在成熟

一年期shibor下降很快,目前已跌破3.5%,來到3.475%。與此同時,各期限國債收益率和國債回購利率也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調。看到這樣的利率水平,讓我們聯想到,大小商業銀行大額定期存單的利率平均水平大致也在3.5%左右。所以,放開銀行存款利率管制,使之快速基本持平於shibor同期利率,從而實現利率“雙軌合一”和中國利率較為徹底的市場化,至少市場條件正在趨向成熟。

當然,商業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只有2%左右,距離3.5%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但從商業銀行負債成本看,一年期2%的存款利率已經不是標準,而實際成本要遠高於此。所以我們估計,央行也在等一個具體的時機:當shibor一年期水平更加接近商業銀行負債成本,這時候放開商業銀行存款利率,市場震動最小。但無論如何,商業銀行各期限存款利率都難免會有所上升,但那只是名義上的上升,由於不影響銀行負債成本,所以這樣的名義利率上升並無實際加息的意義。

中國實際存在的利率“雙軌制”當然是阻礙貨幣政策傳導的重要因素。比如,長期的利率雙軌制已經導致銀行儲蓄存款大量流失,去到貨幣基金,尤其是銀行新增儲蓄存款近乎為零,甚至負增長,這構建了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高度緊張,不得不依靠最不穩定的批發性短期拆借資金去維繫信貸資產的穩定,但存貸款期限錯配特別嚴重。在這樣的背景下,央行控制貨幣市場利率(shibor)其實難度很大,短期基礎貨幣投放稍有不足,貨幣市場利率立即暴漲,從而對貨幣政策構成嚴重干擾。另外,央行要壓低貨幣市場利率必須鉅額投放基礎貨幣,大幅增加貨幣政策執行成本。

鈕文新:利率“雙軌合一”時機正在成熟

從治理中國金融混亂計,央行必須儘快完全利率“雙軌合一”,但問題是:未來央行以誰作為基準利率?我們的建議是:鑑於中國以實體經濟為本的經濟特徵,也鑑於一年期站在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分界點上,央行宜將一年期shibor視為基準利率,這樣可以把央行利率意圖直接傳導給資本市場,大大壓縮了傳導路途。以一年期shibor作為基準利率至少可以作為過渡方式,待整個利率體系理順之後,再過渡到以7天期shibor為基準利率。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認為,中國沒有理由過分學習歐美金融危機之前的做法——以隔夜利率為調節基準。實際上,金融危機之後,當發達國家開始恢復製造業之時,它們更加在乎長期利率,更多地採取手段直接干預長期債券利率(資本價格)。我們認為,這是未來的貨幣政策潮流。

從金穩委第二次會議公告看,未來中國金融管理將更加註重貨幣政策傳導,尤其將重視金融流動性轉化為資本的過程。會議認為,目前,中國金融流動性非常充裕,但銀行放貸不積極,再多的流動性都不能順利轉化為資本,這是一個必須認真加以解決的問題。我們高度認同金穩委的看法,認為這是抓住了中國金融問題的關鍵現象,而這實際就是金融“腸梗阻”的症狀。但是,解決問題絕不能簡單粗暴地命令商業銀行多放貸款,而必須通過理順機制,除去阻礙銀行放貸意願的根本因素,中國金融才能恢復健康。實際上,中央政治局關於下半年工作要求中也提到:要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意願和能力。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要求,恰恰說明中央已經意識到中國金融發生“腸梗阻”,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意願不強,能力不夠。表面看金融流動性巨大,但金融流動性無法有效轉化為實體經濟需要的資本。

鈕文新:利率“雙軌合一”時機正在成熟

要解決金融“腸梗阻”問題,我們必須著力搞清導致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尊重金融常識,遵從金融常識。

我們認為,金融短期化和高槓杆化是導致金融流動性巨大,但不生成資本的關鍵原因。

無論槓桿率還是M2都是“因短而高”。金融端:儲蓄存款負增長,負債越來越短,超過一定的臨界點,支撐同樣期限和規模的貸款所以短期負債會暴漲式增長;企業端:中長期貸款都是假的,都是越來越快的短期貸款滾動美其名曰“支撐實體經濟的中長期貸款”,貸款穩定性實際非常低,“短貸長投”越發嚴重的後果就是“短期貸款需要同樣暴漲式增長”。金融和企業短期借貸需求雙雙爆炸式增長,嚴重推高M2,但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如果我們把M2視為金融流動性,把企業中長期貸款視為資本,那金融短期化導致的M2極高,而資本稀缺,這不正是金穩委第二次會議提出的:充足的金融流動性無法有效轉化為實體經濟所需資本——金融“腸梗阻”現象嗎?

可見,問題的根源在於金融短期化和高槓杆化,但這同樣是現象,而這一現象其歸根到底五大誘因:(一)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不匹配,緊的貨幣環境使積極財政政策、國家項目、國企吸乾金融資源,民企融資又短又貴又難;(二)外匯儲備對應的央行負債嚴重注水基礎貨幣,真實有效基礎貨幣投放嚴重不足,經濟增長靠貨幣創造支撐,貨幣乘數過高,貨幣乘數本身就是金融槓桿,本身就是商業銀行超創貨幣,就是金融短期化的另一種解釋。(三)利率雙軌制導致貨幣基金吸乾老百姓的銀行儲蓄,促使金融空轉套利、短期化和價格上升;(四)原銀監會監管放鬆,各類新生金融、準金融機構爭奪資金,有限的金融資源突然多出幾萬家金融或準金融機構哄搶,期限越搶越短、價格(利率)越搶越高;(五)金融市場預期管理為零。

鈕文新:利率“雙軌合一”時機正在成熟

期限短、價格高,這是中國金融劣質化的表象,所以要根治必須逐項破除“五大誘因”,打通“腸梗阻”。而從更加根本上講,中國必須徹底擺正金融觀念:對整體金融而言,資本金融為主,貨幣金融為輔;對資本金融而言,股權資本為主,債務資本為輔。因為,資本金融是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貨幣金融只是發揮短期頭寸調劑功能;股權資本是債務資本存在的前提,沒有股權資本就沒有債務資本。

這是常識,以此為標準檢討中國金融過去10年的發展,我們確實幹了許多違背常識的事情,我們構建了有利於貨幣金融發育、同時擠壓資本金融的市場機制,這個根本問題得不到糾正,金融病態必將持續。因為,貨幣金融+資本金融=全部金融資源,貨幣金融膨脹必然擠壓資本金融。這同樣是金融常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