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少勇:一切皆空,爲何還要修行?

葉少勇:一切皆空,為何還要修行?

葉少勇:一切皆空,為何還要修行?

前面我們簡單解釋了佛教體系中“什麼是修行”以及“如何修行”,總之一句話,就是強調作用於心的根本途徑,以及義理解悟的主導地位。

修行常常被人比喻成治病,要注意的是,這裡治的是心病。如果治身病,你不用知道太多,只要大夫開的藥是對的,吃就可以了,最後病怎麼好的,你都不一定知道。但心病不同,別人開的藥下不到你的心上,相當於必須先自己學醫,當然需要從好的老師那裡學,清楚了病理,然後在對治貪嗔痴上用功,相當於自己制定並實施康復訓練計劃。而如果還要教化他人,給別人開方子,就更需要清楚病理了。所以你就知道,老聽到有人這麼說:“你別看這個人理論不怎麼懂,經常說錯話,他實修的道行可高了呢。”這可能嗎?

那麼,提倡通達義理,問題就來了。就大乘佛教體系來說,不論那個派系,核心就是一個空觀,“一切皆空”。我在《龍樹的空觀》這個系列講座反覆說過,不論是般若經的大乘經體系,還是中觀和唯識的闡釋體系,“一切皆空”就是一切都完全徹底不存在,而且這一根本立場不牽扯二諦。“二諦”是教化權便和階次,不是根本立場。佛經中也明確說過,“唯是一諦,即勝義諦,即是涅槃。”二諦理論地位的提升是後來的中觀派的發展,而中觀派只是中觀思想體系後來發展出的一支而已,這一點我會有專文再討論。那麼,既然我們所見所感的一切的一切都完全徹底地不存在,我們為什麼還要修行?

葉少勇:一切皆空,為何還要修行?

那麼我們就分析一下。理解和認同“一切皆空”是一個過程,這裡我們就假定,一個人已經完全理解並認同了一切皆空,看看會是怎樣一個情形。

首先,他不會做壞事。這個很容易理解。凡是做壞事,必然要圖點什麼,為名為利等等,如果明白了這一切所圖都根本不存在,自然不會去做壞事。

其次,他不會不做好事。這個稍微有一點繞,我們想一想,很多好事,很多要用的功,你不去做,為什麼?心疼錢,為自保,嫌費力氣不舒服,這些可以說都是把“我”或“我所”當成有了,還是貪著名聞利養、錢財身命。如果一切都空了,這些想法也就沒有了基礎。

有人可能會說,那做好事的動力也沒有了呀?反正舒舒服服待著也是空,勤苦修行也是空,那我還是待著好了。這就要反思這個想法的出發點,如果你真的明白都是一樣的空,為什麼偏要選擇待著而不努力?說明你恰恰不明白空,而只是拿空做貪圖享樂的藉口而已。舒服的時候不覺著空,一旦需要付出努力了,突然間明白一切皆空了?不帶這麼糊弄自己的。你怎麼能拿著一個自己根本不相信的事實,為你不瞭解事實的愚蠢來做辯護呢?“我不相信有上帝,但就是上帝安排我這麼幹的,所以我沒毛病。”能這麼說嗎?顛倒啊!

但凡對空有所認識,一定會體會到當前問題之急迫,也就是,明明這一切毫無所有,可我們就是認為有,這種心念攔都攔不住啊!那麼,要做什麼,還用說嗎?做什麼都沒有意義,只有通過各種形式的修行磨鍊心、淨治心才有意義。

最後,這個人不會帶著顛倒見去做好事。知道一切皆空,又不會吝惜力氣而該做的不做,那麼會怎樣做呢,這就是《金剛經》所說的三輪體空而行無相佈施。就以佈施為例,剛才說如果一個人認同了空,他不會不去佈施。那麼他認同了空去佈施,自然也就不會認為:有能佈施的“我”存在,有接受佈施的眾生存在,有佈施出去的東西存在,也就是說,他不會有實有見、愛見,不會有貪著功德和期盼回報之心,不會帶著這些顛倒的我見、常見去行佈施。

葉少勇:一切皆空,為何還要修行?

所以,只要你吃透了空觀,第一,不會做壞事,第二,不會不做好事,第三,不會帶著錯誤見解去做好事,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一定會走修行解脫之道。

當然,上述的設想是一種理想狀態,實際上,理解了空觀,各種愚痴煩惱並不會立刻停止,而是要經過一番艱苦卓絕的纏鬥,其中會有反覆,會有退轉。但是,只要大的目標和方針搞清楚了,你就是在修行的道路之上。

這裡,引用龍樹《六十如理頌》的兩個頌子:

46

若是認為有事物, 則有能生貪、嗔之,

極猛惡見之遍執, 復由此起論諍事。

47

此即一切見之因, 離此則不生煩惱。

故若於此遍明瞭, 滅盡諸見與煩惱。

葉少勇:一切皆空,為何還要修行?

這兩頌明確告訴我們,認為“事物是有”就是貪嗔痴的根源,是一切見之因,也就是修行的唯一敵人。那麼修行的唯一利器,就是空觀。

漢傳佛教中很多人持誦《心經》《金剛經》,這是一個很好的環境基礎,因為這些經典要說的,反覆說的,就是“一切皆空”。只不過,很多人讀多了,讀熟了,就沒感覺了,再加上一些錯誤的解讀和錯誤的修行引導,很多人就感受不到這些經典直指人心的震撼力,對凡夫顛倒思維的破壞力,那麼現在,既然談修行,去理解和感受這些經典中佛陀的“原力”吧。

所以,什麼是修行?如何修行?為什麼要修行?歸根結底一句話,“一切皆空”!

葉少勇:一切皆空,為何還要修行?

《六十如理頌》 —— 梵藏漢合校 • 導讀 • 譯註 梵藏漢佛典叢書 作者: 李學竹、葉少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