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爲什麼人形機器人搞的好?他們不害怕機器人嗎?

日本人形機器人的研究一直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所研發出的人形機器人形象逼真傳神,人機交互等功能性也不錯,甚至能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面對當今世界一部分人工智能威脅論的聲音,日本人是怎麼考慮的呢,他們不害怕機器人不受人類控制,威脅人類自身的安全嗎?

日本為什麼人形機器人搞的好?他們不害怕機器人嗎?

恐怖谷理論:人類為什麼會怕太逼真的人形機器人?

恐怖谷(Uncanny Valley)最早是在機器人、3D電腦動畫和計算機圖形學(Computer Graphics,簡稱CG)領域存在著一個的假設。這個假設是由日本現代仿真機器人教父級人物森政弘(Masahiro Mori)於1970年提出:當仿真機器人的外表和動作像真實人類,但又不是完美擬合時,作為觀察者的人類會產生厭惡反應。

日本為什麼人形機器人搞的好?他們不害怕機器人嗎?

我們對於機器人的情感反應是隨機器人和人類相似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然而當相似度達到一定比例,我們的情感會突然逆轉,產生厭惡感,而隨著相似度的繼續增加,我們的情感反應才會再次爬升起來。

日本研發的人形機器人到底多逼真?

與研發者像孿生兄弟:Geminoid 機器人

Geminoid 機器人向來以它的外貌與它的創造者—大阪大學的石黑浩博士極其相似而聞名。但直到目前,這個機器人的根本作用僅是作為一個網真演示。在 2016 西南向南音樂節(SXSW)的“Interactive(交互)”專題上,Geminoid 進行了一次自由的交談,是在沒有人控制的情況下與人交流。

日本為什麼人形機器人搞的好?他們不害怕機器人嗎?

這位教授實際上創造了一個人形機器人軍團,有零售員、辦公室職員,還有電視主持人。然而目前大部分還是通過遠程控制的操控模式,石黑浩博士正在實驗直接通過思想控制來進行操控。

日本最新研究成果:“ibuki”人形機器人

大阪大學的Hiroshi Ishiguro和他的團隊成員啟動了ERATO ISHIGURO共生人機交互項目,他們一起研發了一個模擬人對話的人形機器人。在這個項目中,他們專注於機器人與人類互動過程中產生的親密關係。為了加強對話機器人的積極作用,他們研發出一個名為“ibuki”的類似兒童的機器人。“ibuki”旨在通過輪子與人類一起行走(移動)。

日本為什麼人形機器人搞的好?他們不害怕機器人嗎?

“ibuki”是一個配備移動裝置的類兒童式機器人。通過交流對話,人們會分享自己的經歷,這個機器人有望成為一個能夠與人類建立更深層關係的對話機器人。在可行性和安全性方面,這個機器人採用一組車輪作為其移動裝置,這個裝置包括一對用於水平車身運動的偏心輪和一個用於垂直車身運動的滾珠螺桿驅動執行器。這把人類重心位置複製到機器人上,即使是在輪子上移動,它也顯示出了類似人類的動作。此外,除了不同的面部表情之外,它還有47個自由度使其能夠表達各種情緒,做手勢。

“ibuki”的研發不僅是為了實現機器人的運動,而且是為了促進交互技術,這項技術包含了通過與人類一起行走來誘發出人類與機器人的親和關係。“ibuki”有望實現成為一個自動的對話機器人,它能夠在人類的日常生活中發揮作用。

為什麼日本人不怕人形機器人?

日本動畫片《新世紀福音戰士》(Neon Genesis Evangelion)所描繪的未來裡,機器和人類融合成了令人入迷的半機械人。鐵臂阿童木(日本的漫畫機器人)以居住在東京北部的尼扎市(Niiza)的居民身份被正式列入法律登記冊,任何一個非日本本土人士都知道這可不容易做到。這些動漫可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日本人對未來人與機器人相處的一種看法,日本人不僅毫不害怕新機器人霸主,甚至還有點期待它們的到來。

與日本相比,西方世界對機器人的態度更為謹慎。這種差異與不同的宗教背景有關,也與工業規模的奴隸制的歷史差異有關。猶太基督教的等級制度意味著這些文化傾向於害怕他們的統治者,日本的神道教、佛教等信仰更加信奉萬物和平共處。

害怕被壓迫者推翻,或反而淪為壓迫者的恐懼,自大規模奴隸制度和奴隸交易開始以來,就一直沉重地壓在那些當權者的心頭。這種恐懼是否幾乎只有猶太人和基督徒才有,它是否可能會助長西方人對機器人的恐懼。儘管日本也曾有過所謂的奴隸制度,但它從未達到工業規模。在西方,許多有權勢的人(大部分是白人)公開表達了他們對機器人統治人類的潛能的恐懼,助長了公眾輿論。然而,也有許多同樣具有權勢的人在忙著製造機器人,爭先打造出強大到足以能夠統治人類的機器人。

綜上所述,日本人基於比較積極的機器人觀,熱衷於研發人形機器人,它們所想象的未來是人與機器人能夠進行深層次的交流,從而能夠和平共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