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代的“三跪九拜”中的“九拜”都有哪九拜吗?

所谓三跪九叩就是一跪三拜,拜时头要碰地。这是最敬重的行礼方式,是针对天、地、君(皇帝)、师、父的。跪拜是尊敬到极点的象征,下跪表示内心诚服。三跪九叩是大礼,表示内心非常非常尊敬和诚心,是拜神最大礼节。

你知道古代的“三跪九拜”中的“九拜”都有哪九拜吗?

古代社交礼俗中相见时行跪拜礼是使用年代最长、使用层面最广的基本礼仪。直到辛亥革命废除这种礼俗之前,跪拜礼还一直在广泛使用。这是因为古人习惯于席地而坐,坐姿是两腿盘膝,臀部靠脚后跟。以两膝拄地则为跪,跪而俯伏向下行礼则为跪拜。

据《周礼》记载,古代跪拜礼有九种: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稽首,九拜"中最隆重的见面礼节。古代臣拜君、子拜父、学生拜老师以及拜天、拜地、拜祖先都用这种跪拜形式。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于膝前,手不分散,再慢慢伸头到手前地上,俯伏向下直至头碰到地面并且要停留一会,动作舒缓。是下对上见面时表示毕恭毕敬的大礼,旧时给尊长者写信,在开头时常用"某某稽首"的字样即源于此。

你知道古代的“三跪九拜”中的“九拜”都有哪九拜吗?

顿首,又称"稽颡"、"叩颡",也称为"叩头"。是拜礼中次重者,通常是古代地位相等或平辈之间互相表示敬意的礼节。其形式如同稽首,只是头触地后立即抬起而不在地面停留。后来引申为书信语的开头或结尾,其意思如同现代书信语的"向您问好"、"致敬"等等。顿首(稽颡)表示哀恸之至和特别崇敬之意,用于凶丧非常之事。之后亦演变为请罪之拜。

空首,又称"拜手",简言"拜"。是古代上级对下级表达谢意的礼节,或为者是君王祭天,不失尊者至尊。施礼者身体呈跪姿,先跪而拱手,再俯下头但不接触地面,与心平。

你知道古代的“三跪九拜”中的“九拜”都有哪九拜吗?

以上三种礼节均属"吉事之拜"。

接下来这三种属于"凶事之拜"。

振动,是丧礼相见中最隆重的跪拜礼节。这种礼节的形式不仅要"顿首",还要双手相击,哭天喊地,浑身战栗不已,表示对丧者悲痛哀悼。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振动是丧礼相见中最隆重的跪拜礼。

吉拜,就是正拜,男尚左,女尚右。古代有守孝三年的礼俗,三年期后和丧家相见时行'吉拜礼'。

凶拜,服丧三年期内,或丧礼用的礼节,男尚右,女尚左。凶拜是居丧期间答拜宾客的礼节。凶拜是居丧期间答拜宾客的礼节。这一礼节形式是先"顿首"拜,然后"空首"拜。丧家在三年居丧期内以此礼答拜宾客,以表示悲痛和感谢之意。

你知道古代的“三跪九拜”中的“九拜”都有哪九拜吗?

以下"三拜"与吉凶无关。

奇拜,奇为单数,"奇拜"即拜一次。

褒拜,即拜两次或两次以上。褒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

奇拜和褒拜都是指拜的次数,不是独立的跪拜形式,体现跪拜的隆重或严肃程度。

肃拜,肃拜是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拜时跪双膝后,两手先到地,再拱手,同时低下头去,到手为止,故又称"手拜"。肃,手到地的意思。所以后来在书信来往中,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往往上"谨肃"。妇女行礼也称"端肃",即源于此。

你知道古代的“三跪九拜”中的“九拜”都有哪九拜吗?

除了九拜之外,实际上还有一拜,也就是”十拜“:

侠拜(第十种),女子见男子,女子先拜,男子答拜,女子再回拜,这一套动作就叫"侠拜。

辛亥革命时,在临时大总统大会上,孙中山提请废止跪拜礼,以普通相见为一鞠躬,最敬礼为三鞠躬。全体代表一致决议通过。"三跪九叩"这一带有浓浓奴性色彩的仪礼也就被湮没在历史之中了。

你知道古代的“三跪九拜”中的“九拜”都有哪九拜吗?

三跪九叩表层上代表了一种对他人的尊重。但实则这是一种封建的象征,也是一种权利的作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