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樣和孩子溝通,單親家庭一樣不缺愛!

學會這樣和孩子溝通,單親家庭一樣不缺愛!

我兩年前與老公離婚了,現在獨自帶著一個6歲的女兒。由於工作比較忙,白天甚至週末都沒有時間與女兒溝通,女兒都由外公外婆帶著。近期,我發現女兒的性情變了很多。我沒有離婚之前,她很活潑開朗,嘴巴也很甜,看見人都很自覺地問候,而且喜歡出外遊玩,跟小區內的小朋友很和睦。現在女兒變得不太喜歡外出遊玩,看見人也沒有以前熱情了,只簡單地叫一聲“叔叔好、阿姨好”之類的話。最重要的是,她現在也不怎麼跟我說話,我問她在學校的情況,她也只是回答一兩句話,沒有了以前活潑開朗的樣子。

——淼淼媽媽

隨著離婚率呈上升趨勢,單親子女日益增多,這些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從而產生學習障礙、情緒障礙、交往障礙等心理問題。孩子大多和母親同住,人們可能認為母子關係會更密切些,而事實上只有不到50%的母親能保持離婚前那種融洽的母子關係,更多的是隨時光流逝,母子關係愈加惡化。這樣和孩子的溝通顯得尤為重要!

單親家庭,你這樣做錯了!

1

情感暗示過多

很多單親孩子的家長總是把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矛盾和問題都歸咎於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傳遞單親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認為自己是不正常的。比如,一些家長經常說“孩子缺少父愛(或者母愛)很可憐”一類的話,在孩子的心靈罩上陰影。其實,父母親經常吵架的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也很大。父母不經常在身邊陪伴並不影響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要讓孩子理解單親家庭也是正常的社會現象。

2

一味排斥對方

很多夫妻離異後,一方帶著孩子,就不願意讓對方與孩子接觸,有的甚至乾脆搬遷到對方找不到的地方,讓孩子看不到父親或母親。有的有意識地把對方貶得一無是處,向孩子灌輸敵對情緒。比如“你爸爸沒有文化,像他那樣肯定沒什麼出息”之類的話,孩子聽得多了就會在心理上對另一方形成排斥,這是許多單親家庭孩子性格偏離正常軌道的一個重要原因。

3

過分溺愛孩子

溺愛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單親家長表現往往更明顯。他們總覺得夫妻離異了,很對不起孩子,因此,孩子有任何要求,無論精神上的還是物質上的,都無條件滿足。孩子總能得到滿足,他的抗挫折能力就無法得到鍛鍊,就容易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缺點。

學會這樣和孩子溝通,單親家庭一樣不缺愛!

單親家庭,你這樣和孩子溝通

孩子無論隨父隨母,在和孩子相處的日子裡,都要為孩子撐起一片天,讓生活無限接近從前,將傷害降到最低。

孩子需要的是愛不是恨。不要將自己婚姻的痛和對對方的恨強加在孩子身上,無論對方如何,他/她都是孩子的父親/母親,血脈之親,割捨不易。過多消極的抱怨,只會徒增孩子的心理負擔。要給孩子傳遞正能量,淡化消極因素。

在家庭成員中樹立一個替代性榜樣。孩子和父母一方生活,客觀上缺少另一方的愛,可以在生活中尋找替代性榜樣,有利於孩子更好的成長。孩子和母親一起生活時,可以讓孩子的舅舅、姨夫等成為孩子的男性榜樣;孩子和父親一起生活,可以讓姑姑、奶奶等成為替代,給予母性的關懷。

建立暢通的交流渠道。鼓勵孩子說出心中的想法與感受,傾聽孩子的訴說,給予恰當的引導,增強孩子的信任,打開孩子的心扉。當孩子與另一方發生糾紛時,先聽孩子怎麼說,承認孩子的感受,教會孩子如何和另一方正確溝通,如何處理這樣的糾紛和矛盾。

讓孩子共同承擔家庭責任。由於父母的分離,孩子對家的意識削弱,甚至感覺家已不復存在,於此,和孩子生活的一方需要強化孩子家的意識,把孩子彷徨的心重新引向新的家庭。可以讓孩子為這個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家務勞動等,培養孩子對家的歸屬感和責任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