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遺書揭開歸義軍衰亡隱情:張議潮大唐孤島盛行中亞胡俗文化

敦煌遺書揭開歸義軍衰亡隱情:張議潮大唐孤島盛行中亞胡俗文化

張義潮出行

歸義軍張義潮的事蹟近年來已為公眾廣泛知曉,但罕為人知的是:歸義軍歷經三代努力,卻最終失敗了,沙洲政權再次歸於粟特人曹議金之手。張義潮家族的悲壯往事觸動了許多人,清末收藏家、古文字大師羅振玉曾寫了一篇《補唐書·張義潮傳》為其大鳴不平。張氏家族最後的壯舉是建立“西漢金山國”表明心志,但該國幾乎與大唐同時滅亡了。

敦煌遺書揭開歸義軍衰亡隱情:張議潮大唐孤島盛行中亞胡俗文化

歸義軍的艱難處境少為人知,沙州本是中亞拜火教中心,“賽祆”民俗長期存在

歸義軍是河西地區各族群為反抗吐蕃統治而崛起的。吐蕃當時在沙洲地區實行一種喇嘛教封建統治,引起廣泛不滿。大唐宣宗時期,唐室國力稍振,對吐蕃取得一定軍事優勢。張義潮即陰結豪傑、乘機舉義,短期內取得空前成功,光復了河西十一州,唐朝封其為歸義軍節度使,及河西十一州節度管內觀察處置使、河西萬戶侯等。

敦煌遺書揭開歸義軍衰亡隱情:張議潮大唐孤島盛行中亞胡俗文化

敦煌壁畫 吐蕃時期佛教

後人被這光鮮事蹟遮蔽,卻不知道歸義軍實際上處於一個非常艱難的境地。它西面有于闐、東面有回鶻、南面有吐蕃,與中原的交通隨時都處於威脅之中。更少為人知的是,沙洲長期以來就是一個胡化中心,時間甚至早至西晉末年十六國時期。敦煌石室遺書《沙州圖經》有許多”賽祆“民俗記錄,表明沙州是中亞人的一個主要定居點,就算在張義潮時期,“賽祆”活動也有大量記錄。這已經成為沙州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敦煌遺書揭開歸義軍衰亡隱情:張議潮大唐孤島盛行中亞胡俗文化

與佛像容易混淆

張義潮又沿用晚唐流行的一種名為“押衙”的吸納體系,來統治沙州的各個族群精英。在頂層,歸義軍吸納方式,與當地漢人土豪、胡人領袖結成統治聯盟。對外,張氏歸義軍頻繁發動光復戰爭。因此,遺書中可見沙州同時並行道教、佛教、拜火教習俗,各方均相安無事。

敦煌遺書揭開歸義軍衰亡隱情:張議潮大唐孤島盛行中亞胡俗文化

于闐壁畫 火祆教

沙陀人崛起,引發廣泛的胡風復興,張氏被粟特人曹氏取代

據一些專家考證,沙州曹氏有很大可能屬於中亞粟特的曹國人。曹國是昭武九姓之一,新唐書、隋書均有曹國記載。這點或有疑問。無可爭議的則是,沙州的拜火教和中亞人、西域人非常多,出土文書有許多確鑿證據。敦煌遺書中到處可見漢文、吐蕃文、于闐文、龜茲文、突厥文、回鶻文、梵文、粟特文殘卷。其中,著名的粟特文信札明確顯示沙州與中亞的關係極為密切。

敦煌遺書揭開歸義軍衰亡隱情:張議潮大唐孤島盛行中亞胡俗文化

粟特文書信

當張義潮首倡義旗時,各色人等均追隨起事,因為吐蕃的統治對沙州人而言無法忍受。而當張義潮家族陷入內亂、連年征戰之時,沙州人便開始離心。更重要的是,張氏政權的命運與大唐國運實際上是同步的,隨著黃巢起義爆發、胡人藩鎮崛起,尤其是沙陀人的坐大,引發整個大區域的胡風勢力大漲。河西地區的權力交替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張義潮家族的特殊之處是立場強硬,他們在中原殘破、四面楚歌,朱溫篡位不久後,竟意外的建立了西漢金山國。張義潮之孫張承奉自號白衣天子、金山國聖文神武皇帝。但這僅僅只是一個姿態,公元911年(後梁6年),張氏被甘州回鶻打敗。

敦煌遺書揭開歸義軍衰亡隱情:張議潮大唐孤島盛行中亞胡俗文化

敦煌遺書 賽祆文字記錄 網絡配圖

稍後,曹議金在沙州人擁戴下取得政權,沙陀人封其為歸義軍節度使、沙州刺史。曹議金執政後迅速與于闐、甘州回鶻聯姻,效忠於沙陀人的後唐。曹議金本人娶了甘州回鶻可汗的聖天公主,一女嫁給甘州回鶻可汗、一女嫁給於闐國王李聖天,通過這些操作,張氏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完)

敦煌遺書揭開歸義軍衰亡隱情:張議潮大唐孤島盛行中亞胡俗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