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二代是如何倒掉的——自作聪明的杨修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尤其是曹魏政权因为曹操的唯才是举,优秀的人更是多的扎堆。比如英年早逝的郭嘉

官二代是如何倒掉的——自作聪明的杨修

郭嘉

,养精蓄锐的司马懿,算无遗策的荀彧和荀攸

官二代是如何倒掉的——自作聪明的杨修

荀攸

等等。其实除了他们还有一个人也很有才气也很聪明,他不仅聪明还机敏,反应速度也比别人快。但是这也恰恰是他的缺点。这个人就是因为一根鸡肋引起一场血案的受害者---杨修。

官二代是如何倒掉的——自作聪明的杨修

杨修

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人。他的家族是东汉的大家族,是有名的弘农杨氏。在东汉末年可以和弘农杨氏并提的就是汝南袁氏,这两个家族出来的人才差不多可以充满整个东汉朝廷。这样的家族世代簪缨,经常出高层领导人才,比如三公。三公指的是汉朝的太尉,司徒,司空,这三个职位主导朝廷的中枢。杨修的父亲杨彪就曾任太尉。后来弘农杨氏曾一度中衰,但是到了西晋时期又崛起了。

官二代是如何倒掉的——自作聪明的杨修

杨坚

晋武帝司马炎的岳父就是有名的西晋三杨之一的杨俊。两晋南北朝之后传到了隋唐时期,再次崛起的隋朝杨家就和弘农杨氏关系不远。尤其是隋朝开国功臣越国公杨素

官二代是如何倒掉的——自作聪明的杨修

也是弘农杨氏的一支。

官二代是如何倒掉的——自作聪明的杨修

杨氏祠堂

杨修的家族很大。出了很多名人这些人都在某种角度上影响着杨修的一生。比如弘农杨氏最有名的人杨震。就是杨修的高祖父,他是东汉中期的名臣。很有名气,而且品德也很好,耿直奉公,清正廉洁。杨震喜欢读书,通晓经史子集。五十岁才开始出来当官,期间一直在家不愿出仕。东汉王朝从光武帝刘秀开始传到安帝时期就已经内患丛生了

官二代是如何倒掉的——自作聪明的杨修

杨震

当时朝廷的大将军,外戚邓骘(zhi读“之”)邓大将军听说杨震有关西孔子的美誉。觉得他不出来做官对于国家来说十分可惜。杨震也敬重邓大将军的为人于是答应出来做官。

官二代是如何倒掉的——自作聪明的杨修

班淑传奇里的邓骘

做过荆州刺史,东莱太守等职位。在入职途中路过昌邑县,昌邑县令正是他当年举荐过的好朋友王密。王密来看望他,白天两个人聊的很好。晚上王密又来了,他知道好朋友杨震要去做官,官职比自己大,想走走后门请老朋友照顾自己。给杨震送来了很多金子。杨震看后很不高兴拒绝了。王密说:“杨兄,现在是晚上没人知道的”杨震说了经典的语句: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你不了解你的好朋友啊。”王密听后也很惭愧就走了。杨震暮夜辞金的典故就流传后世。

官二代是如何倒掉的——自作聪明的杨修

暮夜拒金

后来杨震凭借自己的能力入朝做了大官,一路升迁做到了太尉的位置。但是杨震因为是贤臣,是忠臣所以就免不了要谏言了。但是当时控制朝政的人是一些奸险小人如大臣樊丰等人,还有皇帝的奶妈以及一些作乱的外戚。

官二代是如何倒掉的——自作聪明的杨修

杨震不肯趋炎附势,耿直进言被小人所记恨,在皇帝面前诬陷杨震,杨震被贬回原籍。路途上樊丰等人怕杨震东山再起,毕竟他曾做过太尉,有人脉。于是以皇帝名义赐以毒酒,赐死了名臣杨震。后来新皇帝即位后,奸臣樊丰伏法。杨震昔日的学生给老师平反昭雪。杨震之后传到了曾孙杨彪。

官二代是如何倒掉的——自作聪明的杨修

杨震

杨彪也继承了曾祖父的脾气秉性以及做官的正义。以不高的官位举报当时的黄门令王甫,事成大家拍手称快。后来又做到了三公的位置,和同事黄婉一起阻止过董卓迁都

官二代是如何倒掉的——自作聪明的杨修

董卓

,无效被罢免,后来董卓又觉得理亏招二人回来。董卓死后,李傕郭汜乱长安。杨彪身为朝中重臣更是左右扈从汉献帝,曹操挟持汉献帝后。因恐惧杨彪的势力,也曾诬陷他。经孔融等人求情后,杨彪被释放了。杨彪有感于汉室衰微,曹操弄权。他辞官归故里,再也不出来了。

官二代是如何倒掉的——自作聪明的杨修

曹操

曹操父子几次招他回来,他都不回来,只好随他去了。杨家传到杨修这儿,聪慧敏捷的基因一点没丢反而更加增光添彩了。杨彪的儿子杨修正式出仕了,先是被推举为孝廉,然后任郎中。走向仕途,后来因为能力超群,被曹操看重。让他做了丞相府的主簿。杨修开始逐渐有机会接近权力中枢。


官二代是如何倒掉的——自作聪明的杨修

杨彪

杨修他开始也是谦虚谨慎的,毕竟家学深厚。远有高祖杨震,近有父亲杨彪的例子。但是人是会变的。杨修进入权力中枢以后,做了很多事主管内外大小事宜都处理的很妥当。曹公很满意,行军打仗也好还是出外巡游也好都带着杨修。

官二代是如何倒掉的——自作聪明的杨修

杨修也凭借着自己的才能给曹操贡献一些计策。但他和其他谋士如郭嘉,荀彧等人又不同,他的身份准确的说还算是曹操的私人行政秘书。如果杨修一直这样,也许曹操不会特别在意他。也不会因为某些事情动怒杀了他。关键是杨修自己有了名气也有了上司的赏识开始膨胀了。但是杨修忘记了他的身份也忘记了他的老板是个什么样子的人。杨修开始凭借聪明锋芒外露了。

官二代是如何倒掉的——自作聪明的杨修

《三国演义》里只记载了杨修是如何开始招魏武帝曹操讨厌的。有三个经典的事件是:曹娥碑事件

官二代是如何倒掉的——自作聪明的杨修

碑文事件

,阔门事件以及一口酥事件。这三件事又诱导了最后的鸡肋造成的血案。其实杨修真正惹怒曹操的并非只是这些小的事件,但是小事件是积累矛盾的要点。杨修就是没有注意这些小问题,才导致在大是大非面前也不能看清自己的身份。

官二代是如何倒掉的——自作聪明的杨修

阔门事件

曹娥碑事件讲的是曹操远征归来遇见了一块石碑,顶上写着黄绢幼妇,外孙蓥(jī)臼几个字。曹操要考考大家,谁也没答出来当然也有人能猜出来却不说。曹操自己也在努力的猜,杨修显得很着急。表现欲旺盛。要长口说,曹操制止他。让他等回,大军又向前走了30多里。曹操猜出来了让杨修来说出谜底。杨修娓娓道来:说黄娟是有颜色的丝,指的是绝字。幼妇是少女的意思。外孙是女人的孩子是好字。蓥(jī)臼是操劳辛苦的事情是辞字,连在一起就是绝妙好辞的意思。曹操拍手称赞,觉得杨修的才能比自己好。后世有人认为曹操此时开始就又点不喜欢杨修了。杨修错在哪里了呢,他的职场情商不高。不该抢领导的风头。

官二代是如何倒掉的——自作聪明的杨修

后来的阔门事件以及一口酥时间都体现了杨修自作聪明不够低调,杨修入了职场后,初期谨小慎微,后期觉得自己的才能,不施展出来是浪费其实不然。领导喜欢的是少说多做的人,什么话都出出来不是好事更何况还是抢在领导之前。这些做法就和祖先的谦卑之风不同了,如果只是这些小事,最后的鸡肋事件也不至于就成了导火索。曹操虽然多疑也有点刚愎自用但还不至于因为这些小事就枉杀一个有才能的年轻人。杨修在做事方面还是很认真的而且也不会居功骄傲。最大的缺点就是太聪明也太直爽了。他和司马懿不同,他不会装。有什么就说什么这点倒是和杨震,杨彪相似。

官二代是如何倒掉的——自作聪明的杨修

杨修真正遭曹操讨厌且记恨的是他公然参与了曹操的两个公子争储位的事情。杨修很有才,他的才气连有名的狂士

官二代是如何倒掉的——自作聪明的杨修

祢衡

祢衡都感叹过他在曹魏这里除了孔融和杨修,谁都看不上。杨修一生做过很多的诗词。但是流传下来的比较少。当时杨修很多人都曾要招揽他。连曹丕也曾想拉拢过他。因为他官职虽然不高但身份不同,地位不同是曹操身边最近的人。领导身边的人一般都尽力拉拢。看来这是古今职场中的必杀技。越是这样杨修就越发找不到北了。但是杨修比较起来更觉得和曹植合拍。


官二代是如何倒掉的——自作聪明的杨修

曹丕

曹植是有名的才高八斗的诗人才子,建安七子中就又曹家父子其中曹植名列其中。曹植做文章行,处理军事政治就不行了。更喜欢曹植。

官二代是如何倒掉的——自作聪明的杨修

曹植

按理说这种事在权贵之家,经常出现不足为奇。但是都是要暗自进行的,一旦摆到台面上就不好看了。杨修不在乎,自从跟定了潜力股曹植后尽心竭力的帮助他,但是他投资的潜力股也将会是个垃圾股因为曹植是个诗人,诗人就有诗人的脾气。经常不按常理出牌,杨修为他操碎了心。他为了曹植不惜搭上自己的前程去找曹丕的漏洞。但是曹丕的手下是什么人呢,是司马懿,陈群,贾诩

官二代是如何倒掉的——自作聪明的杨修

贾诩

这些谋士大咖。曹丕对他们是言听计从,找了好多次的茬都找不到。还把自己彻底给曝光出来。让老板曹操很不满意。自己的潜力股曹植本来有一次很好的翻盘机会。曹操让他带兵去打仗。而且是基本稳赢的就想让儿子去立功。结果因为自己的嗜酒贪杯给毁了。曹操很不满意,彻底不想让曹植接任自己的位置了。杨修知道了以后。他当时的心境真可以用一首《凉凉》来概括了。其实杨修不是完全没有政治主张,只是他的主张更倾向于父亲杨彪以及和他投缘的孔融和祢衡。这些人都和曹操不对付。杨修如果自己能一直安分守己倒也安全。他偏偏又扬短避长,拿自己的弱点去和司马懿等人抗衡,当然只有输的结果了。

官二代是如何倒掉的——自作聪明的杨修

杨修最后一次和曹操出征,曹操征讨汉中未果。又是因为自己的自作聪明。妄自推测曹操“鸡肋”的口令,

官二代是如何倒掉的——自作聪明的杨修

鸡肋

解释为曹操要撤军。结果害的自己彻底被按在地上爬不起来了。曹操并没有像《三国演义》和《军师联盟》里的那样马上杀了杨修,而是回师后不久,才把杨修给杀了。

官二代是如何倒掉的——自作聪明的杨修

杨修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他的缺点太多了,他是个理想主义者想凭借自己的能力扶持一个君主。但是他错在不应该过在的曝光出来。应该凭借自己和曹操的关系,然后慢慢揣测曹操的心思。对症下药来帮助曹植。可惜他不懂啊。他的聪明大概只适用于猜谜解闷写文章方面吧。最后定罪时曹操曾拿他的出身做文章说他是袁家外甥有报复的嫌疑。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袁家早早就被灭了。杨修没必要为一个已经倒台的家族而放弃自己的荣华富贵。这些都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罢了。这就是喜欢用小聪明的杨修的故事。

官二代是如何倒掉的——自作聪明的杨修

杨修

编者按:杨修的例子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不管是职场还是生活中,尽量不要过多的曝光自己。那样容易招人记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果你有能力解决或者有心理承受力去面对也无妨,但是一般人都没有那个能力。也不要在领导或者长者面前去过多的表现自己。刚者易折。

官二代是如何倒掉的——自作聪明的杨修

杨修之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