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在故宫里修文物的的故事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叫王津,网上都叫他故宫修复钟表的‘男神’。他确实挺‘神’的。你瞧那钟表到他手里一修,点得走得准,那鸟得叫,那水得流,小人得出来,到点还得敲钟……”

王津表示在故宫里运输文物都是一个问题,他表示“有人就说像是推垃圾那种车。

提取后的文物还要经历除尘、拍照才能开始“拆”。“要把所有零部件全部拆洗,在清洗去锈当中主要检查零件的损伤情况。清洗后还要一一记录。”

探索在故宫里修文物的的故事

第六步才开始组装、调试,然后把文物上蜡、上油,全完事还要做一份修复报告,再退给文物保管部门。“退还的时候人家要验收,就上上弦,一拨表针,该演奏演奏,该有音乐有音乐,差一点都交不了活儿。”

王津回忆修复故宫收藏的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的过程,

探索在故宫里修文物的的故事

据他回忆其中一个大的塔盘轮坏了。“那个齿轮一圈的齿全部打掉了。可能在调试当中弄坏了,当时估计是做不了,盖上盖,里面就没动。”

由于损毁严重,王津只好“做一个新的给配上”。但新的塔盘轮跟老的齿轮咬合后不转。“因为老的齿轮过去运转有磨损的痕迹,跟新做出来的咬合不到一块。我们就把新做的这个,拿特别细的那种锉,一个齿轮一个齿轮地锉,锉到自然磨损的状态。花了将近一个星期。”

探索在故宫里修文物的的故事

这件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修了八个月。

有人就会问了,旧的零件那么难修复为什么就不能新作一个那?王津表示“如果发条断了,修复时还是要用传统方法打磨再给它接上,尽量用老发条。说实话,新发条可以做,但做出来效果真是不好。我们现在也在外面定制一些,做出来的真是达不到过去那效果。所以我们实在糟的不行才换一新的,能修就尽量修。”

探索在故宫里修文物的的故事

那些呈现在我们眼前承载着历史沉甸甸重量的文物们,在它们的背后有无数个兢兢业业的文物修复者,在数十年的时间里日日夜夜挥洒着自己的学识与心血,没有他们,那些文物就不能重现当日的精美。

有人问王津,这份工作这么枯燥你是怎样坚持下来的,他说:“其实不枯燥,你看起来工作过程枯燥。但当最后看到一件文物修好的那个结果,就不枯燥了,那是乐趣所在。”

感谢这些文物工作者数十年的坚守,他们也是历史的传承者,文化的传播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