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欲銷毀侵華罪證,多次派兵想搗毀此墓地,遭當地百姓拚死抵抗

導語:日本是一個充滿野心的國家,明初侵擾中國東南沿海,稱為“倭寇”;明末時期欲以朝鮮為跳板侵略中國,史稱“萬曆援朝戰爭”。1874年侵佔“琉球”並將其改名為沖繩、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侵佔臺灣、19世紀末強租旅順口、大連灣、1900年加入“八國聯軍”再次侵略中國、1904年日本在東北和沙俄開展嚴重侵犯中國的主權......


日本欲銷燬侵華罪證,多次派兵想搗毀此墓地,遭當地百姓拼死抵抗

萬曆戰爭

在這麼多次的侵略過程中,日本犯下的罪行可謂是罄竹難書,雖然日本人屢屢抵賴,但是歷史事實終究不能被抹殺。對於“中日甲午戰爭”,不少人只知道結果:“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簽訂了《馬關條約》,賠償了大量白銀”,殊不知在這次戰爭中日本也製造了一起不折不扣的“屠城”——日本人殺了四個晝夜,最後僅有埋屍的36人倖免於難!

日本欲銷燬侵華罪證,多次派兵想搗毀此墓地,遭當地百姓拼死抵抗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7月25“豐島海戰”的爆發,拉開了“中日甲午戰爭”的序幕,在之後的幾個月時間內清軍節節敗退,日軍很快就打到了旅順,此地的清朝守軍均無固守的信心,在朝中“主和派”的影響下“不戰而退”,14700多的清軍最後只剩下,從大連灣敗退的徐邦道和他的殘部守城抵抗。在兵力武器懸殊的情況之下,他們打退了兩次日軍的進攻,雙方都是傷亡慘重。

日本欲銷燬侵華罪證,多次派兵想搗毀此墓地,遭當地百姓拼死抵抗

左一(徐邦道)

最後日軍調來了大炮,對徐邦道所在的陣地進行了猛烈的炮轟,最後徐邦道和他的部下全部為國捐軀。在這次作戰中日軍傷亡慘重,在進入旅順城之後日軍開始了慘無人道的報復——屠城。因為在場的中國人幾乎被殺絕,所以相關的記錄大多是外國記者提供的:“天黑了,屠殺還在繼續進行著。槍聲、呼喊聲、尖叫聲和呻吟聲,到處迴盪,街道上呈現出一幅可怕的景象!”

日本欲銷燬侵華罪證,多次派兵想搗毀此墓地,遭當地百姓拼死抵抗

36名倖存的中國百姓,被迫幫日軍處理屍體,他們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將旅順的同胞和陣亡的將士的屍骨一起埋在了白玉山下,這種軍民合葬,只不過是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之後日本人立了一塊墓碑“清軍將士之墓”,日本國內的媒體也是這種歪曲的報道。不久之後清軍重新駐守旅順,在白玉山的墓地邊建立3個亭子,將墓地改名為“萬忠墓”。

日本欲銷燬侵華罪證,多次派兵想搗毀此墓地,遭當地百姓拼死抵抗

在之後的日俄戰爭,日本人再一次來到了旅順,“萬忠墓”靜靜地述說著他們不光彩的一幕,日軍極力想銷燬罪證,於是派兵搗毀了墓碑。可是旅順人民不答應,之後重新維修並樹碑,碑上銘文記述了日軍暴行和重修萬忠墓的經過。在“九一八”之後日本又想毀掉“萬忠墓”,多次嘗試都是遭到旅順百姓的拼死抵抗,最終沒能得逞!

日本欲銷燬侵華罪證,多次派兵想搗毀此墓地,遭當地百姓拼死抵抗

日本欲銷燬侵華罪證,多次派兵想搗毀此墓地,遭當地百姓拼死抵抗

在1994年的百年紀念之時,旅順的各界人士重新埋葬“甲午海戰”殉難的同胞,樹立了“萬忠墓”的第四塊墓碑,重新修築了陵園、建立了紀念館,告誡後人“永矢不忘”、“知史勿忘國恥,興邦任在吾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