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的最高境界「善」,什麼是「善」?

善的釋義:會意字,讀作shàn,從言從羊。本義“吉祥”,做形容詞用有“吉、美好、善良、慈善、應諾、慎重、高明、熟悉”等義項,做動詞用有“擅長、修治、羨慕、認為好、讚許、友好”等義項,做名詞用有“好人”義,還做姓氏。還有“好好地、多;常;易”等義項。

“善”具有深刻的倫理學、哲學和佛學內涵,中華文化儒釋道三家的最高境界都是“善”。

中華文化的最高境界“善”,什麼是“善”?



儒家的“善”即是仁愛孝悌,為人倫之善;道家的“善”為自然中萬物的善,故老子稱“上善若水”;佛家的“善”即是慈悲。

儒家思想中的“善”——仁、愛、孝、悌。孔子從個人的修身養德這麼說善,《論語》子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 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 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 故惡積而不可掩, 罪大而不可解。 一個人想成功做好事業,善要慢慢的積累起來,才會取得成功;做壞事也一樣,壞的一面累積的多了,一定有惡運惡報;個人有小毛病壞習慣就要及時改正,不改累積起來就成大惡大患,終要吃虧;自己不要以為有點小毛病沒有關係,累積起來就是大毛病,大毛病改不了,到最後造成不可挽回的惡果。

《大學》雲:“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親民、至善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儒家思想達到至善的最高境界,用今天的話來說即是“為民謀福利、提高民眾的幸福指數。”儒家弟子以百姓安居樂業,人民生活幸福為目標就是至善的最高境界。

儒家經典書籍中,“善”的句子很多,這裡不一一搬來佔字數,就我的理解,一個有仁愛、孝悌心的人,一定是有善心的人。儒家思想中的善,與人為善講究適度,所以孔子告訴我們要:要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中華文化的最高境界“善”,什麼是“善”?



道家講“上善若水”,水幾於道,水有最高的善,道和德如水一般,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就是水的本性,水的善是自然的善,不求回報,善利萬物是水的本性。老子教導我們:“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把握這七善,離得道就不遠了。

中華文化的最高境界“善”,什麼是“善”?

上善若水


佛家的“善”,即是慈悲之心,慈愛眾生,帶給他人快樂和幸福就是慈;同感他人之痛苦,憐憫並拔除他人之苦為悲。佛家“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十善者: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綺語;六、不兩舌;七、不惡口;八、不慳貪;九、不嗔恚;十、不邪見。

1、不殺生:謂不殺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殺之善。非但不殺,還當行放生之善。(孟子曰:“聞其聲,不忍食其肉。視眾生為平等生命)

2、不偷盜:謂不竊取他人財物,即是止偷盜之善。非但不盜,還當行佈施之善。

3、不邪淫:謂不行邪淫情慾之事,即是止淫之善。既除邪淫,還當行清淨梵行之善。(若非己妻,苟合淫慾,即名邪淫。)

4、不妄語:謂不利用虛言誑惑他人,即是止妄語之善。既不妄語,還當行實語之善。(不說假話、謊話)

5、不綺語:謂不阿諛奉承、花言巧語,即是止綺語之善。既不綺語,還當行質直正言之善。(說的好聽但用意不善)

6、不兩舌:謂不在中間挑撥離間,即是止兩舌之善。既不兩舌,還當行勸人和合之善。(不搬弄是非)

7、不惡口:謂不粗言惡語辱罵他人,即是止惡口之善。既不惡口,還當行柔和軟玉之善。(不說粗魯的話,不中傷別人)

8、不慳貪:謂不貪著情慾財富、貪得無厭,即是止貪之善。既不貪慾,還當行清心寡慾之善。

9、不嗔恚:謂不生暴躁、憤怒之心嗔恨於人,即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還當行慈悲忍辱之善。

10、不邪見:謂不持邪見偏見異見、執非為是,即是止邪見之善。既不邪見,還當行正信正見之善。


中華文化的最高境界“善”,什麼是“善”?



《易經》中最淺顯的道理只有一句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了凡大師也說: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 做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中華文化的善,沒有哪家之分,大道同源,殊途同歸。王陽明集儒釋道三家思想於一身,他的心學四句名言: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告訴我們善心、善念、善行、善言,去惡揚善,則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行不善之事,最損福報,如身處痛苦之中,一定是行不善之事帶來的回報,善因自有善果!(如您讀到此處,轉發此文也是一個善舉,自己為善、勸人向善有不可思議之功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